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87年来总结的理财心法:有两种东西,最值得投资

 释迦牟尼佛1 2017-10-01

巴菲特 理财 财经

股神华伦?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与哲学,被许多投资人奉为信条。他表示,自己在7岁的时候,幸运地找到真正有兴趣的事,也就是投资。当时他除了看完父亲所有关于投资的藏书之外,甚至连当地图书馆的投资书籍,也全部都被他翻过一遍。

但他的投资方法与哲学,并非全是自行领悟。举例来说,价值投资之父本本杰明格雷厄姆,除了是巴菲特的恩师,其著作《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更是启发他的重要书籍。而巴菲特的投资路上,也还有受到像是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等人的影响。

近日他接受福布斯的采访中,就总结了自己经过87年岁月,淬链而成的心法,并认为有2个东西,最值得投资:

第一个东西,找到持续保有竞争力的好公司

「找到好公司」,一直是巴菲特坚持的投资策略,在他眼中,只有持续保有竞争优势、由可信任的管理阶层营运的公司,才是可以投资的好公司。

对巴菲特来说,公司短期内的涨跌,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曾经说过:「我最喜欢的持股时间是永远!」,既然要长期持有一间公司的股票,这间公司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就必须要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能够一直替公司赚钱,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好公司的原因。

举例来说,美国汽车保险公司Geico,是巴菲特早期就开始投资的公司,这间保险公司针对公务人员、军人等稳定度较高的工作者,以直销的模式,直接把保单内容寄给客户,有效降低销售成本,客户也能以较低的价格取得保障。

巴菲特指出,Geico从1936年创办至今,都是相同的销售概念,这样的方法到未来仍然适用。他也在1995年使其成为旗下子公司,当时市占率仅有2%,已成长至12%,2016年也成为全美第二大私人汽车保险公司。

第二个东西,人生中最有效益的投资,就是你自己

股海中叱咤风云的巴菲特,认为最有效益的投资,竟然不是任何投资工具,「一个人最大的资产就是自己。」他说。每个人其实都还有很多未发挥的潜力,因此要找到自己的弱点,并马上开始强化。

巴菲特也以自身为例,他年轻时非常害怕公开演讲,为了克服这项弱点,决定报名卡内基课程,却因为内心太过抗拒,还曾经半途而废,经过再次尝试才逐渐训练出胆量与自信。

无论是保持身体健康,或培养好习惯,投资自己带来的效益,不只政府无法从其中课税,无论是通货膨胀或股市崩盘,也没有任何人事物,可把你学会的能力拿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