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巧用色彩来构图!

 Janelsh6i7sjua 2017-09-29

《天使爱美丽》的红绿色调搭配


一般而言,彩色电影中的画面基本上都有多种不同的色彩存在。因此,如何搭配这些色彩就成为电影创作中控制色彩的重要问题。


通常,我们希望画面中色彩组合能够搭配合宜,既能突出我们想要强调的区域,又要和其他的区域平衡。这里就涉及不同色彩对我们产生的视觉强度的问题。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高饱和度红色


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在画面的色彩构图中,能够达到色彩能量的平衡。色彩能量与色彩的属性有关,色彩本身的饱和度、亮度都会影响到色彩的能量。通常高饱和度和高亮度的色彩能量也会更高,而且色彩区域的大小也会对色彩能量的高低产生影响。显然,色彩区域的面积越大,相应的色彩能量也就越高。


相对构图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主体与背景的色彩能量的平衡。我们常见的搭配方式是将小区域的高能量色彩作为主体,放置在大区域的低能量色彩之上。


冷色系低能量背景 ,暖色系高能量人物,橙色和蓝色常和冲突动作联系起来,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


例如我们一般的家庭装修基本上都是这种方式:浅色的墙壁以及相对高能量色彩的装饰,如鲜花、壁画等等。对于电影拍摄而言,这样的色彩构图方式的优势除了色彩能量比较平衡、视觉重点比较突出之外,还对于后期的剪辑比较有帮助。尤其是在有大量摄影机移动和演员调度的情况下,背景的色彩能量比较低,对于控制色彩的连续性而言是比较有利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色彩的搭配会受到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某些特殊的色彩组合方式进行讨论。


通常简化形式的色轮由RYB 上12种色彩组成。RYB模式中,原色是红黄蓝。二级色是绿橙紫,这三种色彩可以用两种原色混合得到。而六种三级色可以通过原色和二级色的混合得到。




色彩的相互作用


约瑟夫·阿尔伯斯 ① 在他于耶鲁大学所做的著名的色彩研究中,发现了色彩的相互作用的原理。阿尔伯斯的研究阐明了这样一种规律:当把一种色彩放置到另一种颜色上,色彩如何显现出颜色、亮度和饱和度的改变。我们从最为常见的三种色彩搭配方式出发,来讨论这些方式如何影响我们对色彩属性的感知。

[ 注释 ①: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1888—1976),德国画家、设计师。毕业于著名的包豪斯学院(Staatliches Bauhaus,通常简称 Bauhaus,德国魏玛时期建立的国立艺术与建筑高等学校,由于其对于工业设计、现代戏剧、美术,尤其是建筑领域的深远影响,包豪斯也已成为其倡导的建筑流派和艺术风格的统称),并于 1923—1933年间受聘为包豪斯学院的教师。1933 年后移居美国,先后任教于黑山学院、耶鲁大学。在耶鲁大学期间,他发表著名的色彩理论著作《色彩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of Colo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5)]


色轮上,两种颜色位置相对,形成互补色。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色彩方案。一个是暖色,一个是冷色,形成强烈对比效果,如果调整其饱和度,会在视觉上很自然舒适的感觉。


《搏击俱乐部》中,橙色系和青色系。在构图上形成构图风格。某种程度上也是通过色彩将角色内心一半阴暗一半光面的复杂状态 呈现出来!



黑色或白色背景下的色彩。

当我们把同一种色彩放置在黑色以及白色的背景之上时,我们会发现人眼对这种色彩在两种背景中的感知是不一样的(见下图)。

当同样的青色放置在黑色或者白色的背景中时,我们会觉得两种青色是不一样的


我们会觉得在黑色中的青色饱和度和亮度更高。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对主体色彩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与背景色彩的关系的影响。因为白色和黑色是亮度反差最大的情况,同理,如果我们把背景换成同基本色饱和度或亮度不一样的情况,也会有类似的效果。我们最常用的色彩搭配方式——小区域的高能量色彩作为主体放置在大区域的低能量色彩之上——就与这种情况类似。但需要注意,如果两者的面积比例产生变化,那么效果也会产生变化。



互补色的搭配。互补色前后放置,会明显增加补色的饱和度。即使在两个镜头之间也是如此。


这是电影中常见的一种色彩搭配方式。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跟以下原因有关:从埃瓦尔德·黑林的色彩感知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人的红 - 绿色彩感受元和黄 - 蓝色彩感受元两极的色彩是互相排斥的,即红与绿、黄与蓝是对立的。而色彩混合规律中,互补色的定义决定了两者的关系也是对立的。这种强烈的对比效应,使得色彩的可混合性降低。而色彩的饱和度的指标正是指以某一色彩混合其他色彩的比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红花还需绿叶配。在电影中,我们也经常使用偏黄的颜色表现白天,而偏蓝的颜色则被当成晚上(见下图)。

在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导演的《呼喊与细语》(Viskningar och rop,1972)中,清晨从夜到昼的转变,是通过画面中的色彩从偏蓝到偏黄的变化来实现的



互补色的搭配方式有很强的平衡构图的功能。


例如在希区柯克的《迷魂记》中,男主人公第一次见到女主人公的段落,虽然背景很罕见地选择了高能量的红色,但是由于女主人公穿的是一件绿色的服装,因此不仅没有让人物被背景的色彩抢去注意力,相反使得女主人公的第一次出现更为突出。这里之所以绿色能够平衡红色的能量正是因为两者互为补色的关系。而且,在之后两人关系的变化过程中这种方式会再次使用。

餐厅充满红色装饰的墙壁虽然已经非常显眼,但是女主人公绿色的礼服仍然能够从中突显出来。当然,其他客人的衣服也都被严格地控制为黑、灰、近乎黑色的深蓝等暗淡的颜色

男主人公绿色的毛衣和背景中红色的窗帘。女主人公红色的浴袍和前景中绿色的茶具




相近色的搭配。相近色是指在色盘上相邻的两种色彩。例如,红和橙是相近色,绿和青也是如此。当相近色前后放置时,它们看起来像是离开了原来在色盘上所处的位置。即,把橙色放到红色和黄色上,红色上的橙色看起来偏黄,黄色上的橙色会显得偏红。如果我们想改变主体的颜色,但是又有困难,就可以考虑在背景中使用相近的色彩,这样有可能获得我们想要的效果。

《电影概论》(第2版)

作者: 杨远婴 (主编)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