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濮院刘氏,随濮凤南下的家族?

 幽湖落云 2017-10-02

根据刘氏经德堂三房内堂房大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刘方烨先生著《往事自述》一书所言:“浙江濮院刘氏原籍山东,宋时因金人入侵,南迁临安,始祖祥字元善即随宋室驸马濮凤南下,卜居于梧桐乡梅泾里即现之濮院镇,垂十五传至成鋐公字琢如,迄余则第十八世孙矣。”

▲大街一景

依照方烨先生所述,刘氏始祖元善公于宋南迁临安之时南下来濮,应在宋高宗赵构公元1127年即位之时相近年代。方烨先生是二十世纪初出生之人,其辈份排列在第十八世(本人排列为十九世)。自南宋开始至二十世纪已八百年之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传代仅十八世、十九世,似乎年份与辈份数不合有较大的差距,按日常逻辑推断肯定有一定的出入。


01

至于濮院刘氏随濮凤南迁梅泾里之言,却是刘氏世代口传无误的事实,此乃毋庸置疑的。然而刘氏两堂经德堂与敬恕堂各户家谱均已不存,故而无从考证始祖究竟是何人,唯有从夏辛铭所编之民国《濮院志》(先祖父刘小觉参与编写)中寻找线索去推断的了。


《濮院志·卷一·疆域》载严辰光绪桐乡县志所言:“自南宋迄明初二百六十余年,其他巨姓前有贝、刘、燕、朱”(按此言指除濮氏之外)。由此可见,刘氏巨姓已纳入南宋至明初之二百六十余年之中,并可说明刘氏自南宋起已在濮院立户。


《濮院志·卷十八·人物一》所载:“刘祥,字原善,赘于朱提领宅,元末世乱隐居不仕,信义著于乡里,友爱笃于孔怀。子永昌,字西隐,寿九十七,赐冠带,镇之巨姓称贝、刘、燕、朱,刘即祥之后欤。”刘祥赘于朱提领宅,按“赘”之意可作赘婿,亦可作聚及会聚解《广雅·释诂三》,这里应作会聚解,因其子永昌亦姓刘。


《濮院志·卷二十七·集文二》所载,明濮锡龙《镇图说》曰:“若我族而外,大姓继著者四曰刘、贝、燕、朱,而冯、岳、杨、施后先济美。”根据濮锡龙所言,南宋以来,除濮姓之外,已有刘、贝、燕、朱诸巨姓出现。


02

又据清金淮纂《濮川所闻记·卷二·燕氏故宅》曰:“旧称濮镇巨姓有燕、雷、石、濮,志略又称贝、刘、燕、朱,刘无考。”


元恵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灭元称帝,刘祥生活之年代应在元末,因元末世乱,隐居不仕,故而称作元处士。元末距今约六百年,若以刘祥作为始祖,传至今辈份十八、十九代,按年数计算实属正常。按严辰光绪桐乡县志中所言,前推至自南宋迄明初二百六十余年间,刘氏应已入镇上之巨姓。而南宋至明初之间刘氏却是资料的空白期。故而金淮之《濮川所闻记》中亦提起“贝、刘、燕、朱,刘无考。”可见金淮所指之“刘无考”即是指南宋至元末这一阶段的刘氏。


03

根据以上资料综合分析,刘祥仅是元末开始的刘氏之始祖,至于刘祥以前即自南宋至元时之刘氏,估计因元末之乱家谱失落而无考。而刘氏后代仅以原有从刘祥开始至清代之家谱记载,将刘祥作为始祖,并误将刘祥提前二百余年认作南宋随濮凤南下定居于濮院之始祖。以此推断随濮凤南下之刘氏应另有其人,现姑且以此人定为刘氏来濮之初祖,这似乎比较恰当。


若以刘祥定为元末刘氏始祖,以南宋时来濮之先祖定为初祖。推算始祖排辈至今约近三十代,这是合乎逻辑的。因同样濮院岳氏,自南宋岳飞开始排辈至当今二十八世岳石尘、二十九世岳功立,以此相较,大抵相近。故而刘氏排辈至当今十八、十九世应是从元末开始才对的。


至于刘氏之渊源,根据史料濮凤来自山东曲阜,那么刘氏初祖随濮凤南下,估计亦应在山东曲阜一带较为可靠。

【作者简介】刘铭,濮院大街刘氏经德堂后人。刘氏家族为濮院历史上的名门望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