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首中秋诗,10种意境,谁才是中秋诗之王

 casgb2006 2017-10-01

“中秋国庆喜相逢,举国上下齐欢庆,满樽对月把酒饮,品鉴古诗祭古人。”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中秋节的诗人和诗。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中秋节形成之后,诗人们竞相中秋咏怀,妙笔成篇,写下了大量熠熠动人、流传不朽的诗作,令人欣赏不已、把玩不尽。

然而时移世易,由于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身处其中的诗人心态的不同,同样是中秋之作,又存在内容和旨趣的差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这些动人的诗歌!

一、《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歌,雄浑豪迈,意味深长,为唐著名宰相张九龄所做,是唐代的一代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后遭受奸臣排斥,罢相,贬谪荆州,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当时荆州所做,表达中秋之夜怀念远方的情怀,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二、《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王建于大和5年任光州刺史,唐朝时光州人家有在庭院种植桂花的习惯。中秋之夜,王闻桂花芳香,假桂花而寄托情思,做出此诗。全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卷。

三、《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的作品多,写月亮的诗作更多,随便吟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都是千古名句,但这些诗大部分都不是写中秋的。而此一首《子夜吴歌.秋歌》把一个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的真挚感情深情表露,情真意切。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明了百姓对和平生活的的期许。

四、《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如果上首诗是“爱情之王”的话,那么这首诗无疑是“亲情之王”。诗人杜甫,身在长安,望月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的妙处不是写自己多么想念亲人,而是换个角度,杜甫所想象的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方式,更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

五、《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所做。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之情洋溢诗文之中,让人感觉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六、《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但是,“此生此夜不长好”,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于是发出“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七、《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所以很难让人从中找出哪句最好,所以,这首词被很多人称为“中秋诗之王”也是实至名归。

八、《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点评: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不得不佩服,八百年前的辛弃疾,就在思考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后人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所以,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当之无愧。

九、《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

难怪有人说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其词的“豪壮典丽”,壮阔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十、《绮怀》(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诗人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最终是无言的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小结

统观10首中秋诗,我们会发现“月亮”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意象。事实上,自古以来,吟咏月亮或借月抒怀的名篇佳什便绵延不绝,“月亮”是一个颇具中国文学特色的原型意象,皎洁的明月高挂天宇,或圆或缺,最易撩动古代诗人的情思。

在没有中秋节之前,《诗经・陈风・月出》即以“月”起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屈原《天问》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意思就是说,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此外,吟怀中秋的诗,在唐代,中秋节诗作内容多为吟咏月色,思乡怀人,深具自然明朗之美。至宋代,中秋诗作的主旨和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重在抒发作者的人生体验,表现人生哲理,呈现出一种深沉凝重的美。

唐宋两代诗人中秋情怀的不同及其中秋诗作的各具特色,与两代时代风貌、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由此形成的诗人思想文化性格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