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节,这些农庄玩起了文创、接吻、共享、自创节日......

 一得商慧 2017-09-29

原创 2017-09-27 徐一刀 参见庄主
---点击上方蓝色“参见庄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中秋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各个农庄自然不会放过。

但事实上,除了有机月饼、低油低脂的健康月饼、做一场DIY月饼活动之类的套路之外,鲜有农庄玩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招式。

事实上,很多节日之所以火爆,都不是民间发起,而是由商家的推动。换言之,如果我们用心打造,一个小节日,也可以玩转大产业。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牛X的农庄中秋节都在怎么玩。

月饼该如何玩文创?

到了中秋节,不少农庄自然要推出“特色月饼”。但这种“特色”更多集中在原材料和工艺上,比如有机食材的月饼,低脂低油的健康月饼等等。

结果呢,我们发现,这种“特色”似乎并没有真正解决月饼“礼品属性”过重、“食品属性”过低的痛点。同时在外观和包装上,也没有达到让人心动的效果。

那么,同样喜欢过中秋节的台湾,他们是如何“玩”月饼的呢?




众所周知,台湾的农庄界以文创著称,中秋节和月饼,自然也会令人耳目一新。比如这些月饼,是不是完全打破了我们对传统月饼的认知?



其次在包装上,他们也没有在“雍容华贵”上落俗,而是去向文化靠拢。比如上图,他们把月亮从月盈到月亏的形状融入到包装上。

除此之外,台湾农庄在打造文创时,还尤其注重“在地性”原则。

比如奶牛主题的农场,月饼也是奶牛主题;薰衣草主题的农场,月饼也必然是薰衣草范儿;就连桑葚之类主题的,他们也挖苦心思开发出“桑葚月饼”出来。



相比国内一窝蜂同质化的有机月饼、玫瑰月饼等等,这种“在地性”原则,不仅很好地把产品融入到农庄的整体概念中,同时,还与市面上产品进行了明显的区隔,自创出一个细分小品类。

干嘛非要和月饼死磕?

现在不少农庄除了售卖成品月饼,剩下的几乎都是DIY月饼。其实,中秋节这类极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可以挖掘出很多文化活动。



比如,广东某农庄在中秋节期间,设计了“摘月”大赛、月饼接吻挑战赛,真人版“猪八戒戏嫦娥”……等等有趣好玩的活动。
 
这种吻合了中秋文化的活动,还融入了场景化、互动化、科幻感、参与感、游戏比拼等元素,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积极参与,让一个“吃月饼”的节日,变成一场关于爱情、关于娱乐的盛大晚会。

一个广告,让台湾人中秋节改吃烤肉

台湾人过中秋节,他们的标配是烤肉、月饼、柚子,这一点和大陆略有不同。很多人不解:台湾人为什么中秋节要吃烤肉?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台湾人过节和大陆几乎无异,也不吃烤肉。但在60年代末,一个烤肉调料商推出了一则广告:“一家烤肉,万家香”。同时,他们革新了烤肉调料的包装设计,使其用起来更加方便。

后隔几年,其他烤肉调料巨头也纷纷在中秋节推出广告。逐渐地,每到中秋节,就变成了关于烤肉的广告大战。

结果,在这种广告的渲染下,人们养成了中秋就要吃烤肉的习惯。甚至到了后来,就因为这个“小误会”,台湾人的中秋节,变成了“烤肉节”。



其实在大陆,原本也没有所谓情人节、万圣节的概念,同样是在商家的推波助澜下,这些洋节日逐渐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盛会。

从这个案例中得到启发:我们农庄是不是也可以从中秋节中延伸,打造出一个“农庄 中秋”的独特场景化节日呢?

有的庄主玩出“共享月饼”

通常,中秋节期间,大量家庭的月饼压根吃不完,扔了可惜,放在家里又只能等着过期。瞄着这个痛点,北京延庆区的刘庄主发起了一场“富余月饼换农场时蔬”活动。
 
游客可以将家里剩余的月饼拿到农场,换取农场的绿色蔬菜。他们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随意搭配品种,平均1盒月饼换10多斤蔬菜,没有严格的数量和品种限定。“看着合适就行,图一个温馨和舒心。”
 
而这些换来的月饼,则会免费送给农场的工人。这些农村的工人往往舍不得购买精美的月饼。
 
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不仅让工人得到了福利,让市民解决了月饼浪费问题,还为农场带来了准用户和正面的品牌声誉。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产品、文创、活动,还是品牌和传播上,一个简单的“月饼节”,都可以玩出“春晚”般的感觉。

而这种“玩”的关键,依然是农庄运营的核心所在:场景、文创、参与、体验、互动、科幻、游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