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

 万皇之皇 2017-09-29

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一个镜头,一片平坦的土地,一堆人若无其事的走着,突然一个人陷了进去,慢慢被吞噬掉,大家惊恐的呼叫:沼泽!大家小心!

其实,职场里,也有一块沼泽地,看起来很正常,却一不小心就会被吞没。

最悲催的是,陷入沼泽地的人自己无知无觉,连那句呼唤大家小心的警醒都发不出。

我把这种情况叫做职场怪圈。先挑三个最常见的,跟你们说一说。

职场怪圈一、越努力越戾气

职场生存,不是进步就是淘汰,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让大家挣扎着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各种心灵鸡汤、励志书籍,让一部分人信奉:只要我够努力够辛苦,我就能安全的生存下去。

通常这部分人有这些特征:服从性高,脾气好,害怕孤立,注重好人缘,并且工作态度积极,表现刻苦努力,常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他们想获得大家的关注,喜欢晒努力照发朋友圈。

但往往有个致命的弱点:用超负荷的付出来刷存在感。

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

他们超时付出,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为企业付出这么多,谁能说我不好?我是好员工!把努力作为好员工的标签,更作为企业淘汰赛的免死金牌。

万物本是一体,在工作中超时付出,必然会牺牲生活空间。个人的休息时间乃至家庭的聚会时间,这些通通沦为牺牲品。

家人埋怨他们的忽略,表达被牺牲的不满,于是心里一个声音在说:我忽略家人一心一意扑在工作,老板必须满意我、重视我、回报我。

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

假如领导不买账,他看的就是你的价值和业绩,没有结果还有可能被淘汰。这时就会激活一座活火山,努力指数和戾气爆发指数成正比。

“我这么辛苦,为工作付出这么多,你居然看不到?”

“我为了你安排的工作,都让家人指责我了,福利待遇居然不增加,你真是太黑心了!”

“你说我没有业绩?怪我喽?都是按你的话做的,我又没做错什么?”

如果你跟上面这些很有共鸣,那小心自己是不是“陷入了越努力越戾气”的怪圈?

职场是称量你价值然后给出报酬的交易模式,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价值增加,那就是无效的努力,或者说卖不上价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或者被淘汰,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法则。

这种亏本的生意,首先要认栽,别对任何人生出戾气,那只会让你看上去更糟,并不能改变事实分毫。

其次要反思,在哪个环节上让努力出了叉?是工作方法不得当,跑了冤枉路;还是时间管理有问题,单位时间效率太低。最后要清醒,工作和生活永远要保持一种平衡,你打破边界并不会获得更好的结果,酿成的苦果还是自己吃。

如果你碰巧是他们的领导,那我必须提醒你,处理上必须注意分寸和火候。

最好在源头上处理,首先亮出你的评价标准,大家一开始就有共同的认知。其次,一旦观察到哪个员工超时付出,马上帮她衡量价值是否增加,及时给予客观的反馈。最后,指导她调整方法和技巧,让她付出走向正途。

否则真的会相爱相杀。

职场怪圈二、写报告迷失了自己

很多企业为了掌控员工的过程,设置各种日报,周报,月报,年报。

于是,各种报写的好不好,会直接和你做的好不好画上等号。

A类是会做不会写的。俗称吃力不讨好。

他们一般挺忙活,而且没有记录的习惯。一天忙叨叨的,等到要写日报的时候,突然不记得自己都干了什么。

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

日报看起来不丰满,疑似工作不饱和。等到领导谈话的时候,觉得自己满腹委屈,可又拿不出什么证明确实很忙。

B类是会写会编,会钻营。

他们知道,写的好意味着干的好。为了让领导看的满意,看起来显得活多,就钻营出了各种技巧。比如没干的事编点出来写,一件简单的事啰嗦些写,一点小事流水账的写。总之为了最后呈现出来的,字数多,貌似活多。

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

会做事的,被迫去干不擅长的编写,困在了紧箍咒里。会编写的,找到了甜头,越发把注意力放在夸大其词上,成天琢磨领导喜欢看什么样的,务实转务虚,企业转向浮躁。

如果你是A类,我提醒你记得随手记录,这是个好习惯,但千万不要矫枉过正走向B类。

如果你是B类,我希望你尽快清醒,职场的本质是利益,哄给领导看的同时也在迷失自己,增加自己的职业价值才是硬道理。你有本事,企业不会因为写的不好就放弃你。但是你写的好本事却没长进,换个企业怎么办。

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你要反思初衷是否达到了管理的结果。假如最终让员工的关注点,从做事的效果目标,转向了表述干的多以及多辛苦,那就是从质到性的转变,务实到务虚的转化,这样的结果如何保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职场怪圈三、会越开效率越低

有一种打趣的话,是说你经常开会,才说明你重要,才说明你是领导。

各种名目的会议,有的是自己主持的,有的是列席旁听的,有的是参与决策的。

准备会议,通知参会,会议进行,会议总结,会议执行……

一天有8小时做事,实际上很多大小会议占用了大量的做事时间。

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

会议有没有价值?会议的成本有没有把控?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

比如,一个月度会议,有20人参加,会议是一天。这20人的一日工资是基本成本,这20人天产生的利益是附加成本,这两个成本加合就是会议成本,愿意算的话,会发现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尤其是层级越高成本越大。

一天会议结束,产生的变化和效果呢?这是会议的产出。

产出小于成本,亏大了,这种会少开为妙。产出大于成本,实在是太有必要了,谁不乐意参会拿这个砸他。产出和成本差不多,还是优化以后再开吧。

怎么优化?

1、明确会议目标,也就是产出。

2、明确参会人的必要性和角色,控制人力成本。

3、衡量开会的频率和次数,控制时间成本。

4、找出最优的会议掌控者,操控会议节奏和结果,保证结果。

如果你是列席者,弄清自己出现的价值,如果不清楚或者没价值,主动申请退出。

如果你是参与者,带着脑袋去,想明白会议结束时你要达到什么效果,努力达成。

如果你是主持者,先算仔细算算账,产出和成本核算好了再通知开会。


『xp萍说』

刚开始进入的时候,都是清醒的,有初衷的。后来不知不觉就陷入了各种职场怪圈,忙忙叨叨的,却发现劳而无功。

认识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要么自己善于反思,你会从中有所领悟。

要么看别人的总结,吸收为自己所用。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是,永不停止的主动学习,从书中学习那些大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