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暑化湿祖方 六一散和桂苓甘露饮

 快乐自由的生活 2017-10-03

六一散被誉为“凡人之仙药”,是祛暑良方。六一散的组成非常简单,仅仅是两味普通的中药:滑石和甘草。把它们研成粉,按6:1的比例混合均匀(用6克滑石,就用1克甘草),就是六一散了,六一散这个名字,就是因其组成药物的比例而得来的。

 

六一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造的方子,“治一切热证,此神验之仙药也”。夏季,出现小便不利,泄泻,口渴,心烦等证,只要是湿热较为明显的,都可以用六一散来调治。

相传右丞相赐宴三日。未出三天,却得了一种怪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恶心泄泻、胸闷纳呆、倦怠身重。家人四处求医,皇帝也派太医前来诊治无效,便在城门悬榜求医。当时20岁的刘完素正在京城购置药品,见了榜文。一则初出茅庐,不知深浅;二则自认为对此病颇有把握;进宫诊治,他说此乃暑湿也;太医忍不住说:“吾等岂不知暑湿之理?”刘完素说:“你们治暑祛湿,泻热不养阴,尤其小便不利、大便泄泻,定然不敢使用寒凉之剂,故治而无效。”

 

六一散病机分析:

“长夏暑蒸,暑必兼湿”,暑为阳热之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热伤人,故身热;暑气通于心,热扰于心,故心烦;暑伤津液,故见口渴。湿性粘滞,阻遏三焦,三焦气化不利,升降失司,伤及胃肠,则见呕吐、泄泻;湿热下注,影响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赤涩淋痛;湿热互结,煎熬津液,而成砂石,则为砂淋;

可以概括为热、渴、淋、泻、疹5个字。夏季使用六一散,只要见到以下5种症状中的3种,就可考虑。

1、发热:中暑后必然有体温升高、发热的症状,或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状,即热象。

2、口渴:中暑后损伤津液,往往伴有口渴喜饮的脱水症状。

3、小便淋沥: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量少、热痛、颜色发黄甚至尿闭等症状。

4、吐泻:呕吐或腹泻也是中暑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多由暑湿伤及胃肠、升降失司、清浊倒置所致。

5、湿热之邪郁蒸肌肤,透发无力,蕴酿而成湿疹、湿疮、汗疹。

热季见此症,或仅见前三症,投以此药,很少有不获效的。判断关键在于是否兼有小便赤黄短涩之症,如若小便清而长(无色而量多易排出)则不宜用。

 

六一散药理分析:

滑石性寒味淡,质重而滑。性寒则能清暑,味淡则能利湿,质重而滑则能通利开窍。人的体内是有很多孔窍的,有了这些孔窍,人体的气机才能通畅,精微物质才能顺利输布。暑邪是湿热之邪,侵入体内后,会形成热痰,阻闭这些孔窍,造成气机不畅,精微物质不能顺利输布。夏天,宝宝体表的痱子、疖子等皮肤病,体内的食欲不振、口渴、腹痛、泄泻、精神不振、烦躁等,绝大多数是这样引起的。滑石好像就是天生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其清暑利湿的功能、沉重滑利行水而利湿,改善口渴,统治表里、上下三焦的功用能迅速把机体从暑邪的困扰中解放出来,并打开体内的各种孔窍,使阻闭这些孔窍的痰浊迅速往下走,从大小便排出。

中医治病,从来不一味穷追猛打,而是刚柔并用。六一散中的甘草,正体现了这种思想。甘草健脾益气,既可以补挽回暑邪伤气给人体带来的损失,又可以监制滑石,使滑石寒凉滑利的性质有所减缓。甘草还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加入甘草泻火和中,便能清暑利湿。甘草在中药中有“国老”之称,他是和事老。滑石配甘草,好比给一位雷厉风行的人配一位和事老做搭档,这样他会更加冷静,办事会更加稳妥。

 

