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莲美荫大水井

 我家住在瘦狗岭 2017-09-30
青莲美荫大水井
    从腾龙洞出来已经中午,在景区附近的一处农家吃完午饭,便开车前往下一景点大水井。沿途都是在郁郁葱葱的山道上悠然行进,路边的农舍、院落、菜地、山林犹如捉迷藏般不时的从云雾中探出来,四周的景色就象一幅幅乡村水墨画,令人目不暇接。约一小时许,便到了深藏群山之间的柏杨镇水井村,这里若再往北行便是重庆奉节了。舍车驻足,目光投向景区的标志牌,方知来大水井不是只看水井,而是观看与水井相关的李氏家族古建筑群。
    至于古建筑群中的水井到底有多大,也只有进入这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才能解其之谜,一个偏远的深山村落中能以水井冠名,足以说明这口井在周边百姓心目中形成的历史色彩和文化记忆。大水井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它由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宅院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是长江中游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集当地土家建筑与西方建筑于一体,建筑宏伟,修饰华丽。
青莲美荫大水井
    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走近李氏庄园,仰目而望,映入眼帘的是翘角凌空的朝门庑殿顶和悬挂于门楣的“青莲美荫”四个大字。初看感觉一片疑团,后经人介绍方知,这是当年李氏主人是借以攀附李白为祖先,历史名人光耀门庭。这四字系取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中“青莲”之意,两侧的对联是:八龙绕井烟村门户腾贵气,百凤朝山草野文章存世家。
青莲美荫大水井
    在大水井主要参观的是李氏庄园和李氏宗祠,这片隐藏于山野中的建筑群曾经演绎了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明末清初,湖南巴陵的李廷龙、李廷凤兄弟经商入川,在这里结识了黄姓财主,继而由经商转为黄氏管理账房。后李廷龙勾结黄财主的爱妾,侵占了黄氏资产而成为川鄂巨富。龙、凤兄弟俩因受“龙归井、凤归山”的迷信诱惑,先后在此依山建起了庄园和宗祠。李廷龙死后被安葬大水井附近,而李廷凤死后安葬在了云阳县的凤凰山上。民国时期,李氏的末代族长李盖五为加强自身防卫,购买枪支组建武装,将庄园打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进入庄园,可以看到庄园为四合院式的布局,200平米的前院更显气度不凡极尽创意,院坝全用凿切规整的青石铺就土家吊脚楼式的主体建筑的正面采用的是西式拱圈回廊,回廊上有一色的西式柱廊,柱头穿梁、窗棂上堆塑花草纹饰。这种中西式结合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历史与现实融合的交响,给人留下了绵绵遐想的空间。据说,这是当年在重新修建整个庄园时,李氏的后代因留过洋,在建造庄园中吸收了一些西洋建筑式样,所以整个建筑在了中西合璧,土汉结合。
青莲美荫大水井
    而走入庄园的各个小院,却丝毫看不出欧式风格。李庄园共占地4000多平方米,经过几百多年的营建,形成了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的建筑群落。庄园内的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小姐楼、帐房、仓房等。房屋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规模恢宏气派。
青莲美荫大水井
    庄园中轴线从前至后就是由底就高排列的三大殿,两侧屋宇相连,天井密布,一室一景,阁楼呼应,其建筑格局不尽相同,有的是走马转角,有的是一柱六梁,有的是一柱九梁。行走其间犹如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整个庄园就像是一座旧朝宫殿,雕梁画栋虽已斑驳不堪,但是从门窗的木雕和石雕上还可以看见当年的绮丽。
