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根黑玉米,从1块卖到10块,这对老男孩玩出了杜蕾斯的节奏!

 笑大 2017-10-01


有两个老男孩,把一根黑玉米从1块卖到10块。


他们没有年销上亿,但牛逼在把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通过低成本运作,展现在大众视野。


某种意义上而言,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这点非常有意义!




两老男孩组cp,像杜蕾斯那样卖黑玉米


15年,农业圈里突然冒出一对玉米兄弟。


抓住黑玉米的特性,让人联想到~~“黑粗硬”——


这两老男孩组起CP,总是拿着黑玉米,成对出现在微博、微信和各种圈子,用污文化、恶搞、自黑的方式宣传自己。



他们长得不像吴秀波,咋看上去还有点猥琐,更像是筷子兄弟,一个词——接地气。


然而,宣传确实效果好,从15年开始,火了,从此不再愁销售!


有人对他们嗤之以鼻,但我却从中看到了辛酸,还有两中年老男人的无奈,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谁TM这么干啊!


你不曾知道他们过得多苦逼,连续4-5年没赚钱。




一入农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


11年,也就是他们种黑玉米的第一年,赚了点钱,然后就膨胀了,干了一票大的。

 

12年扩大了好几倍的生产,结果吗?差点死翘翘了!


前一年赚钱,大家就都眼红,第二年陷入了价格战 ,品质无法提升,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产业不受待见,这剧情可以说是农业标配。




怎么办?


两兄弟决定,不跟他们玩了,做差异化,从产品品质入手,从红海脱离出来了。


又投入很多钱做有机,说实话我都捏把汗,他们并没有想清楚怎么卖?


虽然后期是主打卖点,但有机并没能救他们,12-15年一直在投入,好几次差点死了。




15年迎来转机,抓住农特微商这根救命稻草


当时,玉米兄弟快要坚持不住了,礼品渠道萎缩,电商起不了量,传统渠道更是没得玩。


好在兄弟俩没有放弃,一直密切关注互联网,转机发生在15年,抓住了农特微商这根救命稻草。


玉米弟跟我说,感谢移动互联网,感谢这个时代。



怎么抓住的?


1、变得好玩,有社交属性

 

先改名字,一个易传播的名字,把最初毫无尿点的“山晋庄园”改成“玉米兄弟”,中国有兄弟文化,后来演化成腐文化,估计他们都没想到;


贴标签,打造IP。给自己一个定位——接地气老男孩新农人CP,贴有传播力的标签,如:农业圈筷子兄弟、污、黑粗硬、搞基.....



2、混圈子,刷脸刷脸再刷脸


玩微博,通过微博结识一些行业大咖,玩微博重要的是互动


玩微信,玩微信重要的是玩社群,拓展社交面。个人IP很重要,通过有趣的人,了解产品。


3、宣传,文案很重要,像杜蕾斯那样玩


在微信和微博的传播中,文案很重要,好比是宣传的弹药。


做文案他们的体会是四个字,真、创、简、趣,当然,最关键的是有趣,像杜蕾斯那样玩——


比如黑玉米,他们经常会用“黑”、“棒”和“条”等字眼,做一些趣味的创意图文,也经常结合时事热点和黑玉米进行创作。


具体看图▼


4、找靠山,抱大腿,大咖背书

 

不能白混了那么多圈子,白刷了那么多脸!


2015年8月1日,玉米兄弟搞了首届黑玉米节,这也是行业内第一个这样干的。正好是黑玉米成熟采收期,相当于一次产品招商会。


处于5线小县城,如果不是混圈子,勾搭来的行业大咖的站台,这活动根本做不起来。


草根创业,借助大咖的背书,绝对是最佳的成长路径比如新农堂堂友张玉鹏、罗潭姣......




5、借微商之力,教育市场,收割红利


最终,当然要落实到销售。


有了品牌曝光和大咖背书后,他们发展自己的微商团队和知名微商团队合作。


目前微商渠道占80%的销量,最大的微商代理,零售价98元一盒,一个月能买1万盒。


微商带来的除了销量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宣传——妈妈群体喜欢晒娃顺带把黑玉米晒了。


更重要的是,黑玉米作为小众产品,传统方式市场教育成本太高,微商用低成本的方式教育了市场。




跟不上市场趋势,迟早是会被时代淘汰


做黑玉米的那么多,为什么就他们成了网红?


就像郭德纲说得,不是他们牛逼,都是同行衬托。


当时,他们的对手,没有人像他们那样关注互联网和市场趋势。玉米兄弟能抓住农特微商红利,绝不是偶然。



就在12-15年间——


传统渠道走不通,逼得他们不断地尝试新渠道,从礼品到电商,他们一直在尝试,一直走在同行前面。


到了16-17年—— 


微商在不断进化,从一件代发,发展成社群、社区、批发等模式的新微商。这次,他们又走在了前面,一件代发只占很少的量了,绝大多数是新微商。


而到了17年——


线上红利渐消,开始往线下走,出现了新零售,他们又开始投入巨资做供应链,建新工厂,引进先进设备,从最初的微商,已经转型成品牌供应链服务商。


玉米弟说:都是被逼得,当初的成功在于先发优势,这也是互联网特有的红利,必须总是快人一步,才能保持住先发优势!


一直走在行业前面▼



产品品质和服务不能比对手快一步,把握住市场趋势也是徒劳


玉米兄弟发现最终还是要回归初心,市场的趋势要抓住,背后是品质和服务也要快对手一步。


他们优化基地,还努力优化各个生产环节,举一个典型例子——行业首创黑玉米带皮真空,因为这样风味保持得更好。


风口很容易追,但基地和供应链,不是短时间内,竞争对手就可以赶上的。


上为玉米兄弟,有一层薄皮,下为其它光滑的▼


 

总结三点:


1、先发优势,不断抓住行业风口和机会;

2、社会化营销,草根逆袭的最佳路径;

3、产品品质和服务,领先行业一小步。

 

为什么能做出来?我认为还有原因:


正是因为小众,基本没有竞争可言,所以,玉米兄弟显得尤为具备前瞻性和创新精神。


还有,传统渠道走不通反而造就了线上的新鲜感,要是黄玉米,即使三点都成立,玉米兄弟也没有机会。


但是,小众产品市场教育与宣传也是最难的,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抓住红利,玉米兄弟现在就是反面案例了。


做农业真的是九死一生,需要不断地进化——


现在玉米兄弟面临新的问题,线上众多模仿者出现,俨然11-12年重现;今年,他们开始重点发力新零售渠道,很少像15-16年那样刷脸了。


所以,玉米兄弟希望各位堂友给他们出出主意,找找出路!


大家可以加玉米弟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