服用方法:大人每次10克,小孩每次5克,3岁以下的小孩每次2-3克就行了,服用方法一般以凉开水调服效果最好。还可以抹在身上或用来洗澡,这对预防痱子、疖子等,非常管用,还能使肌肤光滑松透。抹在身上只能是薄薄地抹一层,切不可抹得太厚。用来洗澡每次用10克左右,如果是盆浴,可直接加在洗澡盆里;如果是淋浴,也可以抹在身上,再用水冲去。但有一点要注意,孕妇不宜内服六一散,因为其中的滑石性质滑利,有可能滑胎,损伤胎儿。

 

六一散加五苓散=桂苓甘露饮

【组成】茯苓一两,甘草二两,白术炙半两,泽泻一两,官桂二两,石膏二两,寒水石二两,滑石四两,猪苓半两;

【用法】为末,每服三钱(9g),温汤调,小儿每服一钱。

【功用】在清暑解热的基础上增强了化气利湿利小便的功用。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暑热侵袭,湿热蕴结所致。暑热盛于外,则身热;暑热上攻于头,则头痛;暑热伤津,则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小便短少;暑湿壅滞气机,则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脉浮或数,皆为暑湿内扰外斥之征。治当清热解暑,化气利湿。

 

1、五苓散只为清除体内之湿热,并通过膀胱而清湿热而去;

2、方中石膏、寒水石清解暑热,生津止渴,加强清泄体内之热邪,以助五苓散清热利湿,为君药。

3、脾主化湿,以白术健脾益气燥湿,以使脾能运化水湿,湿得温则化,以桂枝温阳化气,使湿得阳而化,兼防寒凉药凝滞,共为佐药。

4、加甘草,是因恐其它大队寒凉之品损伤脾胃之气,甘草与桂枝相配,既可保护心阳不受影响,又可保护脾胃之功能正常,以助气利湿。甘草还清解暑热,并调和药性,为佐使药。

 

诸药配伍,以奏清热解暑,化气利湿之效,又顾护卫胃气,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祛邪,两相兼顾,各得其所。

 

【中医证】:暑湿证。身热头痛,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脉浮数。

【西医病】:热性的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结石、复发性尿路结石、新生儿腹泻、急性肠胃炎、肠伤寒、急性胰腺炎、尿血、膀胱腹胀而小便不利、湿热性霍乱、中暑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暑湿证者。

【加减法】

    1、如果暑热较轻,则去石膏、寒水石,加竹叶20克、芦根20

    2、如果泻泄如水,则去寒水石、滑石,加山药20 克,肉豆蔻12克,粉葛根15克,党参20克;

 

“葛根芩连汤”和“桂苓甘露饮”的方症鉴别:

葛根芩连汤:

症状: 身热,咳嗽,口渴,下利,大便稀溏臭秽,色黄如糜,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肺热下迫大肠

 

桂苓甘露饮:

症状: 发热,腹痛,心烦躁扰,口渴喜饮,呕恶频作,大便溏泄,泻下急迫秽臭,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濡数。

病机:暑湿于肠胃+热结膀胱小便不利。

 

怎么看这两个的区别啊?在葛根芩连汤里面有黄芩、黄连清热止利,在苓桂甘露饮里面靠什么止利,靠什么解决心烦?处理心烦的药有栀子,竹叶,黄连等,但是苓桂甘露饮一个治心烦的药都没有;

 

苓桂甘露饮症状里的大便溏泄的原因是三焦水道不利,小便难,水无法从小便排出,故水入大肠,从大便走,导致溏泄。但水的排出仍然不正常,导致水饮内停,水停心下,加之暑气热熏,故心烦。这个药的作用是利小便,使水从小便出,暑随汗解,故心烦,溏泄皆去。葛根芩连汤是没有热结膀胱的小便不利而溏泄,多用于肠道湿热和细菌感染类;

 

【临床运用】

1、加减用药:若暑热明显者,加黄连、竹叶,以清泻暑热;若口渴明显者,加芦根、天花粉,以生津止渴;若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若气虚者,加沙参、党参,以益气养阴等。

2、注意事项:阳虚者慎用本方。

3、本方清热与化湿并用,故单纯感受暑热者不宜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