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

 远远地凝望 2017-10-02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这就要求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体制机制,把世界一流的人才吸引过来、集聚起来。

 

  树立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观念。人才资源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引进一批优秀的人才,有时就能引领一个创新发展方向、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撬动一个产业。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还靠人才。只有吸引、集聚和拥有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拥有全球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只有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才能在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面对未来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人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海外一流人才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战略地位,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实现从“集聚全球人才”向“发展全球人才”的战略转变,让中国成为世界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创业发展的热土。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要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态势,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改革、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的客观要求出发,把人才吸引过来、集聚起来,更加突出关注站在创新创业潮头、站在行业科技前沿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更加突出关注吸引和集聚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创新人才,更加突出关注掌握全球资本、技术、信息要素资源、支撑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专业领域人才,同时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更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去。

 

  建立更为灵活、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管理机制。要破除人才流动、激励的障碍,点燃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激情。着眼于打破人才流动壁垒,积极推进探索实行技术移民制度,建立灵活便利的人才签证政策,加快资格互认进程,认真落实保障海外人才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让世界一流的人才和智力“零成本”地来、“零成本”地去。着眼于突出更高程度的开放和更加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的角度,向改革要活力、向市场要动力,建立开放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着眼于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建立权责统一、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人才开发体制,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实施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制度,推动建立透明的、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优化和改善创新人才发展生态环境。要充分发挥现有创新基础、资源禀赋和独特发展优势,培育和形成了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创业金融等要素协同互动,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尽可能降低人才特别是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掌握知识技术的人才的创新创业的门槛,减少创新创业的成本,提高创新创业的收益,让人才便于创新创业。要建构创新资源充裕、创新设施完备、创新主体支持、创新机制支撑、创新文化熏陶的综合环境,建立充满机遇的事业发展环境,建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宜居便利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让对从事创新创业并对其有一定发展预期的人才能够心无旁骛的潜心研究或者暂时抛开繁华、忍受创业的艰辛,衣带渐宽终不悔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之中,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创新创业过程的艰苦和成功的喜悦。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