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假中国的高速公路为何这么堵?

 hercules028 2017-10-02


2012年,“天降甘霖”,交通部推出一项“惠民重大利好消息”: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通行!据说是因为考虑到此前每逢节假,高速公路就出现拥堵,民众意见很大。

此项政策实行前,某位领导自信满满地说,他算过一笔细账,收费的时候,一辆车通过收费站要14-20秒;免费后,预计缩短到6-8秒,通行效率提高2-3倍!

如此“体贴入微”的举措,老百姓受宠若惊,纷纷点赞。

然而事与愿违,免交过路费,高速公路堵车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严重了。从此以后,高速堵车成为重大节假日的第一景观。2014年五一小长假,京藏高速上更是惊现车辆绵延55公里的壮观景象,被称为“史上第一堵”。一些车主哀叹,省了70元过路费,多花了100多元油钱!


为什么政府一项“惠民”政策,却搞出这样的乌龙?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原因非常简单。大家都知道,一种商品想提高销量,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价,这也是经济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定律。但这条简单的定律,却常被大家忘记:交通部制定免费政策时,恐怕只考虑了存量的车流,而没考虑到或至少没充分考虑到,免费所带来的车流增量。

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探讨一下到底何谓“公共资源”。很多人认为,公路毫无疑问是公共资源,那么就应该为所有人免费使用。但这也许是个误会。即便是“公共资源”,必要时也应该收费,而且争用的人越多,收费就应该越高。何况,公路真的是公共资源吗? 

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作公共物品,是指一个人使用不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主要是无形物品,比如知识、音乐、电视信号;与公共物品相对,有一个私人物品,某人使用了,别人就不能再使用。公路表面上看起来是大家在共同使用,但实际上,它更像是私人物品---路就那么宽,在某时间点,争用的人到达某程度,多一个人上路,就会影响其他人。节假日要出行的人本来就多,高速公路搞免费,必然造成所有人蜂拥而至,大家一起堵在路上,别说“高速”了,作为普通公路的价值也丧失了。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租值耗散”或“公地悲剧”。

 

真想治高速之堵,正确做法不是免费,而恰恰应该是涨价。最好是浮动定价,堵车越严重,收取越高的过路费。价格会给用户最好的提示,自然知道如何安排行程,错开高峰。

这跟火车票一个道理。现有条件下,要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局面,唯一的办法也是涨价。价格本来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人为管制价格,能抑制的不过是表面的价格,真实的价格仍然会通过其他形式涨上去。在春运中,实际上就是排队的时间、黄牛票的差价,而在免费高速的这个例子中,是堵车时间、多消耗的油钱。可见,在用车高峰的路上行驶,本来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怎么能以为没有代价呢?

为什么要把排队时间和堵车时间算进去?这牵扯到经济学家推崇价格机制的原因。很简单,这些时间如果不浪费在排队或堵车中,我们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创造更多的价值。

既然叫“资源”,就总是稀缺的,无论它是否公共还是私有。稀缺资源自然会引起争夺,重要的,是确定获胜标准。理论上,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标准,比如“谁拳头硬谁得”、“谁职务高谁得”、“谁年龄大谁得”,但在现实中,只有“价高者得”,才能保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获胜标准是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时,都会引导人们去参与一些有助于自己胜出、但对他人没有好处的竞争,并由此引致无谓的损失。只有“价高者得”,才能引导人们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服务,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对社会整体有益的分工合作当中。

经济学的道理虽是如此,但涨价政策要实行起来,绝对会面临很大阻力。一方面,老百姓牢骚满腹,觉得过节回家或游玩,是多么朴素的愿望,政府不通过周到、细致、人性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旅途拥挤和疲劳,让人们有个好心情,反而趁火打劫,一点人性关怀都不懂;另一方面,政府则要么真的不懂经济学常识,想不到涨价还能“治堵”,要么懒得应付民众抱怨,于是,与目标南辕北辙的免费政策说实行就实行起来,政府赚一个好名声,老百姓拍手叫好,高速公路资源是否浪费也就变成另外一个问题了——然而,对百姓出行来说,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啊!


这正是经济学在当今中国的尴尬处境。民众普遍缺乏经济学常识也就算了,要命的是,政策制定者的经济学素养,也高不到哪里去。常有人说中国人民智未开,其实比这更为肯定的是,官智从未开过。长期的计划体制,扭曲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官员不拿经济规律当回事,想当然制定政策,还自以为是在惠民,结果被现实打脸,给舆论徒增笑料。

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物质层面的面貌,但在思想层面,在我们的观念地层,还有极多地方需要更新,尤其在经济学方面。往大了说,经济学是一切其他制度建设的基础;往小了说,学点经济学常识,虽不至于让每个人都能学会经国济世,但至少能让我们不再想着占“国家便宜”的时候,结果却吃了亏。说到底,所谓的公共资源,当其发挥效能的时候,它其实仍然是每个人的私有物品,“免费”这种背离市场经济的行为,如何谨慎实施,值得我们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