分享

伏俊琏先生詩文錄

 弘道养正馆 2017-09-29

                       

  






    中国古代历史上,河西走廊,一直是许多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不同时期崛起于西北的各个游牧民族,要向文明挺进或问鼎中原,都要足踏河西走廊。商周秦汉时期,河西走廊曾居住过氐、羌、戎及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间,中原战乱频仍,而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曾出现了由匈奴、氐羌、鲜卑建立的前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等政权。隋唐时期,突厥、回鹘、吐番、吐谷浑也曾在河西居住活动。党项羌建立的西夏政权,统治河西走廊近二百年。历代中原王朝要稳定边疆,首先要稳定西北;要稳定西北,首先要稳定河西走廊。于是,这里又是古代中原王朝苦心经营之地,是许多汉族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主要场所。酒泉边,祁连下,曾经有无数英雄豪杰横刀立马,耀武扬威;一支《凉州词》、《塞上曲》,又曾使多少文人骚客热血沸腾,慷慨激昂。

    西汉以来繁荣了千馀年的“丝绸之路”贯穿河西走廊。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是中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最早交融之地。古代西亚和欧洲的宗教哲学、文化艺术以及工农业生产技术在河西走廊得以传播生根,并以此为基地,东渐中原。大量的商人、使者往来或定居于此。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武威一直扮演着它在河西走廊最主要的角色。据《晋书》记载,晋时“凉州城有龙形”,“南北七里,东西二里”,至唐代武威郡已是“户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二”(《新唐书·地理志》)的大都市,所以大诗人岑参用“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这样的诗句描写唐时的凉州。中唐诗人元稹笔下的昔日凉州更是异常的繁荣:“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称卓女,更卒多为沉滞游。”“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狮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美国学者谢赫认为,“凉州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熔炉,正如夏威夷对于二十世纪的美国一样。对于内陆的唐人,凉州本身就是外来奇异事物的亲切象征”(《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两千年金戈铁马的喧嚣与风云扰攘顷刻化归宁静,兀然矗立在河西走廊的长城、烽燧,似乎是千年文化的风铃,在二十个世纪的时空隧道中撞击出沉重激昂的阵阵强音。在凝重与飞动中,似乎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过去了的故事,一个个曾经在这里卓绝一时的英雄豪杰。

     放在我面前的是梁公新民先生的《武威历史人物》书稿,给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生活画卷。本书是在先生的旧作《武威历史人物》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1990年,《武威历史人物》一出版,先生即寄我一册。当时忙于琐事,未及细读。数年后,一台湾朋友寄来清代武威大学者张澍《养素堂文续集》中收录的《抵疑》一文(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景印版)。我玩读数天,不懂者泰半。无奈之时,想到了梁公大著,对照读之,豁然开朗。我在钦佩张澍的才高学富时,不由得对梁公大著的学术价值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

   《抵疑》之作,盖因“东吴通守”“南昌进士”孤陋寡闻,以为河西自古人才匮乏,于是有感而作。其中一段云:

     吾凉虽届天末,而伟人杰士,功烈彪炳,垂光汗简者,骈肩接迹。伏羲时之洪崖,仙真上品,墓在武威,壮武博物可稽也。轩辕世之佉卢,造字左行,传于西土,法苑珠林可考也。然甲子尘邈,难于证信。姑以汉言之:金日磾七叶侍中,家传忠孝;段纪明五为边将,志扫羌戎。厥后祎以荆州上计谋诛曹操,翼囗帝室;煨以宁辑将军力抗阳定,供给乘舆;周毖刃刺董卓,事虽不克,而忠比伍奢;贾诩协佐魏邦,退无私交,而策压良平。

       是啊,我陇上河西岂无人才,盖因地居下国,路绝上京,总是被人遗忘。清袁枚著《随园诗话》,初亦不及陇人,比及见临洮吴镇之诗,即为之心折。陇人性朴情憨而不喜显扬,而且生活艰难而不易显扬,加之地僻西陲,交通阻塞,文人学者散居荒山老屋之中,师友寥落,孤芳自赏。这几年,因为教学的关系,我粗翻了有关清代扬州学派的著作。“扬州学派”,名家辈出,声名何其显赫。其原因当然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卓越成就,但不能否认他们之间不遗馀力地互相标榜,彼此彰显。这可能是陇上学风与扬州学风之大异。可见,宣传工作是多么重要。张澍振臂疾呼于前,梁公奋笔响应于后,异代的武威文士,发出的同样呐喊。《武威历史人物》让历史上的武威英杰一个个站了起来,赋予他们鲜活的生机,其有功于先哲,造福于后昆,自不待言矣。

