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 成语典故27

 A芝兰之室 2017-09-30


明朝

 

两袖清风(明朝于谦)

【人物介绍】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故事梗概】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ǘ)阎话短长!”

【成语释义】“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于谦如此刚正不阿,令人佩服。

 

匹夫有责(明朝顾炎武)

【人物介绍】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江苏昆山人,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肇zhào域志》《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他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主张。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故事梗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源自清初儒学大家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举是他的社会主张,意思就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虽然,这是在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时提出,但这已经不仅仅是计较某个王朝的兴衰,某个帝王的更换。他着眼的是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号召人们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这不仅仅在当时有重要意义,在现在,其内涵对整个民族而言也意义非凡。

【成语释义】匹夫:驾驭马车的人。指驾驭国家的领导人有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