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政字(2016)183号—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

 yx_gdx 2017-10-03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改良修复

实施方案(2016—2020)3

实施方案的批复

鲁政字〔2016〕183 

省农业厅: 

  你厅《关于报批〈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改良修复实施方案〉、〈山东省水肥一体化技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山东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请示》(鲁农生态字〔20169)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改良修复实施方案(2016—2020)》《山东省水肥一体化技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62020)》和《山东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2020)(以下简称3个《方案》),请你厅负责印发并组织实施。通过实施3个《方案》,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省土壤酸化和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趋势有效改观,pH<5.5的酸化土壤面积和设施蔬菜地退化土壤面积减少60%以上,耕地质量显著提高;全省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650万亩,设施蔬菜和果树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9,粮田达到0.75,设施蔬菜和果树化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粮田提高10个百分点;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二、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为深入推进全省土壤改良修复、水肥一体化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有利环境。省直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要积极支持土壤改良修复、水肥一体化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在资金、人员、设施条件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三、你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对3个《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评价,确保3个《方案》目标任务实现。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6年8月19 

               

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改良修复

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和《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年)》,按照“山东省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耕地质量现状 

  据2015年统计数据,全省土地总面积15.7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地利用率90%以上。土壤面积约1.725亿亩,主要有潮土、褐土、棕壤、砂姜黑土和粗骨土等农用土类。耕地总面积1.145亿亩,人均耕地1.18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当前耕地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诸多障碍因素,无法满足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主要成效 

  1.摸清了耕地质量家底。通过近十年来开展的县域、省级、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等不同尺度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查清了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养分、酸度等状况,摸清了演变规律及其原因,掌握了全省耕地生产能力、各地力等级面积、分布及存在问题,研究集成了一批有机培肥、水肥调控、酸化治理等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技术模式,建立了耕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全省高、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39.0%、38.2%和22.8%。养分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3.4 g/kg、碱解氮为86 mg/kg、有效磷为32.2 mg/kg、速效钾为125 mg/kg、有效锌为1.41 mg/kg、有效硼为0.55 mg/kg。其中有效磷、有效锌属较丰富含量水平,其他属中等含量水平。通过开展全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基本查清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农产品产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面积370万亩,其中工矿企业周边农区耕地面积190万亩,污水灌区耕地面积90万亩,大中城市郊区耕地面积90万亩。 

  2.推动了耕地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省各类耕地质量建设相关项目资金约100亿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提升、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我省耕地地力等级及肥力水平不断提高,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施肥结构不断优化,耕地质量及耕地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全省实现粮食总产十三连增提供了重要保障。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已连续实施11年,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年配方肥施应用面积达4800万亩,节本增效25亿元以上。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已连续实施9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亿元,推广面积750多万亩。省耕地质量提升项目自2014年在5个项目县启动试点开始,已连续实施两年,共安排资金1.4亿元,通过在重点区域开展相关技术推广和试验示范,探索建立了一批成熟实用的技术模式,为下一步全省范围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3.把好了补充耕地质量关。在着力做好农业部相关文件、规范宣贯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省级规范制定发布,出台了《山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试行)》和《山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为全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开展提供了依据。各级农业、国土部门尽职克难、协同配合,自2012年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共有13个地市37个县(市、区)开展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完成评定面积15.7万亩。 