青莲美荫大水井
    房屋间有无数的过道环环相连,回环往复,若是雨天往来各个房间,鞋子也不曾沾半点雨水。各厅堂内都设有天井,天井中的丹池或方或圆,或刻或雕皆为一体。丹池"忍"字两旁楹联为:“新知涵养转深沉,旧学商量加遂密”。其含义意味深长。
青莲美荫大水井
    庄园中的切似乎给我的印象都是这里的别具一格,建筑物的装饰艺术也令人目不暇接,每一个精雕细刻的柱础,每一扇玲珑剔透的窗棂,每一根造型奇异的廊柱,每一条曲径通幽的走廊,以及房间内精致豪华的陈设,都精心刻绘,工艺精美,带有浓重的文化气息。
青莲美荫大水井
    游览于庄园之中,我就象捧到一本宝书一般慢慢悉心地品读起来。所有建筑物的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使整个庄园富丽堂皇而不俗气。细细观察可以发现,在整个建筑中竟然没用一颗铁钉,全部采用木骨架,足以显现出当年能工巧匠聪颖的创新智慧。
青莲美荫大水井
    我在这阁楼间缓缓穿越品味着,庄园的建筑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年间,由东而西多次建造,汇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其建筑融合了风水、八卦及地理条件巧妙修建,环环相扣,互相依托,互为衬顶。庄园的布局极尽创意,但又不乏严谨,东为花厅,西为账房,后堂为庄园主人及其子女居室,两端分别为小姐楼、绣花楼。
青莲美荫大水井
    我离开同行的伙伴,独自一人走上松动的木梯,到了楼上发现有的楼板已经局部破损,有的墙壁也行将脱落,有的窗棂已残缺断裂,昔日的场景只能从房屋的规模中回想。推开一扇关闭已久的木门,一股陈年霉味迎面扑来。但那一个个窗饰,一处处木雕,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无声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穿越历史和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
青莲美荫大水井
    纵观房屋的精美、豪华,可以想见当年庄园的奢华景象。整个庄园的房间相邻处都有走廊、花园,一步一景,蔚为壮观。如今偌大个庄园已是人去楼空,再也不见当年李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情景,如今宁静肃穆,象山野中两个沉睡已久的村妇,呈现出古色古香和淳朴之美,也呈现出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兴与衰的沉重历史。
青莲美荫大水井
    从庄园左侧的侧门出去,缓缓走过一条百多米的石板路,就到了李氏宗祠,这里是李氏家族教化族人、祭祀祖先,商讨政务、军务、族务的活动中心,也是李氏家族的钱粮库和军火库。祠堂修建于清道,整个祠堂的建筑风格与南方汉族的祖祠几乎没有差别,祠堂依山势逐级升高,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有房屋60余间。
青莲美荫大水井
    祠堂周围依山势砌有高高的围墙,围墙全部用麻条石砌成,高约7至8米,厚3米以上,墙顶有1米多宽的步行小道,墙内的墙梯、角梯皆为整块巨石建成。墙上设有射击孔100多个,严密地封锁着所有的通道,内宽外窄的射击孔由外视内不易察觉,真可谓壁垒森严,固若金汤。整个祠堂都被严严实实地包围在这样的围墙之中,形成了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宗法堡垒。
青莲美荫大水井
    祠堂为宫殿式建筑,三殿两厢,殿为硬山式瓦顶,殿的四周为砖墙。祠堂的前部是典型的徽式风格建筑,是因为李氏主人出门经商见多识广,在建造祠堂时吸纳了徽式马头墙的风格,但祠堂的其余部分却都是典型的土家风格,大部分以木头结构建筑。
青莲美荫大水井
    在祠堂外墙的马头墙垛头、垛沿及墙壁上彩瓷镶嵌十分丰富,花、鸟、虫、鱼造型生动,琳琅满目,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碎瓷片拼嵌的。据考,这些瓷嵌所用瓷片是当年建造祠堂时,从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等处买来的精美的瓷器,按构图所需敲碎后精选而得,其用料之讲究,耗资之巨大可想而知。
