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野竹笋——雷州半岛

 jtq感恩一切 2017-09-29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言,“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俗不可医,这说得有点吓人,但我本凡夫俗子,无法领略竹子的风骚,倒是竹笋,真心觉得好吃。


雷州半岛光热充足,温暖湿润,适宜竹类生长。清郑俊《海康县志》载,“竹之产为种有十三,麻竹(笋甜,可食)、青竹、刺竹(笋可食)、紫竹、觔竹、包竹、人面竹、粉竹(可做器用)、凤尾竹、黄竹、筋竹、青丝竹、鉴竹。”过去我们常以野竹笋为菜,野竹应属刺竹(还有一种人工种植的刺竹,竹材坚固耐用,不易虫蛀,大者常被用于建筑,如雷州市南兴镇就有用刺竹竹材做屋梁的传统,故刺竹在当地也叫“刺材”);有时退而求其次,也取食家笋,即人工种植的刺竹笋或麻竹笋。


野竹多簇生于荒坡野岭,或绕田埂、房舍而长,既作围篱,也可防风,像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房舍、农田。其高不过两三米,全身长满荆棘,根系众多,枝桠凌乱,绝无人工种植的家竹之整洁、丰腴,竹笋的味道却脆爽甘甜,芳香可口,又胜家笋一筹。


野竹笋一年四季都有,而数暮春时节最为肉嫩味鲜,盛夏次之。野竹笋好吃,却不易得到,它的周围往往还围着荆棘密布的灌木丛,割笋(采笋)人借助长镰刀仍未必够得着,稍不小心就被扎一身伤。小时候,我和弟弟常自告奋勇跟母亲去割笋。割笋是大人的事,并不好玩,我们的目标是蜂窝。黄蜂(即马蜂,蜂身呈黄色)蜂窝筑在地上或矮灌木丛里,有成年人的巴掌那么大,对付黄蜂,烟熏是最有效的方法,对着蜂窝一熏,黄蜂死的死,晕的晕,跑的跑,蜂窝就是我们的了;谷蜂(应该是马蜂的一种,蜂身呈黑色)蜂窝一般吊挂在盘根错节的树梢或竹梢上,形如雷州旧式酒精灯的灯帽(雷州话即“灯谷”)而体积要大一些,对付谷蜂很简单,几枝干稻草点火,还没走近,它们就落荒而逃,行动稍一迟缓还得搭上小命;虎头蜂怕水,翅膀沾上一点水雾就飞不起来,只好就擒,但虎头蜂凶狠可怕,蜇人极疼,它们通常把窝藏在竹丛头间、灌木丛里,或掘洞筑窝,蜂窝大如斗笠,孩子们发现了也不敢去招惹,要通知大人,趁天黑下手;还有“草鞋蜂”, 学名不详,蜂窝形如草鞋;竹蜂一般用来泡酒。幸运的话,能掏到“糖蜂”(蜜蜂)蜂窝,那多半是阳光灿烂的午后,成年工蜂都出去采蜜了,蜂窝里的蜂虫不蜇人,只须将守门的警卫蜂熏跑,用长镰刀将蜂窝割下来,拿斗笠在下面一接,回家就可以享用蜂虫和蜂蜜了。不过,这种好运气比被蜜蜂蛰到的概率还低。有一次,不知为什么,蜂蜜里竟然还躺着一只成蜂(估计是懒惰的雄蜂,偷吃蜂蜜后睡着了,错过了混战也错过了逃跑的机会),我吃得心急,将那只倒霉蜜蜂(也不知谁更倒霉)吃进了嘴里,结果蜂蜜还没吃完人就成了猪八戒,真是乐极生悲。


说野竹笋,不知不觉却被蜂蜜和蜂虫勾得口水流,真是惭愧。总之,如果运气好,野竹笋和蜂窝都能找到,于是,主菜有了,“零食”也有了。请允许我再回味一次,蜂蜜和蜂虫真是美味啊。


野竹笋的食法,可清炒,也可焖煮、炖肉,而我最喜欢的是炒笋黄和煲笋白。此处的黄与白,皆指的是颜色,制法不同,竹笋的颜色也不一样。野竹笋剥皮后呈浅黄色发白,直接水煮会逐渐转至金黄色,捞起沥干水分,净炒已笋味浓郁;如用清水浸泡,隔夜则会变成纯白色,极耐火,加猪蹄和花生碎同煲,猪蹄已酥烂,而笋白仍脆爽,汤的味道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可惜,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昔日的荒坡多成良田,村舍间的界限也逐渐模糊,野竹笋无奈,渐行渐远。看似空前的盛况、层出不穷的食物新品种,使人得到一时的满足或麻痹,而我相信,在拥有一些以后,随之而来的,一定是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落。像现在,再回老家,我已经转而求其次,吃起了家笋。家笋丰腴、多汁,在逐渐淡忘了野竹笋的味道之后,味蕾骗我说,两者其实也差不多,但我知道,一定少了点什么。

来源:本味雷州,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