  (二)发展趋势 

  近年来,耕地质量建设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重新修编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出台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设施农用地管理等文件,每年的1号文件都有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的内容。一方面,各级政府日益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工作,扶持力度不断强化,耕地质量项目和规模不断加大,必将极大地推动全省耕地质量的总体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和广泛宣传,农民施肥观念和施肥方式逐步改变,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社会共识逐步建立,为下步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制约耕地质量提升的障碍因素依然存在,有些问题还有加重趋势。在当前粮食持续增产压力之下,通过实施土壤改良修复,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提升耕地产出能力,向“问题”耕地要效益,将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耕地质量现状看,中低产田面积依然较大,障碍因素依然较多,主要有干旱缺水、土壤盐渍化、土壤沙化、质地偏黏、耕层变浅、土壤酸化、设施蔬菜地退化、土壤重金属超标、土壤缺素、土壤涝渍、土层浅薄、剖面构型欠佳、砾石含量较高以及灌排能力低、土层易受侵蚀、坡度大等。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数据分析,全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13.4 g/kg,远低于全国耕地24.9 g/kg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华北小麦主产区17.2 g/kg的水平。在养分供给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粮田缺素面积依然较大,蔬菜地和果园土壤上养分富集问题突出。通过对土壤重金属超标情况分析,在一些有色金属开采和加工的重点污染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较高。一般农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较少,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虽未超过限值,但与背景值相比,累积现象也较为严重。在以上诸多障碍因素中,有些是自然条件造成的,如干旱缺水、土层薄、剖面构型欠佳、土壤盐渍化等,有些是自然条件和人为管理造成的,如土壤酸化、设施蔬菜地退化、土壤重金属超标、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缺素等。其中,土壤酸化、设施蔬菜地退化和土壤重金属超标是近几年凸显的新问题,发生面积比较大,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并呈进一步加重趋势。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及蔬菜、果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方案重点对土壤酸化、设施蔬菜地退化和重金属污染三类突出问题开展改良修复。 

  1.土壤酸化问题分析 

  土壤酸化分布区域集中,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在胶东地区,行政区包括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的全部县(市、区)以及临沂市的部分县(市、区)。据耕地地力评价资料统计,胶东地区土壤pH5.5的耕地和园地酸化土壤面积约780万亩,其中耕地酸化面积600万亩,园地酸化面积180万亩(果园126万亩)。通过对青岛、烟台、威海市土壤酸化调查,粮田pH范围为4.9-7.0,果园pH范围为4.0-6.6,蔬菜地pH范围为4.3-6.8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1985年)相比,耕层土壤pH下降了0.7-1.6个单位,呈明显酸化趋势,尤以果园酸化更为突出,其中威海市酸化表现最为严重,全市酸化土壤面积比例高达64%。 

  土壤酸化产生的原因多样,一方面受成土母质、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半岛地区土壤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等酸性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盐基成分易被淋失,导致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另一方面,连续的化肥尤其是氮肥过量施用、有机肥投入不足、大水漫灌等农业生产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起了更为主要的作用。据研究资料,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氮肥大量施用产酸量约占总产酸量的60%,大大高于秸秆移出和酸雨等因素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土壤酸化对各种作物影响严重,在果树上表现尤为突出。招远市125个苹果园调查结果显示,果园酸化土壤pH值与果树发病率密切相关,在pH低于4.5的地块,粗皮病、苦痘病发病率分别达到90%40%以上(表1),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大田土壤酸化导致玉米株型矮、根系少,中下部成熟叶片脉间出现黄白色斑点组织条纹;花生长势弱、叶片小,褐色斑点多甚至成片,秕果率高,产量低、品质差。 

  表1 土壤pH值与苹果树发病率的关系 

pH 

粗皮病发病率(% 

苦痘病(% 

4.5 

83.5-96.3 

31.0-42.6 

4.5-5.5 

76.1-82.5 

22.5-28.8 

5.5-6.5 

51.4-66.7 

19.2-20.3 

6.5-7.5 

9.6-13.9 

9.2-12.4 

  2.设施蔬菜地退化问题分析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设施蔬菜优势主产区之一。通过调查发现,全省大部分地区设施蔬菜地由于多年连作、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消毒、不合理灌溉等原因,致使耕层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板结、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和土传病害加重等现象。据2014年调研,全省设施栽培占地面积(扣除棚间面积)约75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88万亩,大拱棚283万亩,中小拱棚285万亩。棚龄3年以上的设施栽培便开始出现次生盐渍化、土传病害等现象,栽培时间越长发生比例越高、程度越严重。全省设施蔬菜地表层土壤水溶性盐化验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地达到土壤盐渍化指标的面积为293万亩,其中较严重(中度盐渍化以上)的退化面积77万亩。土壤退化导致的蔬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已严重威胁到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造成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 