青莲美荫大水井
    宗祠正殿分为前殿、拜殿、祖殿,各殿内皆有高大的梁柱和精美的木雕门窗。三大殿两侧都修有砖墙,砖面也有各色装饰。拜殿是宗祠的核心,是李氏家族每年三月清明会、七月盂兰会、十月冬至会祭祖时跪拜祖宗的场所,四周陈列着李氏《家规》、《家训》、《劝教》等木刻。祖殿则是供奉祖先的牌位的地方,神龛上供李氏列祖列宗牌位及李廷龙夫妇木雕形象,晨钟暮鼓,香烟袅袅,终日不绝。
青莲美荫大水井
    我一走入祠堂,祠堂沉积的文化便如同泉水般一层层涌现而出,内容丰富的楹联,精美的木雕石刻,别致彩瓷浮雕图案,异彩纷呈,使得祠堂内富丽辉煌。看着这些对联和铭字,使人想到主人的儒家修养,可见当地民风之纯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祠堂虽历经烽火洗礼却依然保存了很多朱底金字的楹联:“门近清溪晚晴喧石漱,窗舍修竹永夜动秋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些书写美观,工整对仗的文字,反映了李氏家族祭奠、诚勉、耕读、感恩的理念和美德。
青莲美荫大水井
    拜殿两侧外墙上各有两块字壁,其上分别书有笔力遒劲的“忍、耐”两字。据说,两字的边框上曾刻有“渔、樵、耕、读”和“梅、竹、兰、菊”的木雕,这些精美的木雕在动乱的年代被毁坏,字壁上的对联还依稀可见,“忍”字壁的对联为:“头上有天心可对,眼前无事业当修”。在字壁下方置有防火用的“廉泉井”和“让水池”,以喻示李氏家族的清廉礼让。
青莲美荫大水井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李氏家族为了吸取前人的教训,将祖宗创下的基业延续下去,制定了森严的家规,李氏宗祠就是家族执行族规的地方。拜殿右侧是讲礼堂,这里就是李氏家族生杀予夺的审判厅,凡犯了族规的人均须在此跪听讲礼,决定其生死。如果罪不可恕,将押至附近的龙桥河大峡谷,直接推下万丈深谷摔死。也许正是这良好的家风和森严的家规,让李氏一族绵延300年不衰。
青莲美荫大水井
    宗祠东侧有一道小门,拾级而下72级台阶后,就到了闻名的大水井,通往水井的路及水井四周都用大石料垒砌起高墙护卫着。传说,当年李氏祠堂受到四川军阀的围攻,由于祠堂四周围墙坚固,守护的家丁武器精良,川军对祠堂久攻不下。此时,有一仇恨李家的人偷偷告诉川军,只要围住了祠堂外的水井就可以攻破祠堂。于是川军便围住了水井,断了祠堂内的水源,李氏族长只好同川军谈判说愿意让他们进来,可随意吃喝取拿,只要不伤害任何人。川军还是很守信用,没有伤害任何人。
青莲美荫大水井
    川军撤走之后,李氏家族明白了这口水井关系到整个家族命运,为了防止今后遭人围困时不被切断水源,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便用大条石将水井围入祠堂内。围墙建成后,李氏族长在外面的石壁上亲书“大水井”,从此大水井因而得名。走进这方被称为大水井的古井,我似乎有点失望,眼前的井口只不过约一平米左右,四周被石条砌成的围墙围得一片阴暗,而且水已经变得有些污浊不清了。
青莲美荫大水井
    站在井边我仰望四周高耸的围墙,感觉自己也处于井底之中。这口古井让我心生感慨,从古至今中国的农耕文明一直与水唇齿相依,水井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和命根。此时,人去楼空的大水井一片空寂,它和我一样在这条石围墙中仰望天空,偶尔有飞鸟在这歇脚、吟唱,而房子的主人却再也不会回来。每次的出游时刻都很短暂,但在前人遗存的景观中行走,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沐浴和心灵的洗礼。
青莲美荫大水井
(看正图点此链接)
   深藏不露,波澜不惊的大水井,在利川这片土地上演绎了李氏家族非凡遗风的故事。大水井已成了李氏家族迁徙立足奋斗落幕史的一个缩影,一个符号。在我离开景区,回头凝视这片古建筑群时,大门上镶嵌的那副对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还是深深触动着我。这也许是大水井世代不绝的源泉,是李氏家族酿造并传承的大水井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一个家族中形成的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