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女子因为丑被封为神,专门用来吓鬼

 小果冻i 2017-09-30

古人相信世界上有鬼,所以有很多神或人都担任了驱鬼的任务。《封神演义》里的方弼、方相(即古书里说的“方相氏”,我们上期说过)就是一例。他们负责在送殡时或者除夕时在宫中驱鬼。

方相本来只有一个人,但中国人讲究对称,于是在《封神演义》从方相之外又编出一个方弼,所以封神榜上,方弼是显道神,方相是开路神。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因为“相”在古代还有辅佐的意思(丞相就是辅佐皇上的),弼也是辅佐的意思,于是方弼、方相就成了哥俩。

不过,按照故事中的时代来排(不是按照故事出现的时代),最早的驱鬼人,还不是方相氏,而且不是男人,是一个女人。说起来大家可能都知道,她叫嫫母。传说中她是黄帝的次妃,就是二老婆,黄帝的大老婆叫嫘祖。

咱们如果看过《大鱼海棠》,嫘祖还在那织布做衣服,给椿做了一身衣服。黄帝的第二个夫人就是嫫母,嫘祖跟着黄帝轩辕黄帝到处巡行,在路上去世了。去世了之后,黄帝就派他的次妃嫫母来守灵。

这位女子因为丑被封为神,专门用来吓鬼

为什么让嫫母来守灵?因为嫫母在历史上是著名的丑女,特别丑,头上有个大包,颧骨还特别高耸,身子特别粗,又粗又胖,还特别黑,长得比鬼还难看。所以轩辕黄帝说:“你既然长得这么丑,那你干脆就吓鬼得了,鬼看见了都害怕。”

嫫母白天就站在嫘祖的棺材前面守着,晚上睡觉时,就画一个自己的像挂在那,也可以吓鬼。

于是后人就管嫫母叫开路神或者叫阡陌将军,或者叫显道神(或险道神),使道路显出来的神。但是这些名字,在民间传来传去,老百姓就分不清楚了,不知道这些名字对应哪一个。

方相、嫫母,本来都是真人充当驱鬼的任务。但是到了唐宋之后,老百姓就不那么遵守古礼了,而且说实话也很难找到真的会念那些驱鬼咒语,真的会跳那些驱鬼舞的人了。

唐宋的,人们用竹篾(北方人用柳条)编骨架,编完后上面再糊纸。糊的特别漂亮,画成非常恐怖的样子,出殡的时候,放在道路前边。有钱的人家,还把开路神的四肢做上骨架,有轴承可以动,有真人钻到里边,可以让纸人活起来。远远一看就跟真神下凡一样。

而且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说当时开封府做白事的人,做了好多的方相,谁出殡就租给他,用完之后再还回来,反复使用。这就很像咱们现在殡仪馆里面的花圈,租了开一场追悼会,又拿回去,反复的在那用来用去,反正也用不坏。

当然了,这是给老百姓准备的,经济实用。达官显贵自然也是要用方相的,他们就是自己扎制,扎完之后,也是送到坟墓,有时候就烧了,有时候就直接扔到坟坑里。因为上古时期真的方相氏,就是要跳到坟坑里驱鬼的,所以把纸扎的方相扔到坟坑里也是很正确的做法,有时候就顺手一扔,扔到路边。因为它本身长相很恐怖,个头又很大,所以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纸扎方相的恐怖故事。

这位女子因为丑被封为神,专门用来吓鬼

直到现在的农村,还有扎开路神的,有一个相声《白事会》,最后有一段大灌口,说出殡的时候,“有开路鬼、打路鬼、英雄斗智百鹤图,方弼、方相、哼哈二将,秦琼、敬德、神荼、郁垒四大门神,有羊角哀、左伯桃、伯夷、叔齐名为四贤,这是那个出殡的纸人纸马”。实际上这里边开路鬼和打路鬼就是方弼和方相,等于又把两个人分成四个人了。

这位女子因为丑被封为神,专门用来吓鬼

随着神仙体系的不停发展,它是一定会越来越庞大的,神仙会越来越多,但是它的功能会越来越单一。也就是说一个神,一定是一开始主管很多事件,逐渐的就会把很多功能分化出来。神格逐渐的单一化。

既然方相在出殡的时候已经分化出一个方弼来了,变成两个人了。那么它在家里家宅里边驱鬼的功能一定也会分化出来,也就是不再由它担任了,这是我国神仙体系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势。在家宅、在宫中,驱鬼的任务改由钟馗担任。

钟馗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属于新产生的神,新神往往容易替代老神的功能来独当一面,所以说现在还有许多人家里挂钟馗像(还有判官像,实际上判官像就是钟馗像,长得都是一样的),还有一个就是钟馗小妹,大家都知道钟馗的妹妹,她也是长得很丑,也是喜欢吃鬼的。实际上钟馗小妹,它也是从丑女嫫母的形象慢慢的演化过来的,至少说有一定的关系。

这位女子因为丑被封为神,专门用来吓鬼

钟馗嫁妹图

所以,方弼、方相、开路鬼、打路鬼、开路神君、阡陌将军,还有什么显道神君,还有钟馗,这些名字、或者这些形象,实际上都来源于一个来源,那就是上古的驱鬼的巫师方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