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不要伤心,我的未来一片光明|多动症孩子的心声

 龙叔文馆 2017-10-02



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他们的心理需求


01


周六下午,我带着小桂圆去市图书馆参加“故事妈妈”朗读会。


课前预习时,孩子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安静静地看书,唯独其中一位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把书翻得哗哗响,一会儿敲桌子、摇椅子,偶尔还离开座位,在桌子下面钻进钻出。


陪坐在孩子身边的看起来像是他的妈妈,穿着件白衬衣,眉眼之间淡淡的,自有一种忧伤隐藏在眼目里。一旦孩子发出异响,她就先环顾四周,向正在注视着孩子的我们点头表示歉意,再伏在孩子耳边轻声安抚。


上课了,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在“故事妈妈”惟妙惟肖地朗读声中,孩子们沉浸在故事里。


突然,那孩子把书往桌上一扔:“妈妈,我不想听,好无聊啊。”


他妈妈一下子就捂住他的嘴:“乖,咱们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就好。”


可孩子坐在那里扭来扭去,后来干脆老师说一句,他学一句。他妈妈怎么也劝不住。坐在后面的一个家长忍不住了:“你这孩子是多动症吧,大人也不好好教育教育,太没教养了。”


孩子妈妈楞了一下,回头向那位家长示意:“对不起,他真的是多动症,看过医生,也有吃药。”


转过身子的时候,我分明地看到她眼角涌出一滴眼泪。


但在她低头撩发的一瞬间,我看到她飞快地用手指擦了一下那滴泪,随即收拾起桌面的书和文具,对着老师示意一下,牵着孩子的手静悄悄地离开了。


不喑世事的孩子,边走边回头对着我们挤眉弄眼做鬼脸。


而母亲,在走出教室门口时,特意回转身子,对我们这些目送的人低头鞠了一躬,表示歉意。

 

我一阵难过,都说为母则强,而这位母亲,为了孩子处处示弱。

 

没有人会知道,多动症患儿不安静、不守规矩、爬高窜低,淘气调皮不听劝……的背后,承载着孩子妈妈多少的眼泪与心酸。

 


02

 

单位里的岚姐,不到四十满头已是白发。


她婚后多年才有了个孩子,自然是掌上明珠般宠着爱着。


可生活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往往喜欢开玩笑,不想让我们拥有太多的顺遂如意。


在孩子两三岁时,发现他比同龄孩子更为活泼好动;之后上幼儿园、上小学,一路成长一路伴随着老师、同学、家长的抱怨与告状: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讲小话,写字慢,做不完课堂作业,做小动作,玩文具,没收了一大堆,打扰别的同学上课……

 

为了孩子,她一次一次的在老师及孩子同学家长面前,就像个犯错的孩子一样,不断地陪着笑脸。

 

因为是多动症儿童,人们往往少了同情与理解,多了不解与抱怨,常常是欢欢喜喜地带着孩子外出游玩,却带着“熊孩子、没教养、没人管……”的标签回来。

 

天真的孩子有时候会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为什么小朋友们都不和我一起玩?

 

也有时候,他会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问着:妈妈,为什么他们说我是傻子?我是不是傻子?

 

这些话,像把钝刀一样,一点一点地挫着母亲的心,心酸地不能自已。

 

偏见、疏远、隔离……,那些情感上的折磨,似乎一直在伴随着孩子。

 

胆小、自卑、毫无自信……,他开始变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犯点小错就犹如惊弓之鸟。


那曾经像太阳一样,拚了命发光的孩子,面对着这个对他充满指责与恶意的世界,终于累了,他们会学着把自己所有的快乐都藏起来,彷佛这样就能确保自己安全无忧。

 

03


很多人说:多动症儿童一生都无法摆脱这个症状。


事实上,多动症儿童虽然注意力不集中,持久力不长,容易分心,但他们同时也拥有特殊的天赋和才华。


正如《分心也有好人生》的作者哈洛韦尔和瑞提一样,他们都是ADHA者,但都是成功的精神科医师。


多动症患儿,在长大成人之后,也一样能有成功的人生。


太多的事例表明,多动症孩子在体育、从政、演艺、商业销售等方面颇有天赋。


例如在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天才菲尔普斯、美国黑人女子体操巨星拜尔斯当年就是多动症患者。


