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孩子上学路多远?扎心了老铁!

 昵称30604781 2017-09-30

还记得从家里去学校有多远吗?

在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有的孩子天还没亮就要翻过几座山,用上两个小时才到学校,走在漆黑的山路上,这些年幼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呢?


起的要比太阳早

王婷要用2个小时才能从家走到学校。

每天早晨,10岁的她必须在5点起床,然后叫上另外三个小伙伴,空着肚子上学。他们需要翻过一座大山和一条深沟,然后顺着马路走到学校。

最难的是翻山,坡很陡,几乎是垂直而立,狭窄的山路上布满荆棘。王婷不知道在这条山路上摔了多少次,最严重的一次是摔在地上的时候差点被树枝把眼睛刺瞎。

“夏天天亮得很早,还比较好。冬天就比较痛苦,天还没亮就得出发。”王婷说,每到冬天,家长们轮流送这4个孩子读书,一般是陪着翻完山,他们就回去。

和王婷一起上下学的还有一个叫王艳的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在浙江打工,只有奶奶在家。对她的上学路印象深刻,“早上奶奶打着手电筒送我们读书。”等她再回去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捐20元,为贫困地区上学路途遥远的孩子提供移动宿舍,上学路上不再困难重重。

上课了,孩子们就开始打瞌睡,如果不是害怕讲台上的老师,他们恨不得把头钻进桌子,睡上一觉。

第四节课,孩子们驼着背,手耷拉在桌子底下,脖子感觉要顶不起沉重的脑袋,眼睛盯着一个地方一动不动。

四川凉山的孩子们白天在教室上课

晚上在教室后面简陋的小床上睡觉

上铺每张床上睡两人,下铺睡三人

“孩子们又累又饿,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他们学习成绩差的一个很好的理由,硬气得不接受反驳。

晚上七点,到家了,放下书包。孩子需要踩在前几日刚新搬来的砖头上,才能勉强的够到锅台,拿起锅铲费力的搅拌着糊了一半的土豆块。爷爷奶奶干农活快回家了,要赶紧把饭做好。

吃完晚饭,奶奶嘱咐说:“快睡觉了”,孩子躺在并不舒服的床上,想不起作业还没有做,也想不到刷牙、洗脸。

捐20元,为贫困地区上学路途遥远的孩子提供移动宿舍,上学路上不再困难重重。

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模样

清晨五六点钟,孩子们还在沉睡,老师和厨师起床了,为孩子准备早饭。

大约七点钟的时候,孩子们听着欢快的校园音乐,热热闹闹的起床洗漱。

七点半准时在操场集合,他们需要做早操,活动身体。快八点钟了,孩子们你推我搡的打闹到食堂前,开始排队吃早饭。

陆续走进教室,晨读昨日学过的课文,书声朗朗,朝气蓬勃。

放学了,孩子活力十足,一边收拾书包一边打闹。

孩子们住进“会飞的盒子”

该睡觉了,熄灯铃响了,纷纷爬上自己的小床,进入酣沉的睡眠。迎接他们的,不再是连太阳都没有出来的清晨...

捐20元,为贫困地区上学路途遥远的孩子提供移动宿舍,上学路上不再困难重重。

改变只需要一个“会飞的盒子”

完全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前者却是常态。

 “据2013年审计对1185个县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情况的调查,在山区和丘陵地区重点抽查的1257.63万走读生中,有超过十万学生上学要徒步5公里以上。最远单程就要几十公里。”——摘取自《南都观察<乡村教育如何重建?来自特困县的实践启示>》

孩子小小的身体,怎么能承受得住长年累月的奔波?

但这个改变只需要一个“会飞的盒子”。

“会飞的盒子”是可移动、智能的模块化宿舍,可以解决家远孩子上学的问题,还环保可以拆卸。

002号会飞的盒子

有了“会飞的盒子”,不用担心哪一天学校被撤并造成浪费,因为可以“飞”到另一个需要它的地方。孩子们住进“盒子”,免去奔波,按时的一日三餐,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有了老师的监督,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了“盒子”,一切都有了改变。

捐20元,为贫困地区上学路途遥远的中小学生提供可移动的宿舍,”唤醒大山的人”不该是一群孩子,应该是清晨的第一缕落在山头的阳光。

部分照片由摄影师王强、赵俊霞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