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务实的爸妈早就潜意识地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深度阅读和深度交流对孩子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及语言的发展非常重要。这也是爸妈再忙再累也想多带孩子玩会儿、或读点中文书给孩子听的重要动力。只要知道了深度阅读、深度交流与思维、语言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容易识破“魁百克省的华裔家庭故事”、“虎妈+牛蛙”后果很严重的例子啦。 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及语言发展都是和深度语言交流分不开的。而国内绝大部分”虎妈“能说的英语就是“儿语”水平。在国内,有多少”虎妈“能用英语和孩子自如地一起玩积木游戏?在国内,有多少”虎妈“能用英语和孩子自如地讨论“毛毛虫为什么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天上为什么有彩虹?”“中国应不应该在南海建机场?” ![]() 如果”虎爸妈“的英语特强,接近母语,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英语强势的爸妈会和孩子进行深度的交流,能用英语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所以“外语阻碍母语发展”的现象只会发生在特别激进的英语环境很一般的家庭。要不就无法解释加拿大,美国等多语言家庭的情况。 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及语言的发展也是和深度阅读分不开的。可是,国内的”虎妈“主要是靠GK~G3阶段的教材,简单动画片及初级绘本学英语。大部分”虎妈“因为英语阅读水平一般,很难带领孩子进行深度阅读。在国内,有多少”问题牛蛙“达到了中高级绘本阅读、原版小说阅读,原版报纸阅读、原版科普读物阅读的层次?如果没有绘本,故事书,科普读物等渐进的、符合”牛蛙“认知水平的深度阅读,而是反复地、大量地读GK~G3分级读物和教材,其效果就有点像反复唱洗脑神曲“小苹果”或者空喊政治口号一样:”牛蛙“的语言能力、思维辨别能力就会因为得不到滋养,而退化。因为GK~G3分级读物和教材,不管是美国的、加拿大的,目前都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点教学。欧美基础教材比国内好不到100步。 ![]() 如果爸妈有能力带领孩子突破启蒙的瓶颈,达到大量听绘本、读原版小说,科普读物等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些读物不但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和思辨能力,还能提供批判的材料。这时候英语就成了另一个有力的思维及语言训练工具。 可是,国内的”虎爸妈“,甚至双语学校很难给孩子提供“母语一样的环境和条件”,孩子怎么能做到“和母语一样学外语”呢?向谁学?一个学校就靠1~2个外教?就用堆积如山的GK~G3的原版教材?一堆原版初级动漫?就爸妈、老师那点儿水平的英语?就那一周4个课时? ![]() 这也是毛爸妈一看到“英语可以当做母语学””培养英语思维“等口号就忍不住“吐糟”的主要原因:国内基本上没这个条件。
![]() 这也是毛爸妈一听到“美国教材怎么样,加拿大教材怎么样”“加拿大孩子不用背单词,不用记语法”等“高见”时就忍不住要“讽刺”专家的主要原因:原版GK~G3分级读物、教材、启蒙类绘本、动漫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它们可以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 加拿大华裔孩子、虎妈+牛蛙的故事,和国内大部分的爸妈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就平常心态,尽早给孩子弄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书单,坚持下来,就能培养一个“非常棒”的英语娃娃。 过于激进的虎妈请谨记:“牛蛙”有风险,瞎养需谨慎! ![]() |
|
来自: tongkaibao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