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近年来,本刊开设了“桂学研究”、“北部湾研究”、“泛北部湾研究”、“岭南—北部湾民族文化研究”、“中国-东盟研究”等专栏,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协同创新,本刊自2013年起,将相关栏目统合为“中国南疆研究”,聚焦于中国南疆以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核心内容包括南岭走廊壮侗苗瑶多民族聚居区、珠江流域以及泛北部湾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区域合作、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和理论探讨。 开设“中国南疆研究”是为了推动相关领域的局部研究,开拓新视野,提升新境界,与日益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研究”相联系,融入中国边疆研究的整体当中,在相对宏观的中国地缘格局中审视中国南部边疆以及周边地区的历史进程与发展前景。 “中国南疆研究”采用“大栏目”与“小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倡导宏观视野与微观切入相结合,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相补充,对中国南疆以及周边地区的民族、族群、宗族、社会、经济、军事、航海、考古、文化、宗教、教育、民俗、语言等问题进行专题性的跨学科研究,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国南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边疆政策、边疆开发以及治理的经验与教训,促进中国南疆民族的社会发展,维护中国南疆的和谐稳定。 “中国南疆研究”专栏将秉承“问道明心济世,弘文励教兴邦”的理念,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凸显问题意识,聚焦南岭民族走廊的民族关系、珠江流域社会文化发展、桂学研究、华南与东南亚考古、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国南疆长治久安等专题,遵循学术研究的“专题性、实证性、原创性、前沿性、思想性”五大原则,切实为中国南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与安全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栏目论文类型可包含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笔谈等不同文体,体现多学科不同角度的审视和不同观点的争鸣,深度探寻焦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本刊倡导以调研报告和学术史的梳理,体现专栏的实证性;以学术论文体现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以笔谈展示不同学者的真知灼见,展示多样性的学术视角和百家争鸣的学术观点,力求视野开阔,立意新颖,资料详实,分析透彻,给读者以多方位的思想启迪。 本刊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深化中国南疆研究献计献策,共襄盛举,竭诚为相关研究成果提供广阔的学术空间和平台,期待学术界同仁惠赐大作,共同推动学术的繁荣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