   梁公大著共收录从汉至近代的武威人物146名。大凡武威历史上披坚执锐、效命疆场的武将,操觚染翰、飞名艺苑的文士,都收录书中。作者纤针细线,缜密地叙述着一个个武威历史人物的生平作为。不凭空臆说,所言必有文献根据;对传世文献,必辨其真伪;文献不足,则付阙如。不虚美,不隐恶,表现了严谨的学风和对乡邦文化的一片痴爱之情。读着书稿,我仿佛听一位忠厚长者,一板一眼地给我们讲述千年往事。在极朴实中显示出真诚的美来。这几年,修志之风盛行,《人物志》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然而争抢名人者有之,摭拾旧闻,旁采琐造者有之,借他国显宦妄诩衣冠盛事者有之,指隔境灵岩空劳笔墨成吟者有之,甚至有向壁虚造,杜撰乌是公者。和梁公此书相比,诚不可同日而语矣。我想起了唐代大史学家刘知几评论十六国时敦煌史学家刘昞的一段话:“夫十室九邑,必有忠信。欲求不朽,弘之在人。何者,交阯远居南裔,越裳之俗也;敦煌僻处西域,昆戎之乡也。求诸人物,自古阙载。盖由地居下国,路绝下京,史官注记,所不能及也。既而士燮著录,刘昞载书,则磊落英才,粲然盈瞩矣。向使两贤不出,二郡无记,彼边隅之君子,何以取闻以后世乎?是知著述之功,其力大矣。”梁公所著《武威史地综述》和《武威人物》两书,正可以同刘昞之著《凉书》与《敦煌实录》相并美矣。

  我同梁公交往,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书信往来,从未间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和对传统文化研究断层的深深担忧。去年夏天,先生又寄给我他的散文集《尘世鸿爪》。书中那些回忆性的短文,叙写童年的一段往事,记录生活中极平凡的一个人物;故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民俗风情,亲属师友,在先生笔下是那样真切鲜活,平淡的叙述中弥漫着浓浓的乡愁,真可谓情真意切。今年春节前夕,在故乡的山坳里,我读完了《尘世鸿爪》,掩卷遐思,感慨系之。于是写了这样一首诗:“依栏日晚斗牛寒,千里河西望眼宽。未与嫦娥通醉语,敢呼屈宋作衙官。真情意气河汾讲,道义风雅身自肩。腾格虽少兰与芷,泉山红柳性更坚。”先生要我为他的大著作序,我拉拉杂杂写了以上的文字,不知合梁公之意否(孔子国《尚书序》云:“序者,所以序作者之意”)。

 

                                                                                  伏俊琏

                                                                          2002625

             (《武威历史人物》,梁新民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8月)


甘肅環縣西山成均鐘銘並序


 伏俊琏 

鐘名成均,乃取唐虞大學之名,亦含鐘聲諧和之致。鐘之為言動也,五行克生,萬物動成。是鐘也,置於西山文昌閣下之鐘亭。登斯閣也,覽群山之蒼莽,環水之縈迴;聆百鳥之啼鳴,眾竅之呼吸;望宋塔矗立,秦垣蜿蜒,樓臺鱗櫛,古城新姿;與此鐄鐄鐘聲、恢宏氣象感應共鳴,令人沉心渺慮,神致廓然!銘曰:

成均大呂,盛世音洪。遙符玉律,潛協德風。

吉光天瑞,祥雲行空。百非滌蕩,萬善招通。

環州古塞,秀毓靈鍾。世紀更始,人和政通。

興文重教,于喁成風。聞鐘鼓舞,蹈勵從容。

   英彥蔚起,海天驣龍。

 

                                           蘭州大學教授伏俊璉撰文

                                    環縣人民政府監鑄

                                       公元二○○八年九月

                      



                         

      郭晋稀先生寿词

 

                                 (2016-04-06)

