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是一个顽固的组织

 昵称40236469 2017-10-01

我认为,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

这个三年改变学校的方略是我以迄今为止的经验为基础导出的一个结论。操之过急的改革,对学生、对教师都没有好处。学校是一个顽固的组织,不是靠一两年能改变的。当然三年也未必能改变成功。其中最大的难关是校长。如果校长对学校改革持消极态度,那么就算用了三年,最终也是徒劳,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任校长身上了。这样的学校即使到了第四年、第五年也可能仍然维持在第一年的水平。反过来,如果校长持积极支持态度的话,这个三年计划无论在哪个学校都是行得通的。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第4950 页)

 

学校确实是很难改变的。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一百多年了,可是你去看看学校,那个教育理念的骨架,大多还是“为考试而学习”的思路,可见学校不但组织顽固,思想更顽固。然而为了追求政绩,为了证明自己不保守有创新精神,你到处都可以看见新的包装,洋品牌为多,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表面化的东西。校长们似乎个个锐意改革,一年一个新台阶,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佐藤学先生还是比较乐观,他认为只要校长有改革的积极性,用他的办法,哪个学校三年都能变样。咱们不了解日本教育的具体情况,据说日本教师的素质不低,但是我敢说在我国,情况未必有这么乐观。比如素质教育,喊了好几十年了,典型也树了不少,好像没有哪个是真正名副其实的。有些的确有点实质性的进步,多数是两层皮,即“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

佐藤学先生强调校长的作用,我很赞成。我一直在说,校长培训比教师培训更重要,因为校长对一个学校的小气候的影响,比普通教师大得多。缺乏革新精神的校长固然糟糕,但我觉得在中国,那些善于打着革新旗号“谋发展”,实际上并不懂得教育、也不想深入研究教育的校长,更是可怕。后一种人还可能是名人,正在前台大出风头。

因为我是普通教师,所以我喜欢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事情。我思考的结果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校长身上。改变一个学校很难,那也不是你我的职责,我能做的,是改变我自己。这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不断努力就是了,即使整个学校停滞不前,我自己也可以天天向上,不必等着“天上掉下个好校长”。要是你始终碰不到一个真正有水平的校长(此事概率并不低),你还活不活?

2015 年7 13

积极的校长就一定好?

就我个人经验来看:佐藤学先生认为校长积极比消极要好,这个观点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成立的,毕竟故步自封会阻碍学校进步,但是王老师指出的“更是可怕”的校长确实是中国的实际国情。

就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前任校长当年为了办学办出特色,赴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后,在全校推行了所谓的“自主课堂”,提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口号。虽然“一刀切”限制了大家的课堂,但是也有个好处:老师们的目标明确,知道劲儿往哪儿使。而且这个课堂有一个环节即学生的展示确实很精彩,往往成为家长开放日和老师上公开课的一大亮点。

前任校长退休后,新校长上任,踌躇满志,锐意改革,先是提出所有的课所有的内容套用一个模式不合适。这个从教育学的角度讲也是对的。过了一段时间,新校长又含糊地说“自主课堂”是学校的特色,不能丢。后来考察了分层教学,在学校匆忙上马,推行了一个学期后停止了。再后来又搞了两个国学实验班,一开始还利用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扎马步,学习《弟子规》,之后早自习取消。我私底下问国学实验班的班主任,她说从上课内容到学校考评,国学实验班和其他班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有些学生学了《弟子规》后还是有点进步的。现在新校长又推进所谓的“互动式课堂”,学生人手一台iPad ,我听了几节“互动式课堂”的课,大失所望,容量小,节奏慢,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平板电脑,视力应该会大大损耗。然而私底下相关领导和实验班老师个个都歌功颂德,没有谁公开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新校长还引进了几个“专家”,做所谓的“心灵成长”培训,一个团队的培训工作没有搞完,又引进另一个团队来培训。引进的“专家”在台上确实也讲得头头是道,还成立了所谓的“个性学生引导小组”,可是我们班级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却一个也没有处理好,最后考试考个十几分,还是普通老师来擦屁股。这样“积极”的校长好不好?

对一些老教师来说,还是有点好处的。像我这样的,觉得还是有收获的。而且我懂得取舍,有一些教改我是不随波逐流的,清醒地做自己的事情。最惨的是新教师——像和我同一年进入这个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估计有点晕头转向。他们对一些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还没有搞清楚,就被要求进行最新式的课改;对一些基本的学生问题还没有了解清楚,安全需求还没有解决,却被要求“心灵成长”,脱下“人格面具”。我每每看到新教师培训搞的那些打坐、冥想、文化礼仪、职业素养等培训内容,心里就不是滋味,这些本来是副业培训的内容变成新教师主业培训的内容,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其实佐藤学先生提出的建议是蛮接地气的,就是从课堂抓起,课堂的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一旦落实到位,教师和课堂都会进步和转变,经过三年,学校确实会发生改变和进步。但是碰到一个善变的“积极”校长,三年内变换太多,则学校也会改变,只是变得更“混乱”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