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97)

 陋室书屋2 2017-10-02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螞蟻看大鰲

 

  古時候,東海裡面住著一隻大鰲(ao)。這隻大鰲身形非常巨大,讓人看了驚歎不已,牠頭頂著蓬萊仙山,在浩瀚的大海裡自由自在地遊玩。牠的舉動非常壯觀,飛騰而起的時候,一直衝入九霄,水柱噴湧直上,水花直濺到方圓百里的地方;牠潛入水中的時候,巨浪翻滾,濤聲震天,海中捲起巨大的漩渦,這樣的奇特景象簡直叫人歎為觀止。

  有一群紅螞蟻住在蟻塚上,整天為了生活忙忙碌碌,沒有見過什麼世面。有一隻去外面旅行的紅螞蟻聽說了這隻大鰲的情形,心中很是嚮往,就回來對螞蟻們說:「聽說東海有隻大鰲,行動時的奇觀舉世無雙,我們也去見識見識吧!」螞蟻們聽了,覺得這確實是個開眼界長見識的好機會,就高興地答應了。

  螞蟻們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東海邊上。牠們日等夜盼,只希望能親眼一睹大鰲的風采。足足等了一個多月,大鰲都一直沒有露面,螞蟻們想見到牠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急切。

  螞蟻們實在等得有些灰心了,就商量著想回去了。正當牠們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天昏地暗,刮起了一陣狂風,海面上掀起萬丈高的巨浪,浪濤相撞的聲音如雷鳴一般震人耳鼓。螞蟻們差一點被風刮跑,牠們掙扎著大聲喊道:「要小心哪,恐怕大鰲就要出現了啊!」

  過了幾天,風漸漸停息,海水也恢復了以前的寧靜。遠遠望見海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了一座大山,它的頂端已沒入了空中的雲團甲,有時候向東邊飄移,有時候又向西邊飄移。

  這時候,螞蟻們禁不住議論紛紛。牠們說:「跑了這麼多路,又等候了這麼多天,原來也不過如此呀。大鰲頭頂仙山就好比我們頭頂著米粒;牠在海裡游動、停息還不是就如同我們在蟻塚裡爬行和休息。只不過程度有所不同罷了,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枉費我們的力氣千里迢迢來看牠了!」

  螞蟻們竟然把大鰲驚天動地的壯舉和牠們微不足道的行為相提並論,實在是有眼不識泰山。我們做人,需要多一份虛心,少一份驕傲;多一點不斷努力的上進心,少一點盲目自滿自足的惰性。

  

錢神自白

 

  有一位尊神,臉色殷紅,眼睛方正,圓圓的臉上刺了一些符號,站在大道中間,熱氣沖天卻又夾著一些臭味。許多人圍在他四周叩拜,祈求得十分誠懇恭敬,也有些人站在一旁觀望歎息,既不以為然又捨不得離開。

  「這是什麼神呢?居然如此不可一世?你到底有哪些功績?」有人發出了疑問。

  神聽到後,傲慢地擺開了:「說到我的功績嘛,可說是恩澤四海,無可限量。如果不是我,天下會有許多人窮苦困頓,難以生存。達官顯貴無不對我孜孜以求,得到以後目光灼灼。平民百姓個個對我恭順有加,希望我垂憐於他們。官吏沒有我就不會快樂,商人沒有我就活得沒意義,交遊沒有我就難以周旋,文章沒有我就難以顯達,氣質沒有我就難以高貴,親戚沒有我就難以親近,家庭沒有我就難以和睦,就連愛情和生命這些被人反覆歌詠的主題如果失去了我,也難以持久。你說,普天之下,還有誰有我的功績大呢?」

  這時,一位不服氣的年輕人站出來說話了:「可是,當初人類從洪荒中走出來時並沒有你,千百年的捕魚耕田也不見你的身影,歷史的發展也沒靠你。恰恰是你這個魔鬼出世以後,才攪得世道紛亂,人心不古,各種罪惡因你而加劇。庸人依你來判斷輕重,小人以你來決定取捨,官人因你而作奸犯科。損人利己,爾虞我詐,敲詐勒索,弄虛作假,走私販毒,巧取豪奪,行賄受賄,狂賭亂嫖,賣身求榮,草菅人命和醉生夢死等數不盡的社會弊端和人性醜惡,都離不開你的誘惑和推波助瀾。你製造爭鬥,親近邪惡,敗壞人心,這些難道都是你所謂的功績嗎?你驅使天下數不盡的人,忙忙碌碌為你奔走,即使正直純樸之人也很容易受你的影響和制約,從而變得自私和可憎。你說,你功在哪裡?績在何方?」