                        伏俊琏

今年是先师郭晋稀先生(1916-1998)诞辰100周年。20年前,在先生80华诞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寿辞,现抄录于次,纪念先生。伏俊琏谨记


公元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二日,为郭君重晋稀师八十华诞,谨为寿辞以祝贺。

郭师生于衡阴,长于原野。锺秀三湘,铸聪慧之质性;济美九嶷,赋浓重之才情。茹船山伯涵之遗风,故系国是;染汉勋锡瑞之余绪,因穷经纶。远绍景纯,有生华之妙笔;近亲子燮,得重席之盛誉。长游上庠,学有师受。执经问难,染翰操觚。于是曾杨下榻,称妙解通神;骆霍刮目,谓望尘莫及。于时东倭遘难,负笈颠沛于南岳;旋即内战蜂起,绛帐暂设于漓滨。及至子巨变,天苍地黄,河出伏流,一汪洋。而乃只身西行,足履陇坂。西望玉关,觉春风之已度;回首潇湘,实仆马之昂扬。于是重宣秉铎之声,再弘铸人之道。芚兮春木,鹑兮援手,教泽融洩,学津布濩。五泉山之杏坛,门逾弟子三千;十里店之桃林,园过兰蕙九畹。陇右咸称夫子,金城最为老师。

振铎之余,犹事著述。论先师之文章,颇探阃奥;议圣哲之制作,尝究本原。疏证声类,继石臞之踵武;新探诗辨,发沧浪之心声。雕龙文心,运斤斫轮;蠡测《诗经》,批隙导窾。庄孟诸子,莫不提纲挈领;屈子史公,都曾提要勾玄。李杜苏黄,采群玉于昆山;传奇杂剧,植众芳于灵圃。

先生之为人也,仗义执言,不平则鸣。季布一诺,伯桃并粮。处朋友以忠恕,待弟子以坦诚。不知苟曲以取容,但信朴直而自拙。放眼寰宇,直面人生。惟时艰虞,慨叹我不为恶!天衢峥嵘,安在真是真非?

嗟夫!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孜孜笔耕,今已八旬。庄周作论,不愧博大之名;徐幹有言,是为声闻之寿。昔我家伏生,九十犹诵《尚书》;江都曹宪,百五能传《广雅》。吾师受天之祜,味道之腴,黄发新齿,矍铄康宁,齿德俱尊,颐期可成。弟子不才,末学肤受。赵括论兵,多阙旧学;班固述史,尝赖成书。谨以纤毫弱管,写吾师杖朝之颂。

                                                                       受业  伏俊琏

              199627

赠郭师晋稀先生二首

潇湘秀色钟杰灵,仗义执言浩气丰。

说字常合杨子意,论声每与曾公同。

千茎白发书林里,四纪耕耘陇坂中。

桃李从容自有径,孤踪飘泊忘达穷。

 

壮岁发硎梦牛刀,千金不惜载酒醪。

诗追老杜多慷慨,道本景纯更壮豪。

魂愫常随湘水阔,衷情总爱陇山高。

                              峻词高举青蝇怨,白发亦能束俊髦。

    注:郭师在国立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其研究文字、音韵之作,受到国学大师杨树达、曾运乾的极力赞许。

这两首诗写于1989年中秋,当时我陪郭师在四川江油参加全国赋学会。诗虽不合韵律,但表达了我当时对老师的理解。“峻词高举青蝇怨”一句,指先师一生直言,不畏强权。现在,我把这两首旧作发表在博客上,以纪念尊敬的郭师去世15周年(729日)。



敬呈郑、 朱

伏俊琏


越海万榜德,碧云芳草赴津。

公三道精素鸣凤九皋有玉音。

度日客樽酒冽,春桃李蹊深。

千年卷共研赏,嘉敦煌是旧邻

                

               2011328

郑阿财先生为南华大学教授,朱凤玉女士为嘉义大学教授,两所大学都在台湾嘉义县。


悼念段文杰先生


其一

塞外三千里,石扃六十年。

敦煌越大漠,蜀道客行难。

妙笔图三藏,文章探真源。

英魂萦画卷,遗德玉门关。

 

其二

夫子骑鲸去,何时化鹤还?

莫高怀雨露,石窟仰芝兰。

壁画勤研覈,求真奋跻攀。

仁心铸德寿,九五贞涅槃。

                             2011年1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