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媚儿:唤醒忘却的记忆

 吴梅枫 2017-09-30
2017-09-19全球大搜罗

荫城铁忆

说起荫城,不得不说的就是铁器、铁商和铁器馆。铁器馆静静地坐落在古镇老街,兀自述说着她的沧桑与寂寞,时不时有一些探寻古迹人的到访,带给她片刻的喧嚣与热烈,而后又随着这些人的离去重归恬静。

有关铁的记忆一点点走近,千年的炉火在这里熊熊燃烧,车辙碾压的印痕仍然清晰可见,铁货交易“日进斗金”的历史记载了曾经的辉煌,铁壶、铁锁、铁炉、铁钟、铁佛、铁塔等几百件铁艺藏品在古街散发着典雅的光芒,它们从远古走来历经沧桑,几经辗转以最本真之姿呈现在我们面前,把我们忘却的记忆唤醒、再唤醒……

漫步老街

漫步行走在古镇的老街,脚底与古老的石板、石条轻触,这种感觉很奇妙,像走进另外一个世界,眼、耳、身、心、意俱被一种力量牵引。深幽的圪廊曲折蜿蜒、看不到尽头,圪廊两边是保存完整的明清院落,满目里是精致木雕、砖雕的残垣之美,或有一两处保存完好的,那凝聚了厚重之美的文化底蕴却无法用语言描述详尽。再听听荫成老师讲荫城的故事——从荫城人的第一桶金“铁商”,到“盐商”,到“茶商”,再到潞商起源,这之间的发展演绎,无一不留下荫城人的聪慧才智与汗水,身处此情此景此镜,你焉能不迷不痴不醉?

单是那镇镇之宝——“陈雄墓志”,就让寻宝人与之纠缠了五年之久才把她收藏馆内,真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如今,这个隋代的陈雄墓志静静地摆放在铁器馆院内的青石台上,静候一拨又一拨的现代人驻足惊叹,碑刻上的字体行中含隶遒劲美奂,“荫城、雄山、鸡鸣水”等村名、山水名字在石碑上清晰可辨,这样的宝贝得之是荫城人之缘,更是荫城人之幸。

再别说“三圣堂”的侘寂之美,“永记铁庄”醒目的琉璃招牌,“阿那其舍”门楣的艳丽与神秘……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木都像是一块通灵宝玉,散发着温润、雍容而远古的光泽,让人沉醉迷恋又遐思。

琚寨之奇

琚寨的“琚”读JU,但是琚寨的正确写法和读法却是“璩

寨”,“璩”读QU,此为一奇——曰“奇怪”。

玉皇观是琚寨的标志性建筑,仰望玉皇观,有左右两侧钟楼遥相对应,中间的九龙一凤照壁在阳光的斜射下流光溢彩,明艳而又斑驳,威仪而又沧桑。尤为奇特的是在玉皇观墙体的石缝之间长出好几枝高耸入云的笔直树木来,在云端里俯视着过往的游人,迎风笑看这古今许多事。此为二奇——曰“奇特”。

且看张家大院,单是一个“福”字就匠心独慧、奇思妙想。这个“福”字内含十二生肖,蕴含张家祖训,寓意所有人皆是张家服务对象;“福”字边框装饰着72个竹节,象征72圣贤;“卍”的五种花边图案装饰在“福”字上下左右中,寓意五福临门,有万福、多福的含义;“福”字上为凤,下为龙,寓意龙凤呈祥。此为三奇——曰“奇妙”。

贾家大院一进三院,院中有院,门内有门,厅堂楼阁,错落有致,布局独特;琚家大院如一座堡垒高大庄严,构思巧妙,观之需仰视;贾桂庄园为两层阁楼,站在二层阁楼往下看,恰有一种居高临下,让往事随风的感觉。亲临此镜,你一定会在心里暗暗称奇——惊讶、惊叹、惊奇。此为四奇——曰“惊奇”。

荫城啊荫成

有着“千年铁府,万里荫城”美誉的荫城,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琚寨入选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传统古村落。荫城吸引了众多的铁杆粉丝,这其中就有铁器馆馆长原建国、探寻古镇文化的荫成老师和为古镇文化来回奔走的雄山微语等一群热爱古镇的荫城人。

荫成说:“荫城的历史在于细节,而细节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真实。我们对于有关荫城细节的发掘,一直表现出乐此不疲的热情,而每一次的发现和掌握,总会让我们兴奋不已”。细节与细节的相连,构成了一个整体。原馆长说2000余件铁器藏品,还有许多仍在仓库里保存着,它们将于未来某个特定的时刻与我们遇见。

荫城和荫成是融化在一起的,看荫城、读荫城、解荫城,最少不了听荫成老师讲一个又一个的荫城故事,茶在铁壶里沸腾,荫城人从远古中徐徐走来,或匆忙、或悠闲、或打马扬鞭、或哼着小曲、间或还有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飘来荡去…….最好再来点雪花,白的雪、黑的铁,荫城把怀旧的记忆拉长、拉长……她就像梦里那个冷艳孤傲的美人一般,时不时地触动那根最柔最弱的心弦,让你想起她就会有一丝隐隐的痛飘过、飘过……

唤醒你曾经忘却的记忆。

蓝媚儿写于2016年12月21日

找找原馆长在哪里?荫城的粉丝们,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大伽呢?

为古镇文化来回奔走的雄山微语是哪位?

最喜欢听荫成老师讲荫城的故事

摄影:李晨辉

摄影:李晨辉

摄影:李晨辉

摄影:李晨辉

哈,这个封面上的女士是谁?——对,她就是本文作者:蓝媚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