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临终前总结了一句千古名言, 却在数千年后的清朝应验, 咸丰帝没有听进去

 寡欲自然清 2017-10-01

在刘邦继位之初,由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影响,导致汉初国力十分衰微,急需要休养生息,而当时北方匈奴实力强大,并且屡屡侵犯汉朝边境,汉朝政府被迫实行和亲政策,换来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大家都知道,经过文景之治之后的汉朝,国力大增,民殷国富,而此时继位的汉武帝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依靠强大的国力,对北方的匈奴展开了数次大规模的反击战,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40多年,匈奴被彻底打垮,被迫西迁。然而汉朝却因为连年征战,导致国力消耗殆尽,这也引来了后世的许多非议。

后世许多人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但是实际上,汉武帝的确是一个英主,从他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便可见一斑。当时汉武帝立7岁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同时还下诏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许多大臣认为钩弋夫人并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并且还是汉武帝晚年最为宠幸的嫔妃,十分不能理解汉武帝为何会突然下令处死钩弋夫人,汉武帝只是说了一句,“子弱母壮,必生祸乱。”当年汉武帝继位之初,也深受窦太后的控制,因此他十分清楚这样的后果,才不得已处死了钩弋夫人。

虽然在汉武帝时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汉武帝的这个预言却在数千年后的清朝得到了实现。1861年,咸丰皇帝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立下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淳为帝,史称同治帝,当时载淳可是只有6岁,载淳的生母懿贵妃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并且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夕还曾经干预过朝政,肃顺希望咸丰帝能够效仿汉武帝,除掉懿贵妃,然而咸丰帝因为宠爱懿贵妃,并且不忍心载淳没有生母,没有听从肃顺的建议。

后来懿贵妃联合恭亲王突然发动了辛酉政变,肃顺被诛杀,其余顾命大臣也被撤职回家,清朝成为了恭亲王辅政,两宫皇太后听政的特殊政治局面。而更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懿贵妃成为慈禧太后之后,穷奢极欲,整整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对外战争连连战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继续在深渊中沉沦下去。

笔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子弱母壮”而导致的后宫干政的例子比比皆是,汉武帝因为自己在继位之初曾经历过那样的痛苦,才不得已处死钩弋夫人,换来政权的稳定。除此之外,评价汉武帝,应该是功大于过,汉武帝之所以要穷兵黩武,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彻底打败北方的匈奴,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并且整个汉朝,在对外战争中都是处于优势地位。东汉末年时,汉朝中央政府已经衰败,但是汉朝还是在对外战争中连连取得胜利,这就应了那句千古名言,“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