  氣度不凡的這尊神沉吟了一會說道:「血氣方剛和稚氣可愛的小子,你發表的這一通演說實在是正確極了,但這恰恰不僅是我的神通廣大之處,而且也是歷史發展的必要過程,同時也是人們自身所固有的一種本性。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我仍然會大受歡迎,是不可缺少的偶像和原動力。不信,你走著瞧。」說完,這尊神仰天大笑,舉目顧盼,揮手告別。數不清的人們簇擁著這位天皇巨星般的神浩蕩而去,這時,大家看到在這尊神的背後刻著一個「錢」字。

  這則寓言深刻地說明了:錢的確很有神力,但弄不好也有其巨大的危害性。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反對腐朽的「拜金主義」,讓錢回到「實現商品交換價值」的本位上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錕鋙劍與火浣布

 

  周穆王決定用武力去征討西部少數民族統治的西戎之時,西戎首領自知難以抵禦這一來勢洶洶的進攻。為了討好周穆王,平息戰禍,西戎首領獻上了稀世之寶錕鋙(kun wu)劍和火浣(huan)布作為貢品。

  這錕鋙劍是用錕鋙山所產的純鋼,經反覆鍛造而成。劍長1尺8寸,劍刃放射紅光,鋒利無比,用它來切削玉石,就像切削泥土一樣,毫不費力。  那火浣布更是奇特,用這種布料縫製的衣袍如果穿髒了,洗滌時不必用水,只需投進熊熊燃燒的大火中去就行。在火中,火浣布變成了火紅色,而那些髒處則還原成布的本色。將布袍從火中取出一抖,整件布袍就潔白如雪,十分靚麗。

  貢品送進王宮後,人人稱奇,讚歎不已。可是,皇太子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世間根本不可能有削鐵如泥的寶劍和不怕火燒的布袍,凡是說這種話的人都是虛妄的,他們靠傳播假話騙人。

  有位叫蕭叔的大臣在見過這兩件寶物後說:「皇太子過於自信和武斷,他的結論有些蠻不講理。」

  其實,皇太子對他所不知道的稀有之物,採取不予承認的態度,是淺薄無知的表現。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的認知視野將會越來越廣闊,許多原來被判為匪夷所思的事物將層出不窮地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可不能像周朝的皇太子那樣武斷地下結論,盲目地加以排斥啊!

  

閻王論蛆

 

  這天,陰間的閻王爺辦完公事後覺得煩悶不安,便破例帶領手下的判官鬼卒等隨從到野外荒郊去遊覽和考察。

  來到一個糞坑旁,看見裡面有些蛆蟲在蠕動,閻王就命令判官作記錄,發了一條指示:「以後在適當的時候,讓這些蛆轉生為人吧。」判官如實將閻王的話記在了記事本上。

  他們繼續漫遊,在一片墳區中,又看見在一處腐爛的棺材裡,有一些蛆在人的屍體上爬動。閻王以堅定的語氣又發了一條指示:「這些蛆應當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得超生。」

  判官記錄後不解地問閻王:「同樣是蛆蟲,您的判決為什麼如此不同呢?」

  閻王正色地講解道:「糞蛆雖下賤,但尚有人棄我取、廢物利用的精神,此輩屬庸碌之士,所以應當使牠們轉生為人。而屍蛆這東西,專門去吃人的脂膏血肉,冷酷殘忍,屬性惡貪婪之輩,怎能使牠們轉世為人呢?倘若一不小心還讓牠們做了官,那麼陽間的百姓,豈不是要受牠們的加倍毒害嗎?」

  判官聽後恍然大悟地歎息道:「怪不得前不久,陽間的百姓受盡了苦難而怨氣沖天,原來是一不小心讓一群『屍蛆』逃到陽間去了,以後我們得加倍小心才是。」

  這個故事巧妙地說明:人世間的貪官污吏是如同「屍蛆」般的東西,吸人血、食人肉。「屍蛆」能從閻王手下逃出來,一方面是「閻王」的過失,另一方面也證明「屍蛆」的生存和發展能力非同一般,所以應當群策群力不斷努力,將「屍蛆」從陽間清除掉,押回陰間,力爭將牠們永遠打入十八層地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