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镜起雾的故事(二)

 古道岐黄 2017-09-30


自汗、盗汗的治疗 

将医学道理与生活小事结合起来,就会有深刻的认识。许多科技的发明创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将生活道理进行提升,转化出新的东西。就算是高新技术,其实看透了是一样的道理。

肝脏在液为泪,心脏在液为汗。肝经水湿过多,会出现迎风流泪的情况,患者表现为泪多。那么流汗过多又该如何来治疗呢? 

如果我们用两个袋子来装水,一个是塑料袋,另外一个是麻袋,你就会发现塑料袋装水,是不漏的,但麻袋的水会不停地向外漏。 

这时你再想想那些大汗淋漓的患者,你就会发现,这流汗实质上是毛孔的收摄上出了问题,不是器质病变,是功能上的问题。 

器质上的问题属阴,功能上的问题属阳,也就是说自汗属于阳虚所致!

想通了这些,再看看《伤寒论》中的桂枝加附子汤:“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很多人对用附子不理解,担心温性的药物会导致出汗增加,其实附子可以助阳化气,护表的卫气充足了,护卫作用加强了,固摄力量就增强了,毛孔的收摄就有力,汗漏不止就会得到治愈。 

如何理解阳气增加而出汗减少呢?我们可以看看气虚的病人,这样的病人稍稍活动后就大汗淋漓,患者皮肤上的毛孔就好像前面讲的麻袋上的孔一样,没有收摄之力,服用补气的药物,补充人体卫气,气能摄血,也能摄津液,也就能摄汗;肺主气,肺气充足,自然毛孔收缩有力,汗液收摄之力自然增强。

临床上遇到气虚汗多的患者,我都是重用黄芪,适当佐以浮小麦、麻黄根等,常常能立竿见影。 

有人会问,睡觉后出汗又当如何理解? 

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别,前述的气虚出汗,为自汗,入睡后出汗,则为盗汗,盗汗如何来理解呢? 

在前面游山洞的故事中,我们谈到了睡觉就是阳气入阴的过程,阳不入阴就会失眠,那么睡觉之后出汗又如何理解呢? 

《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阳加于阴谓之汗。”这句话就将盗汗的机理阐述了出来。 

白天阳气居于体表,晚上阳气入于体内,阴阳平衡,则身体康健。假如阳气过盛,入体之后,亢盛的阳气加到虚损的阴份上,阴液就会被蒸腾,化为水汽,达于体表,形成汗液,这样的汗液是热的,因为出汗的目的是借汗来泄热,来泄亢盛的阳气。人睡醒后,阳气由体内转到体外,“阳加于阴”的状态不存在了,汗液立即就没有了。排汗的目的也是机体寻求阴阳平衡的一种方式,就好比夏天天气炎热,人感到心胸烦热,出汗之后,人感到舒服一样,是一个道理,但过度出汗容易伤及体内的阴份,最终阴阳两虚。治疗起来很简单,原则上就是扶阴抑阳,知柏地黄丸就可以起效。

阳盛阴虚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睡觉时烦躁,好动。这是因为阳盛阴虚,“阳胜则动”,躁动得出热汗! 

有人会问,晚上睡觉也常常出汗,而且汗出得很厉害,常常是大汗淋漓,但出的是冷汗,这又是为什么呢? 

上面讲过阳盛阴虚,“阳加于阴”出热汗。如果阴盛阳虚,出的就是冷汗。 

其实道理是相同的,出冷汗是泄阴,因为阳虚阴盛,机体通过泄阴来扶阳,寻求一种新的阴阳平衡,这也是机体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啊!

这样的患者治疗时就需要扶阳,重用温补阳气的药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这样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睡觉时人感到累,很累!为什么呢?因为阳气亏虚,无法推动体内大量阴液的运行,所以人感到累,连做梦都感到累,累得出冷汗! 

读懂出汗,就读懂了人体阴阳是否平衡!

人体的每一个自然反应,都是有目的的,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读懂机体的反应,想通它为什么要这样,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身体的一些细微的表现,比如汗脚、阴囊潮湿、大便发黏、指甲变得粗糙、手指指腹干瘪、手指变细变硬等。这许许多多的信息看起来微不足道,无关痛痒,其实它们是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透过这些信号,我们应该看到五脏的病变,读懂了这些信号才知道如何去拯救我们的身体。 

通过镜片起雾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迎风流泪的治疗方法,也通过对五液中汗液的认识,知道了自汗与盗汗的区别和相应的治法。下面我们通过另外一个故事:冲洗地面的故事,来感悟低血压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