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应扮演10个重要角色

 weimiao 2017-10-02

阅读提示|摘要

试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艺术形成

作者

阳艳美

字数

4800余字,通读用时约10min

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艺术性差的现状和社会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的劳动和素质特点、角色定位以及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通过对实践教师进行教学艺术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简要论述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原则和过程,以期望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学方法如同变戏法,每个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戏法不同,在学生中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同。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产物,因体制原因,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群体。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社会需求倒逼过来呼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提高。那么,如何将这些群体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运用恰到好处的教学艺术手段,有效组织实践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去积极探索教学艺术。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艺术的必要性分析

1.实践教学现状:组织缺乏,艺术性差。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期锻炼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就多组织参观认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采用实验或演示实验的方法,在验证理论的同时加深理解;对仪器的操作则侧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实训时让学生自行设计项目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设计创新的能力;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应变沟通能力都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但大量数据表明,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实施形式呆板的问题。实验、实训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大。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老师的讲解作为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大多是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先讲解一遍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学生做实验。教师进行全程演示的不太多,因为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差异很大,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难免出现老师讲得很累,学生仍是一脸茫然的情况。一离开课本笔记本就很难重复整个过程。在接下来的动手操作阶段教师通常会选择较为熟悉的实验、实训项目进行分组实验。此时真能够按照已掌握的理论自主进行操作的学生为数不多。只有少数爱学习的学生能发现并提出些问题,大部分同学只是一味的等候指导教师的安排,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学生就照做,而且匆匆忙忙,做完了事,并没有对实验进行系统思考,大多数学生不会考虑为什么这样去做,致使学生实训流于形式,达不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2.社会需求促使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新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市场化,对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的什么能力,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时候,培养出来的人具备哪些能力,是否能在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胜任职业要求,这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重点问题,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仁不让的重头戏。以实际生产过程过程为驱动,以项目的教学为引导,推动实践教学组织艺术性的提高。

3.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势必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组织艺术设计,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高职生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属性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教育是建立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直接培养面向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职生实践动手能力是科学构建高职教育体系的突破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高职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艺术形成的可行性分析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教育叫人变活,死教育叫人变死”。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其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同样可以像理论教学一样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

1.高职院校教师劳动的特点,是高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组织艺术设计的劳动内驱力。

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高职院校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创造性、艺术性、协作性和生产性等特点。一名高职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其教学的示范性、创造性等融入教学艺术,才不至于让固定化的教学实践教学流程枯燥乏味。因此,高职教师劳动的艺术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育教学原则。教育工作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在师生交互过程中,随时会发生难以控制、事先无法预料的教育情境,在意向不到的情况下,教师应该马上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才能机智地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2.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高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组织艺术设计的职业追求导向。

根据高职教育的定位,作为高职院院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高职教师应具备教学基本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现状了解能力等5项能力。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应扮演10个重要角色:教育工作者、在乎学生的智者、传道授业解惑者、课程的策划、设计及实施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导演、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使用者、教育教学成效的测评主持人、应用技术研发者。因此,要扮演好这些角色,高职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离不开教学组织艺术设计。

3.高职教师具备的素质,为高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组织艺术设计奠定了素质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必备的素质,通过其言谈举止、风度仪态、素质要求等方面得以展现,而其深层内核,则由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审美等不同侧面构成。所有构成高职教师的这些素质构成要素,为高职教师做好了铺垫,使得高职教师有能力进行实践教学组织艺术设计。

4.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背景,为高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组织艺术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途径。也是夯实学生的从业基础的主要手段。因而,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教学艺术组織设计是符合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特色要求的。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

1.教学艺术形成的基本原则。

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理论与技术并重原则。高职教育是一种科学技术和实际工作过程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讲求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实际的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的实际对接和适用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教学环节,其基本原则就是要突出教学的实际、实用、实践,理论与实践技术并重。坚持“能力本位”,借鉴与创造并用原则。实践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设学生实际动手的情境。作为教师,在吸收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在秉承实践操作基本规程、行业规范、技术指标等客观要素基础上,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形成独创性的教学艺术。坚持“教学产”结合,“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知识是基础、技能是核心、素质是关键”三位一体的培养规格,提出并实施了学生必备的“爱心、理想、责任、规矩、创新”五大素质和“过硬的写作、口头表达与沟通技能,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础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核心技能,过硬的技术创新技能”五大技能教育训练活动,通过能力为本的课堂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了大批“高能力、高素质、高就业”的农业高级职业人才。

2.教学艺术形成的过程分析。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艺术是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教师追求的目标,要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心理准备。

教学准备阶段

——备课:练就娴熟技艺,“以技化人”

通常而言,我们在讨论备课的时候,一般指的是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等几个方面。作为实践教学环节而言,因其教学活动过程的特殊性,以上三个方面的备课要素,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又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作为实践教学的教师,还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准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明显的区别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操作和示范。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充分熟练将要向学生演示的实践项目的操作流程、技术、技巧。因此,作为实践教学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实践教学操作规程和任务书;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能在上课过程中,操作过程流畅、讲解透彻,教师在上课前应当进行重复实践,精益求精,操作娴熟。让教学操作技艺超越教材,这样也能在教学实践中以精湛的技艺让学生信服,提高教师的可信赖度,从而达到用教师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上课的激情,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管理和教学手段运用:有效管理课堂,科学运用教学手段。

有效的课堂管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具有知识的传授者、技艺的传承者和课堂活动的管理者等多重身份。一个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甚至是该次实践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教学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在高职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课堂大多不像理论教学那么严谨,教学环境也相对松散。为改变一部分学生认真观摩学习,另一部分学生游离在“围观圈”之外,教师要创设一种灵活的、人性化、充满艺术性的教学管理,进行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运用教学手段。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相當广泛,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方法都会被学生“吐槽”,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在立足基本技术技能手口相传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艺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时代适应性。 

学生操作阶段——全方位的指导。

讲、练结合是实践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己操作练习阶段,作为教师,不是就可以开始“放羊”了。相反,需要更加全面地、细致地去指导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各组学生,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中共性和个性的知识和操作“短板”,并及时予以解决。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操作车间(实践场所),解决好问题走上社会工作岗位”。

教学总结阶段——结课。

学生通过在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操作练习,会发现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在结课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和空间,让学生自我总结和归纳,形成自我反思、不断提高的良好习惯。这样,教师的结课在一种自然妥帖、水到渠成的情境中完成,既能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