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01·人类学】李亦园丨来自南疆的人类学呼唤

 天和图书馆21tc 2018-01-0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封面学者:李亦园院士


作者简介】李亦园(1931-2017),人类学家,中研院院士,台湾大学教授,台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创院院长,中国人类学学会顾问,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顾问。

摘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目前已成为海内外人类学民族学界颇受注目的学术期刊,这在学术评量标准极为依赖期刊论文的当前学术界,确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

来源光明日报,2004-09-02.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目前已成为海内外人类学民族学界颇受注目的学术期刊,这在学术评量标准极为依赖期刊论文的当前学术界,确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1995年广西民族学院将学报定位为“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尤其要突出我院具有优势的壮学研究、瑶学研究和汉民族研究,以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自此以后他们确实遵循此一决定,努力发展这一优势与特色,不仅有关人类学民族学论文占显著地位,而期刊出版也极为准时,且期数不断增加。在2000年前该刊每年出四期,是属于季刊性,这在学术期刊上已属不易。然而自2000年后,该刊又改为双月刊,每年出版六期,而页数也只有增无减,这不能不使学术界的同仁刮目相看了,因为即使是人力物力极为充足的美国人类学会出版的《美国人类学刊》(American Anthropologis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也还是一年出四期的季刊。

一般来说,双月刊的出版物大致都属评介报导性质者为多,纯学术性者较少,可《广西民院学报》自季刊转为双月刊后,学术性论文却也有增无减。从1995年至2003年的九年间,该刊共刊出文章1136篇,其中属于广义的人类学民族学文章共有679篇,已占总数的近60%,明显地表现出他们所要强调的特色了。在文章的质量方面,也有显著进步;假如我们把679篇论作粗略分为“专题论文”和“评介报导”两类,则前者共有391篇(占57.59%),后者有288篇(占42.41%)。而前者的专题论文则自1995199619971998的两年期各有60篇及68篇,增至2003年一年期中的81篇,可以看出该刊积极从评介报导走向专题论文的势力。

《广西民院学报》的编辑部确实很努力于发挥他们理想中的特色,他们不仅在壮学研究、瑶学研究以及更重要的汉族研究上发挥所长,而且在整体人类学民族学的领域中的开拓也极为用心,他们在1997年的四期正常刊出外,另出版了一期“人类学民族学”专辑,而从2000年开始则更着重于每一期都有一个专题称之为主打栏目,至今已有如下十四个专题贺州民族学田野考察、中国人类学本土化、钟敬文与民俗学、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蔡华教授获奖专辑、依山依水族群研究、口述史历史人类学、世界社会学大会、文学人类学、民族生态美学;乡村人类学、都市人类学以及预定的教育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由此可见编辑主持人的用心与企图。

事实上,《广西民院学报》自从1995年第一期发表了乔健教授《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一文之后,似乎已触动了他们对复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责任心。乔先生当时是以境外的研究者立场对国内的学术情况提出检讨与建言,一时间曾引起一些不满的反应,但是随后也产生更多的正面反省,国内同行的刊物陆续有讨论作品出现,而广西民院学报则自19951996两年间的各期中共有十篇以上围绕着相关的问题作讨论,因而奠定了该学报发展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现代化研究的热心与呼唤之声。

该学报编辑的热心有时也非常感人,他们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努力探讨如何发展人类学研究,他们也在实际的行动上企图凝聚不同范围人类学者的向心力。自1995年开始,学报的每一期封面及封里都刊出一至二位国内人类学者的照片,并作学术成就介绍。而自1998年起,每期又刊出访问一位资深人类学者的口述史,这一连串的口述史且另编印成《廿一世纪的人类学坦言》一书,引起一时的风潮,也就使广西民院以及其学报更成为人类学民族学以至于其他社会科学界注目的焦点。

2008年第16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将在中国召开,我们期待着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这块学术园地上,开出更多更灿烂的人类学之花。


文献引用格式李亦园.来自南疆的人类学呼唤[N].光明日报,2004-09-0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8年,双月刊,以“弘扬创新精神,提升学术品位”为宗旨,倡导严谨学风,规范学术研究,注重学术创新。以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为特色栏目,全力推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东南亚研究等学科建设;突出民族性、文化性、地方性、区域国际性,吸引、汇集了海内外一流人类学学者,使“人类学”研究栏目成为中国以及国际人类学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成为世界人类学研究的信息中心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每一期围绕某一学科焦点或重大问题研究领域推出“主打栏目”,力邀学术名家担任主持人(封面学者),刊发论文注重国际视野、关注社会焦点、突出地域文化,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推出一批高质量、高品位、代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能够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的优秀论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于2003年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被评为“中国百强报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2年入选),20042006年先后入选教育部名栏、名刊建设工程;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来源人类学期刊导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愿天下学人都妙笔生花!

人类学乾坤

主编:徐杰舜、彭兆荣、徐新建

执行主编:佛子

编辑:李菲、林敏霞、王华、小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