十年前,我表姐的女儿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经常整个人不在状态中,往往神游在外。


当地医院的医生诊断是多动症,表姐不死心,又带着孩子去省城医院,在医生门诊的时候,注意到孩子和着音乐的节拍跳舞,自顾自地跳了20多分钟也没走神。


最后,医生对表姐说:你的孩子没有病,你应该让她学习跳舞。


从那以后,表姐就让孩子学舞蹈,风雨无阻地来往接送。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时至今日,这孩子在舞蹈领域获取了出色的成绩。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不过,有些孩子的翅膀是暂时隐藏起来,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寻找显露出来。



04


心理学上说: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他们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表达了其全部的生活和个性人格。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种隐藏在其行为中的生活背景,就很难理解孩子的有些行为。


苏格拉底说:了解自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更何况,我们是要了解帮助一个有着隐形翅膀的天使?


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点是:我们要学会寻求协助,而不是自己孤军奋战。


对于孩子真正有效的帮助、规范的治疗需要家长、老师、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参与。


一、老师的参与事半功倍


在儿童的心里,老师的权威性超过父母的权威性。


所以,与老师及时沟通孩子的实际情况,取得老师的谅解与帮助,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纠正及心理疏导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当老师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后,会实行因人而异的方法,对孩子要求不会那么严格,相反的,会多了鼓励与关注。


老师的一句鼓励能胜过母亲的十句赞美,这就是权威在孩子心理的作用。

 

二、思想决定了他内心的体验和反应


美国研究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认为:注意力缺陷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机制是儿童不能抑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自控。


多动症孩子其实是因为抑制反应功能的发展性落后造成了自我控制缺陷。


心理学上,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的体验和反应,要转变儿童的多动行为,必须让儿童对多动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帮助他认识到多动行为的危害性,使他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从思想根源上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增强克服多动行为的自觉性。


三、通过简单、固定、明确的指令来培养自控力


我们要学会对孩子发出“有效的指令”,当他们做错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制止,而是要明确指出他们应该怎么做。


在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心理命令让孩子学会自我行为控制。


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孩子解答,要求孩子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


同样的也适合孩子的一些冲动性行为。


例如当孩子过马路时,要求他在过马路之前要完成停、看、听等一系列动作。


所有的动作命令均来自于孩子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他们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


我们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四、在兴趣中培养专注力


我们会发现,靠外力去制止或提醒多动症孩子改变多动、容易分心的行为见效并不大,唯独要依据他们自身的心理特点而来。


多动症孩子有个很大的特点是对其感兴趣的活动注意力集中,因此要让他专注于有益的活动,发挥他的兴趣,使他在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力,逐步稳定他的注意力。


关键的一点是,很多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从他们细小的表现里去分析,将他对一些事物小小的喜欢转变成兴趣。

 

五、释放他们多余的精力,多进行有氧运动

 

很多人会建议多动症孩子去学习毛笔、钢琴、下棋等安静的兴趣班。


可对孩子而言,静和动是守衡的,越是限制他动,他越会多动,动够了必然有安静的过程。


美国的一项关于ADHA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只有运动后的ADHD患者才会积极地完成前后腿部运动、情绪、注意力、自我报告动机等检查任务。


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不仅不会因运动而感到疲劳和困倦,反而精力充沛。运动后的成年ADHD患者运动能力不仅没有下降,还能更好地完成测试任务。


实际上,很多ADHD患者在体育方面有超乎常人的建树。


多动症孩子,并不是折翼天使,只是隐藏的天使。


每一个母亲都是引路天使,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去扶持,他们的双翼稚嫩,需要我们协助才能强壮有力,最终得以在天空翱翔。


每一次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他会战胜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对此,我们从不怀疑,只是我们知道,我们都还需要努力。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