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车作业安全专业知识【52】

 mlx1976 2017-09-29
调车事故分析与预防
《调车作业安全》(第三版)


第五节  调车惯性事故分析及防止措施


脱轨事故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一)发生脱轨事故的原因分析


1、抢扳道岔。

(1)车组间距不足抢扳;

(2)盲目图快抢扳。


2、错扳道岔,途中转换。


3、忘撤铁鞋或压鞋后未按规定取出,挂车时未检查即盲目牵出或推进运行。


4、铁鞋使用不当,造成卡鞋或跳鞋导致脱轨。


5、作业前未检查线路或检查不彻底。

(1)未撤脱轨器或防护信号;

(2)货物堆放不牢靠,不足规定距离;

(3)线路上有障碍物或线路状况不良。


6、调车作业中,互不联系,不检查不确认,盲目求快。


7、推送车辆时,前部无人领车。


8、挤岔子未及时发现,继续作业进入“四股”。


(二)防止脱轨的措施


1、把好装卸线、段管线的管理关


加强装卸线、段管线、岔线、工程线的管理。装卸线、段管线、岔线应按《技规》规定,机具停放和货物堆放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少于1.5 m。经常保持线路状态良好,无障碍物。施工时临时堆放的路料,应按《铁路工务规则》办理,路料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少于810mm。需要经常调车的线路,堆放路料时,路料距钢轨头部外侧应不少于1.5 m。对路基松软、下沉地段和薄弱处所,应及时加固维修。


2、把好作业联系


(1)调车作业时,要与检车人员或装卸人员加强联系,确认脱轨器或防护信号已撤除,方能进入检修线、装卸线取送车辆。送车或甩挂作业前,调车指挥人须亲自或指派胜任人员检查线路。推进作业时,前部应有人领车和确认进路。


(2)检车人员和装卸人员,应确认确无机车车辆来往通过时,方能安放脱轨器或防护信号。装卸人员于装卸作业完后,应及时按规定要求,清道并按规定撤除脱轨器。


3、扳道人员,要确认道岔扳至所需位置,并确认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才能显示道岔开通信号,以防进入“四股”。


4、本务机车挂车列时,在距车列50m处,应一度停车,由副司机引导连挂。


挤道岔事故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一)挤道岔事故的原因分析


1、未确认道岔开通位置即显示道岔开通信号。


2、忘扳或错扳道岔。道岔用后,未恢复定位,未确认道岔开通状态,即错误地转动道岔。


3、道岔途中转换不密贴,而进入“四股”。


4、未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或者误认信号。


5、未检查确认道岔状态良好,发现道岔不良未防护,致使机车车辆进人禁止使用的道岔。


(二)防止挤道岔的措施


1、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


2、认真执行“一看、二扳(按)、三确认、四显示(呼唤)”制度。


3、按计划扳道,及时恢复定位。


4、机车乘务员要认真确认道岔开通状态。


5、集中联锁的车站,在停电或进行设备检修后准备调车进路时,应进行相互间对道,再次确认,以防错扳。


发生追尾事故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一)追尾事故的原因分析


1、车辆副风缸中的余风未放净,在溜放过程中自动抱闸。


2、手制动机制动后不松闸链,致使后续车组追尾。


3、峰上提钩人员在提钩前未确认车辆走行状态。


4、驼峰调车长未掌握好变速推峰。


5、提钩时机掌握不当,或制动调速、调距不当,溜放间隔距离不够。


6、脱鞋道岔调速、观距不当,铁鞋制动分工不明


(二)防止追尾事故的措施


1、车辆拉风要拉净余风,防止抱闸。


2、根据天、地、人、车、货调节推峰速度和掌握好变速推峰。


3、掌握好提钩时机,并做好提钩时的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停车处理。


4、认真做好峰中“把口”,随时注意车辆走行,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5、制动长要做好计划分工及线群把口,搞好“三角监督”(也叫“联防”)。铁鞋制动员要瞻前顾后,随时做好隔钩下鞋的准备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