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的人生境界

 昵称20131726 2017-10-02



事事如意勇攀高峰,是最好的状态?

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才是最吉祥的


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

是种消极,还是大智慧


  曾国藩的处世智慧(十五)

花未全开月未圆的人生境界

- 开篇文字后有北川语音,真爱粉不要错过 -

完美和圆满,是很多人都希望达到的人生境界。我们总是希望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事实上要做到事事如意是很难的。其实在传统的中国文化观念里,圆满和极致,一般并不认为是一种很吉祥的状态。譬如《易经》就认为,天地万物,阴阳的“变化”是常态,任意一种状态都不可能长久地保持,而凡事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往反方向去发展。


《易经》中著名的“十二消息卦”,用十二种阴阳相生、循环往复的状态,来表示农历十二个月与季节的流转。


了解《易经》的朋友都知道,农历的十一月,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却也是第一丝阳气开始恢复的时候。农历五月,虽然炎热到了极点,而第一缕阴气却已经蕴含其中了。古人用阴阳二气的变化来描述自然,也用阴阳循环的规律来诠释人事。你可曾想过,当你光鲜亮丽、吉星高照到顶点的时候,衰败的种子也已经悄然而至了。所以,中国的古人并不认为“圆满”是一种吉祥的状态,甚至是非常凶险的。


那到底怎样才是吉祥的呢?曾国藩对此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诠释,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样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境界,反而能够让我们趋吉避凶,逢凶化吉。当然,你可能觉得这话有点玄乎,甚至有些消极,没关系,当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也是对此不以为然的。面对弟弟的质疑,我们来看看曾文正公的家书是如何说的。


北川人物志:曾国藩-15 来自北川闇然日章 11:38


这段古文比较白话,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

“拂意之事接于耳目”,不知果指何事?若与阿兄间有不合,则尽可不必拂郁。弟有大功于家,有大功于国,余岂有不感激不爱护之理?余待希、厚、雪、霆诸君,颇自觉仁让兼至,岂有待弟反薄之理?


惟有时与弟意趣不合,弟之志事,颇近春夏发舒之气;余之志事,颇近秋冬收吝之气。弟意以发舒而生机乃旺,余意以收吝而生机乃厚,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曾屡次以此七字教诫春霆,不知与弟道及否?


星冈公昔年待人,无论贵贱老小,纯是一团和气,独对子孙诸侄则严肃异常,遇佳时令节,尤为凛不可犯,盖亦具一种收啬之气,不使家中欢乐过节,流于放肆也。


余于弟营保举银钱军械等事,每每稍示节制,亦犹本花未全开月未圆之义,至危迫之际,则救焚拯溺,不复稍有所吝矣。弟意有不满处,皆在此等关头,故将余之襟怀揭出,俾弟释其疑而豁其郁。此关一破,则余兄弟丝毫皆合矣。

——《曾国藩家书》



  北 川 曰  


| 曾国藩眼中的吉祥 |


花未全开,月未圆

任何的事情达到极致,就要往反方向发展

曾文正公的智慧,就是凡事都会留有余地


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与人全

天道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平衡,有所缺憾

功名利禄身体健康,子女兴旺,安逸和谐

这些世人追求的目标,不会被一个人独占


万事如意,事事吉祥,往往是非常危险的

曾国藩的智慧,在顶点来临前就有所取舍




| 求缺保泰 |


为人处事,不要做得太极致,要留有余地

功名利禄不要爬得太高,一定要有所推辞


财富、健康、地位、和谐,人之所欲

不要奢求样样都如意,守缺方可保泰


- 未完待续 -


江湖相望远,共点古今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