  表2 全省蔬菜地土壤盐渍化状况分类统计表    单位:万亩 

 盐渍化 

    程度 

蔬菜 

地类型 

无盐渍化(全盐≤2 g/kg 

轻度盐渍化(全盐2-4 g/kg 

中度盐渍化(全盐4-6 g/kg 

重度盐渍化(全盐6-10 g/kg 

盐土(全盐> 10 g/kg 

合计 

日光温室 

198.03 

125.64 

36.61 

14.43 

1.13 

375.84 

大拱棚 

191.59 

91.21 

25.94 

3.05 

2.29 

314.08 

中小拱棚 

190.57 

71.57 

18.99 

3.65 

0 

284.78 

露天栽培 

1031.3 

199.1 

46.98 

20.13 

0 

1297.51 

合计 

1611.49 

487.52 

128.52 

41.26 

3.42 

2272.21 

  注:表中数据为各类型蔬菜地占地面积,在统计盐渍化面积时按照日光温室50%、大拱棚10%扣除棚间面积。 

  3.重金属污染问题分析 

  山东是工业大省,能源消耗大的重工业占较大比重,污染排放总量大,重金属污染排放量的80%以上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火力发电等行业。根据2012年开始的全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的初步结果显示,在我省一些有色金属开采和加工区的部分县(市、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超过10%,超标的主要元素为镉。另外,我省部分地区污灌历史长达几十年,从近3年来监测结果表明,全省有2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部分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出现超标。我省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总量仍有继续扩大态势,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将面临严重威胁。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省土壤酸化及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pH5.5的酸化土壤面积和设施蔬菜地退化土壤面积减少15%以上,改良修复面积分别达到110万亩和45万亩;开展土壤重金属修复试点,探索形成适合当地不同污染类型、种植模式下分区治理的技术模式、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到2020年,土壤酸化和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改观,pH5.5的酸化土壤面积和设施蔬菜地退化土壤面积减少60%以上,改良修复面积分别达到440万亩和180万亩。同时,酸化土壤和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土壤重金属修复示范区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降低6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探索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三、重点任务 

  (一)技术路线 

  通过政府引导,重点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推广土壤改良修复技术,并建立示范区,开展宣传培训,扩大示范引领效果。在示范区布置改良修复效果对比试验,设立监测点,验证技术推广效果,进一步丰富完善改良修复技术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项目完成及资金使用等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二)技术模式 

  1.粮田土壤酸化改良技术模式 

  在胶东地区粮田酸化土壤上,推广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同时配套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技术。 

  (1)土壤调理技术。采用生石灰或贝壳粉类碱性(弱碱性)土壤调理剂进行酸化改良。具体用量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强弱和质地类型确定,土壤pH值越低用量越大,质地越粘用量越大。一般生石灰亩用量50100公斤,其他商品类土壤调理剂80120公斤。生石灰要经过粉碎,使用粒径小于0.25毫米,即通过60目筛。选择无风天气,在耕翻前人工撒施或农用喷粉机喷施,力求均匀,并尽快耕翻。商品类土壤调理剂的使用参照产品说明。 

  (2)施用有机肥技术。有机肥种类应以高碳氮比有机肥为主,如以秸秆、牛粪、羊粪类有机原料制成的有机肥。具体用量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习惯、作物目标产量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胶东地区粮田每亩施用量为300公斤左右。 

  (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田间试验、农户调查等制订施肥建议,指导农户科学选肥、平衡施肥。将普通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改为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钾元素的补充提倡通过使用草木灰等有机肥料。重点推广缓控释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4)秸秆还田技术。根据作物种类、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秸秆还田方式,如机械粉碎还田、堆沤腐熟还田等。 

