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数学思维的激活

 重庆杨华 2017-09-30


重庆市巴南区惠民小学  艾静

   

     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己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对开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井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实际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只有让学生的探究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实现数学的最高理想——把学生培养成其有科学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品质?

    一、循循普诱.率先垂范,引领学生走进探究,品味其间趣味;

    任教数学十几年来,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没有学会“探究”而只是一味凭经验。容易的问题凭借着经验可轻松过关,可当解题遇到困难或凭经验解决不了时,便常常把问题搁置一边.等待同学或老师的讲解,周而复始,就让数学探究深深锁于心底。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给了我启示,于是我决定为学生做出探究示范,教给他们探究策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教学中,在解答某些题目之前.我故意装着不明白或寻求一些错误思路,而后,沿着这条路往前探究,结果“头破血流”,最终发现此路不通。这时我会及时教育学生不能泄气,应冷静之后再思考。千回百转之后终于柳暗花明。我也在学生面前尽情流露探究之后成功的喜悦。

    例如这样一道题目:一张长方形桌子可坐6人,问题: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三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N张桌子呢?

    待学生们读完题,稍作思考后,我对他们说:“哎,老师看出了点门道。你们看,一张桌子坐6人,两张桌子坐8人,因为有一条边重合,少坐2人,那么三张桌子就少坐了4人,接下来……”,还没等我说完,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错了,错了。”“怎么会错了呢?”,“老师,你看,两张桌子坐8人,应该是2条边各少坐了2人,是4人,所以三张桌子就少坐了4x2人……”,“哦,到底是老师对了,还是你的观点正确呢?”。“是老师错了。”学生们明白了我的用意,也理解了老师的用心,都会心地笑了。“那谁能说说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呢?”“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老师,我还知道另外一种方法,同样多的桌子拼在一起,坐的人会更多……”在我的示意下,那位学生走上了讲台,并且讲得头头是道。以后的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师生比高低”的场景。

    二、变幻习题,多层练习,指导学生走进探究,体味其中妙处;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学生渴望探究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努力探求创新的思路。而我也灵活恰当地运用课本中的习题,打开了学生通往探求之路的大门。

三、勤于动手,勇于实验,让学生沉浸于探究,流连忘返。    

当前教育中,有不少的老师已经习惯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便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抄、学生记的过程。老师将很多的知识归纳总结,而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效率极低。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毫无疑问,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想让学生爱上探究,以探究为乐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假若说前两个环节中,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探究之路,那么动手操作便给了学生们更广阔自主的探究空间。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我是这样安排和学生一起完成下面的操作的: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用动画加以演示。

    1、你想怎样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

    2、把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得出什么

结论?

    3、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

    经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他们能够找出很多说明结论的方法,当然当中也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所带来的乐趣。

 

2015.7.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