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之巅|达·芬奇Vs米开朗基罗

 RK588 2017-10-03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文艺复兴。在这个时代,他们是时代的主角,在他们身上,彼此之间,有着如此多的恩怨情仇……


公元1504年,二十岁的年轻人拉斐尔带着介绍信前往佛罗伦萨参加一次艺术界的盛典——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议会厅的对决。

在这之前的1500年,拉斐尔才刚刚从佩鲁吉诺的身边出师,且他在出发前往佛罗伦萨之前刚画了一幅《圣母的婚礼》怼了一波他曾经的老师。

圣母的婚礼,左拉斐尔,右佩鲁吉诺

后世的评论大多认为拉斐尔的这幅作品是青出于蓝式的创作,不过哪怕这幅画在日后也确实成了名作,在此时却还没能为拉斐尔打出足够的名气,这一趟佛罗伦萨之旅他仍是以一名后生小子的身份前往。

这次对决的两人已是成名的大师级人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两人在当时的境遇。

达·芬奇原本是佛罗伦萨人,不过他早早的前往米兰,并在米兰斯福扎大公的资助下创作诸了如《最后的晚餐》这样的名作,而在这次事件发生前不久他的《蒙娜丽莎》也已完成。

艺术与政治始终存在与两个不同的位面,斯福扎大公在政治上是不幸的。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发兵意大利,米兰几乎首当其冲的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在斯福扎大公被俘后,失去资助人的达·芬奇只能卷起铺盖卷返回回佛罗伦萨的老家。


米开朗基罗同样是佛罗伦萨本地人,他在这次对决前刚完成了著名的雕塑《大卫》,可以说在佛罗伦萨人眼中米开朗基罗已然成了这个时代的新星。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同行是冤家

达·芬奇已离开了他熟悉的米兰,他刚回到家乡,发现在这里他并不是很吃香,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地人更认可土生土长的小米,而对于他这个名声在外的老人则只是认同已有成就而已。


严肃的讲达·芬奇的性格不是喜欢争风吃醋的,而且他也早已过了这个年纪(这一年达·芬奇51岁),可是出于艺术家本该由的傲骨,他还是要对小他一辈的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29岁)提出质疑。他说:

小米这个《大卫》的雕塑吧,不够好,我建议还是不要放在太显眼的地方丢人现眼,让外人小看了我们佛罗伦萨的艺术境界,给他找个角落放这个雕塑就行了。


米开朗基罗本就是在事业的上升期,他一听达·芬奇这说法,一下子就叛逆起来了:

达·芬奇这个老家伙,就知道指手画脚,虽然在画画上他有点成就,可他根本就不懂雕塑吧。你们看看他那匹青铜马,到现在都还没雕出来,凭什么评价我的雕塑作品?


这也是事实,在很早之前达·芬奇就接过一个雕一匹巨马的活,不过他始终没能把这个雕塑完成。

佛罗伦萨市政广场

佛罗伦萨政府一看这两人就快打起来了,好嘛,你们不是要争吗?那就便宜了政府了呗,来来来,我这组织一下,你们两个就到我这来比划比划得了。

在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后不久他就接到了政府的订单——给议会厅绘制一幅壁画,主题是《安加利之战》,尔后没几个月,米开朗基罗同样收到了佛罗伦萨政府如出一辙的邀请。

两人将在一个大厅里,不同的两面墙上,完成同一主题的作品,也就是说佛罗伦萨政府为他们提供了的机会需要两人背对背的在同一个空间里创作。

这绝对是佛罗伦萨艺术史上最值得称道的故事,坊间对于两人的各种猜测和遐想不断。

达·芬奇毕竟成名多年,大部分人认为他的境界已是登峰造极,理该赢得这场艺术之争的胜利;也有人觉得米开朗基罗正在艺术上升期,他的成长是整个佛罗伦萨城的百姓看在眼里的,这和客居米兰多年刚打道回府的达·芬奇相比存在明显的人和优势。

拉斐尔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前往佛罗伦萨的,然而刚到这座艺术之城的拉斐尔简直被这里的景象吓着了。

《自画像》,拉斐尔,1506,乌菲齐博物馆

在他的家乡,艺术家从没有这样的地位。在佛罗伦萨,街头巷尾,甚至连街角的乞丐们都在谈论这一场旷世的对决,一场艺术之争几乎成了整座城市的核心。

在拉斐尔刚到佛罗伦萨城的时候,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刚接受任务不久,他们已经开始创作各自的作品草图,拉斐尔像其他慕名前来的年轻艺术家一样希望一睹两位大师的风采,了解他们的艺术创作。

耶稣升天,拉斐尔

拉斐尔先见到的是米开朗基罗,但是这次见面却不是很愉快。

米开朗基罗是一位艺术家,或者说他是更符合我们眼中艺术家形象的存在,他性格孤傲,不善言辞,甚至对别人的恭维和言论置之不理,简单来说艺术家该是怎么一个怪样,米开朗基罗就是那个样子。

拉斐尔本想从米开朗基罗这里学个一招半式,却不想米开朗基罗只是一声冷哼,根本不把这个日后将与自己齐名的年轻人放在眼里。

抱银鼠的女子,达·芬奇

在经历了这次不愉快后的拉斐尔很快通过别的途径见到了这次对决的另一方——达·芬奇。

从年龄上而言,达·芬奇已经能算是拉斐尔的小爷爷辈的人物了,他对这个年轻人的态度很和蔼,他可能还对拉斐尔的创作做了些适当的提点,总之是一副长辈的姿态。

吃了闭门羹的拉斐尔对米开朗基罗心生芥蒂,而达·芬奇给他的感觉则如沐春风。所以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拉斐尔一直较为推崇达·芬奇,而米开朗基罗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他的假想敌,两人在后来也同样上演了一场艺术之争的戏码,这是后话。

回到这一场大戏。两人很快完成了初稿,从当时的资料来看,达·芬奇打算正面描绘主题所需要的战役,而米开朗基罗在选题上则有些另辟蹊径,他将描绘的是大战开始前双方的状态。

安加利之战,达芬奇草稿局部

初稿的审核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只是正式在墙壁上画上他们的作品了。

这一次,达·芬奇选择采用新型的颜料,不过这次达·芬奇却恰好在颜料上栽了跟头。达·芬奇这次用的颜料竟是假冒伪类产品,他画好的画都还没干透就出现颜色变暗甚至直接出现龟裂的严重问题。

无奈的达·芬奇只得继续采用新型的油料补救之前颜料的问题,可是这油料也同样出现问题,这一圈外层涂油直接融化了颜料,五颜六色的色彩直接从墙上流淌下来。

狄多的自杀,达·芬奇

另一方面,米开朗基罗的做法似乎更为保守。他先去教堂附属医院租了一面墙,将他的作品用在了这面墙上。这幅作品没能留存下来,不过当时瓦萨里在看到这副作品后曾赞叹:它们看起来是天上而非凡间的事物!

可是,米开朗基罗最后却没能在议政厅上完成这副被惊为天人的作品,他在完成了医院草稿后接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任务,很明显这样的一个任务更为神圣且重要。

于是,米开朗基罗单方面放弃了这场对决。

基督入葬(未完成),米开朗基罗

有资料显示在米开朗基罗离开后达·芬奇依然坚持,重新开始,再一次完成了他的作品,但这副作品却被记录达·芬奇生平的瓦萨里故意破坏了。

更多的资料则说在米开朗基罗离开后,初次创作因颜料问题不得不停工的达·芬奇同样意兴阑珊,没有再去重绘这幅作品。

总之,第一场文艺复兴时代的旷世之争就这么戛然而止,草草收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