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根连芩汤——医案六则

 铁毛l 2020-12-26

26、胃肠型感冒——陈宝田医案

谭某,男,45岁。1960年7月6日初诊。患者因发热41℃,多汗,口苦,恶心,头重身倦,大便溏,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曾服清热化湿方2剂,热渐退,化验为沙门氏菌属感染胃肠型感冒而入院。下午4时身热再潮,有汗,便溏,舌苔灰黑,脉沉数。辨证为阳明湿热未清,治以清热化湿,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葛根9克、黄芩6克、黄连3克、青蒿6克、地骨皮9克、赤芍9克、炒扁豆9、姜川朴4.5克、益元散9克,水煎服,服药5剂而愈。

论;发热41℃,多汗,口苦,恶心,头重身倦,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皆是外感表证,一见大便溏,则知葛根芩连汤证。

27、发热下利——赵明锐医案

患儿张,女,10岁。发烧咳嗽一周,每日体温维持在39~40℃之间,曾肌注青、链霉素治疗四天,并累用西药退烧剂等,有时体温稍降,但隔数小时以后又复升高,终未降到38.5℃以下。近二、三日来又伴有纳呆、腹泻,苔薄白微黄,脉数,属于表里同病。投以葛根芩连汤加杏仁、苏叶、前胡、麦冬。一剂以后微汗出,体温下降到37.5℃,咳嗽减去大半,二剂后热退身凉,咳嗽停止,胃纳开,大便正常。又给清热调补之品二剂,以巩固疗效。《经方发挥》

论;脉数为内热,经迫其腑,高热宜桂枝,下利则为葛根二黄汤,双解表里。善治者,治其皮毛也。

28、婴幼儿消化不良腹泻—赵明锐医案

董某,男,1岁。发烧、呕吐、腹泻四天,日泻十余次,稀水并挟有奶瓣,味腥臭,量多,尿量减少,伴有呕吐口干欲饮,体温38℃,脉搏每分钟120次,精神委靡,眼窝凹陷,舌质红,脉数,指纹紫。西医诊断为消化不良,中度脱水,故先按每公斤体重80毫升静脉补液。

中医辨证为湿热,以葛根连汤加茯、乌梅、白术、泽泻等药,清泻湿热,健脾止泻。一剂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每日仅有2~3次,稍稀,未吐,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再服一剂,大便转正常,诸证消失而痊愈。

结语葛根连汤治疗热泻或痢疾,不论有无表证,只要是由于内热所引起的泄泻、下痢,皆有效验。特别是儿童患者,用此方治疗效果更好。

论;外感葛根二黄汤的小儿热利证,大多色黄,味臭,臭代表有热。而寒者多色青,无味,下原食而不化谷,色青杂等。小儿以便辨寒热,等同于大人以脉辨阴阳。

29、头痛(脑动脉硬化)——刘含堂医案

周某某,男,51岁,干部。2002年6月14日初诊。平素嗜烟酒,恣食肥甘,近10余日来常感头前额部位疼痛,在市内某医院作颈颅多普勒检查,提示脑动脉硬化1度,大脑中动脉、前动脉供血不足。诊为脑动脉硬化症。服用西药,疗效欠佳。查其面赤,形体偏胖,口苦,尿赤,饮食喜凉恶热。舌红,有瘀斑,苔黄厚,脉弦滑。辨证为湿热偏盛兼痰瘀。治宜清热燥湿、涤痰化瘀。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处方:葛根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桃仁6克,大贝母1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4剂,头痛减轻,继以前药又服10剂,头痛消失。为达到彻底治愈,继以前药去芩、连、甘草,加焦山楂、制首鸟,加重剂量,改汤为散,每服10克,日3次,嘱服3个月。1年后追访,1旧病未复发。

按:本例头痛(脑动脉硬化),病因病机为平素恣食肥甘,聚湿生痰,痰郁化热,痰热碍于血脉正常运行而致瘀阻。投葛根芩连汤加味,以芩、连苦寒清热燥湿,葛根入阳明经以治前额疼痛,且有活血化瘀之效,与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药并用以治其血瘀,大贝母涤痰,甘草调和诸药。药后头痛消失,继以上药去芩、连、甘草(因实热已清,故去、连;甘草久服易出现水肿、高血压,故亦去之),加焦山楂、制首乌(两味有活血化瘀、降脂等作用),改汤为散,坚持服用,终获良效。《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本条医案,也是外感病,太阳不降,所以头痛;面赤者,表闭之阳郁也;滑者,浮见一沉也,弦者,此是瘀斑木郁之象。口苦舌红为火逆,苔黄腻者,此是表闭肺郁,气不化津之象,喜凉者,是为胃热。内伤杂病者,多是脾胃之虚寒,多是喜热。

30、泄泻(急性肠炎)——刘含堂医案

刘某某,男,56岁,退休工人。1998年7月26日初诊。2天前外出办事,感时令之暑湿,返回后出现泄泻如稀水,一夜达10余次,伴发热,急来求治。查其面赤,心烦,身灼热(体温39.1℃),尿少而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浮细数。西医诊为急性肠炎,中医辨证为暑湿侵入肠道。治宜清暑燥湿,退热止泻。拟葛根芩连汤加味,处方: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生甘草6克,淡竹叶10克,金银花30克,飞滑石20克(包煎)。水煎服。服3剂,诸症悉退。

血按:本例急性肠炎,中医诊为暑湿泄,是由时令之暑湿浸人肠道所致。治以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解肌热,兼有升提止泻之效,芩、连苦寒以清热燥湿止泻,加淡竹叶、滑石、金银花以清暑利湿,亦有助于止泻。

葛根芩连汤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现代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出血性结肠炎、腹泻、菌痢、食物中毒、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坏死性肠炎、伤寒、副伤寒等。辨证要点为胃肠湿热属实证者。《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本条医案,本质上还是外感病,只是时令不同也感时令之暑者,必先伤其外寒,而后伤其时令暑热之内蒸,虽为暑病,仍属伤寒之类证,仍从皮毛而感发。舌红,面赤,苔黄腻,浮细数者,皆表郁之象,暑热外蒸,经阳之盛,所以身热。暑热之病,本身阳气外盛而里气虚,故不可发汗。寒则伤形,热则伤气,故外实而内虚。葛根解肌透热,和解表里,二黄内清暑热之阳盛。心烦,是典形的伤暑证。这个小便短赤,就是淋甚的意思,土湿木陷,这也是加滑石的意思。

31、麻疹——华华医案(典型)

患者,女,25岁,主诉周身泛发风团4天,伴腹泻胸闷就诊。患者4天前因感冒,服用速效感冒胶囊后出现泛发风团,瘙痒重,进食时有堵感。外院诊断为荨麻疹,予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毫克,口服中药大承气汤后出现腹痛,大便泄泻,一日7次,风团加重。又予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10%葡萄糖酸钙静滴,西咪替丁、氯雷他定口服等,症状无明显缓解,腹痛泄泻加剧至每日10余次,泻后痛略减,伴喘憋,周身微汗,舌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诊断:瘾疹(表邪未解,邪热人里)。西医诊断:荨麻疹。治以表里双解,清热解表。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2克,黄苓9克,黄连9克,木香6克,白芍9克,炙麻黄9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6克。晚上始服,第二天晨起腹痛明显减轻,大便转为一日两次,质偏稀;已无憋气,躯干部可见少量风团,3天后风团未再发作,痊愈出院。[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3]《仲景病案学》

论;伤寒表病,千变万化,不出仲圣手心。表里变证,不出汤证。提纲虽未言疹出,但表解则疹自愈,提纲言下利,但未言下血,用之血也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