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 重庆日报 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 '重游古诗路,思君下渝州—— 探寻重庆古诗地图”正式启动。 在历时4个月的时间里, 日报君、区县君、同茂君 共报道了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的古诗地图, 得到了各路朋友的关注和点赞。 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巴渝古诗, 即日起,重庆日报推出 “重庆最美十大古诗”评选活动。 在你心中, 哪一首古诗最重庆? 哪一首古诗最深情? 哪一首古诗最动人? 哪一首古诗最优美? 你可以通过关注 “重庆日报” “区县头条” “同茂大道416号” 中的 任何一个微信公众号, 点击相应评选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投票专属页面, 选出你心中最美的10首重庆古诗。 投票时间:即日起至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均可投票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众多诗人 在重庆留下了大量灿烂诗篇, 这些诗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是巴渝文化的瑰宝, 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精神世界。 在此次“重走古诗路”中, 重庆日报记者遍访本市38个区县(自治县), 挖掘史料,实地寻访,追寻诗人的足迹, 讲述这些诗歌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背后的故事、 历代文人诗吟过的地方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共计推出30多个版约16万字的报道, 并在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 整个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读者网友纷纷希望能够精选出 代表重庆的最美古诗作品,便于传诵和保存。 此次评选活动, 我们根据采访收集到的38个区县的数千首古诗, 初选出了20首作为候选作品, 如果你还有更心仪的古诗, 也欢迎推荐给我们参加评选。 (古诗推荐邮箱:kjwtzx@163.com) 10月中旬, 我们将发布经过网友投票 和专家评定后产生的 “重庆最美十大古诗”作品。 20首诗歌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浅析:这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浅析:这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浅析:这是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中的一首,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深深恋情。他接连用水、云、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浅析:《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是写于重庆佛图关。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浅析: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浅析:这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 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竹枝词四首·其一 (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暗鸟一时啼。 浅析:白居易在忠县留下的《竹枝词四首》主要描写了三峡风光和对民众的同情。他写竹枝词是在819年,三年后,唐代的另一位诗人刘禹锡才写下两组竹枝词。 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哽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晓行巴峡 (唐)王维 际晓投巴峡,余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旧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浅析: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表现了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乡之情。全诗词句清丽,景象雄伟,情景交融,富于艺术感染力。 龙门峡 (唐)陈子昂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画五里,宛转若嵌空。 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 流动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巇萼意无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中。 浅析:江津古老的龙门滩水流湍急,是长江著名的险滩。陈子昂路过该处,被这里的风光和险胜之景所感染,在船上挥毫写下此诗,描写了这里的诡怪险峻和磅礴奔腾的江水以及两岸秀丽的风光。此诗选入《全唐诗》中,应是《全唐诗》中唯一写江津的诗。 武陵景 (宋)寇准 武陵乾坤立, 独步上天梯。 举目红日尽, 回首白云低。 浅析:武陵山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游历黔江时的必游之地。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出任巴东(现湖北省巴东县)知县,上任之后,寇准外出考察民情,黔江就是他考察的其中一站。这首诗反映了他面对武陵山美景,抒发他少年得志、雄心勃勃的心情。 盐泉 (宋)宋永孚 一泉流白玉, 万里走黄金。 人事有因革, 宝源无古今。 浅析:诗歌描写了古代盐业带来的巨大利润,使得巫溪一地十分富足,因盐业催生的巫盐古道也变成了金黄色,充满了象征意味。该诗作被后人广泛引用,影响巨大。 望夫台 (宋)苏轼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浅析:公元1059年,已双双考中进士的苏轼、苏辙,随父亲苏洵取道长江赴京都汴京,船过忠州时,一家人决定下船到忠州一游。苏轼信步当年白居易种杏栽桃的东坡,花树葱茏,一派生机盎然,他诗情澎湃,写下这首《望夫台》。 而作者“东坡”的别号与忠州有种千丝万缕的渊源。如果说公元1037年,四川眉山诞生了苏轼。那么公元1059年,重庆忠州诞生了苏东坡。 竹枝词 (宋)黄庭坚 浮云一百八盘萦, 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 四海一家皆弟兄。 浅析:宋绍圣初年(1094年),黄庭坚遭政敌弹劾,被贬为涪州别驾,遣置于黔州(今彭水)。黄庭坚初到彭水,生活一度陷入困苦。当地人帮他开园种菜,让他得以自给自足。 对于此,黄庭坚感怀在心。于是,他在《竹枝词》中写下了“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的千古名句,表现自己与彭水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铜梁山观木莲花 (宋)周敦颐 仙姿疑是华颠栽,不向东林沼上开。 异芯每随榴花放,清香时傍竹风来。 枝悬缟带垂金弹,瓣落苍台坠玉杯。 若使濂溪年少见,定抛兰桨到岩隈。 浅析:周敦颐曾在合川为官3年多,此诗即写于这一期间,诗人在游览城郊铜梁山观木莲花时所作,铜梁山是古人的向往之地。全诗笔调清新,描绘了木莲花之美。 夜郎溪 (明)杨慎 行到蜀南欲尽头, 江边深处隐扁舟。 不知孟获巢何处, 料无烟芜避武侯。 浅析:这首诗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路过綦江时所作,在杨慎眼中,悠悠綦江水,濯濯涟漪,一艘小船停泊在江中,构成了一幅安静的画面。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相传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地点就在夜郎溪附近。 发白崖 (明)王廷相 霜青沙塞欺我衣, 蛮方岁暮还思归。 苍山冥冥落日尽, 古渡渺渺行人稀。 可怜生事尚羁旅, 何日宦情真息机。 沧洲鸥鹭同萧散, 魏阙动华绝是非。 浅析:王廷相是明“前七子”之一,他在担任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期间,路过磁器口时创作了《发白崖》一诗。 这也是有文献记载的,描写沙坪坝区最早、最完整的诗作,而白崖就是磁器口的旧称。诗人主要借自己路过磁器口时看到的风景,抒发一心为国、却惨遭排挤的心情。 题仙人洞 (明)冉元 洞里神仙渺莫猜,海风幸不引船回。 四围苍藓雕虫篆,一脉灵泉撒蚌胎。 花自无拘开又落,云如有约去还来。 谁能静习长生术,向此烧丹扫绿苔? 浅析:这是现有文字记载的、本土诗人创作的最早的酉阳律诗,是一首观景感怀之作。 诗歌写的是酉阳铜鼓潭南保安坝仙人洞的景物,全诗首句以“神仙渺莫猜”置疑,尾联则以“谁能”作否定,表明作者辩证的思维。“云如有约去还来”一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风云变化,写得颇有灵性。 九龙滩 (清)龙为霖 别业初开向九龙,耽幽僻性几人同。 澹烟笼日春阴候,古木栖云暮霭中。 千棵竹摇三径雨,一林鸟唤百花风。 从今习静观朝槿,世路尘埃一洗空。 浅析:这是清代诗人龙为霖的《九龙滩别墅杂诗十首》之一。诗中所描述的是260多年前,九龙坡长江沿线九龙滩的景色。龙为霖是巴县人,其著作《本韵一得》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唯一留有书名的清代重庆学者。 金碧流香 (清)王尔鉴 巴山耸秀处,金碧有高台。 何处天香至,疑从月窟来。 江环千嶂合,云度九门开。 每一凭栏眺,清芬拂草莱。 浅析:在清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评定的“巴渝十二景”中,“金碧流香”位居首位。他曾言,金碧山上,“每轻风徐过,馥馥然袭袂香流,寻之并无花木,岂心清闻妙香耶?”既然没有花木哪里来的妙香呢?这“香”究竟从何而来?王尔鉴在诗中回答,可能是从月宫里飘出来的。 重庆府 (淸)何明礼 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锣岩月峡谁传出,要使前贤畏后贤。 浅析:这是何明礼浪迹重庆写的一首律诗,诗歌书写了重庆城的繁华,写城市两边山崖下船舶穿梭来往如麻;写蜿蜒的江流从古至今书写出大大的“巴”字,两岸迷人的山色今朝就像一幅幅巨大的山水画;写人烟繁盛,波涛汹涌,抒发作者超越前贤、奋发有为的情怀。 来源:区县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