  2.果园土壤酸化改良技术模式 

  在胶东地区果园酸化土壤上,推广果园生草、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1)果园生草技术。通过在果园种植鼠茅草等有益型绿肥植物,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抑制有害杂草,提高果品品质。以鼠茅草种植为例,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选择土壤墒情适宜时(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85%),以撒播形式播种。播种前将鼠茅草种子和细沙按1:10的比例混合均匀,每亩播种量在1.01.5公斤。春季结合果树浇水或降雨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使其返青生长。 

  (2)土壤调理技术。采用生石灰或贝壳粉类碱性(弱碱性)土壤调理剂进行酸化改良。具体用量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强弱确定,一般生石灰亩用量100150公斤,其他商品类土壤调理剂200公斤。生石灰要经过粉碎,使用粒径小于0.25毫米,即通过60目筛。果园冬、春季施用为好,使用时果树叶片应该干爽,不挂露水。将生石灰撒于果树树盘地表,再钎翻入土,施入后应立即灌水。商品类土壤调理剂的使用参照产品说明。 

  (3)施用商品有机肥技术。施用以秸秆、牛粪、羊粪类高碳氮比有机原料制成的高碳有机肥。具体用量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习惯、作物目标产量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果园每亩施用量为500公斤左右。 

  (4)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水源类型、水质、地形、果园面积等,选择适当的微灌施肥设备。根据果树需水需肥规律,制定并实施灌溉施肥制度。 

  3.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技术模式 

  在设施蔬菜地中,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轮作换茬等,调节土壤及设施环境,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程度。 

  (1)施用有机肥技术。施用高碳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等功能性有机肥,尽量减少鸡粪等高氮有机肥投入,以改善设施蔬菜地土壤碳氮比,疏松土壤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具体用量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习惯、作物目标产量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设施蔬菜地每亩施用功能性有机肥1000公斤左右。 

  (2)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园区面积、形状、种植作物以及水源情况等,选择建设安装适宜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并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制定并实施灌溉施肥制度。 

  (3)其他配套技术。配套实施填闲作物、撤膜淋雨、土壤调理消毒等技术。 

  4.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模式 

  (1)推广源头防控技术。一是在矿场、冶炼厂、发电厂等重金属主要污染点源与农田之间,修建植物隔离带或人工湿地缓冲带,种植超富集植物或景观植物,阻隔重金属对农田的冲击;二是在污水灌溉区建设上游灌溉水源引流、地下水替代等工程,实现污灌水体的替代;三是实行农业投入品准入管理,严禁施用重金属超标的化学投入品和有机肥。 

  (2)加大土壤pH值调控。针对酸性土壤,采用生石灰或贝壳粉类碱性(弱碱性)土壤调理剂进行酸化改良。具体用量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强弱和质地类型确定。 

  (3)开展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在耕地前将钝化剂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进行旋耕,使钝化剂均匀混入表层土壤。选择以固化吸附为主要作用机制的商品钝化剂产品,用量根据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确定。 

  (4)筛选重金属低积累作物种植。通过试验筛选重金属低累积作物品种,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确保农产品质量达标。重污染地区可通过改变种植制度,调整种植作物种类和轮作方式,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或与可食农产品轮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重点任务 

  在土壤酸化和设施蔬菜地退化重点区域,针对土壤酸化和退化的原因、特点及发生程度,因地制宜实施土壤酸化改良和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两项重点任务。重金属污染区要切断重金属污染源头,开展重金属修复试验和修复示范。 

  1.土壤酸化改良 

  (1)区域布局。重点在胶东土壤酸化区实施酸化改良项目。该区域包括烟台、威海、日照、临沂4个地市,涉及19个县(市、区)。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年均降水量700毫米,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和果树,果树种植面积占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苹果种植面积占到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近年来,该区土壤酸化趋势日益加剧,果树及大田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2)建设内容。项目5年累计建设面积1010万亩,其中粮田830万亩,果园180万亩。在胶东土壤酸化区的粮田和果园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模式,结合项目区实际加以调整,形成适合当地的主推技术模式并分年度分步骤进行推广。通过政府引导、适当补贴的形式,重点扶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土壤改良技术。建设一批成规模、见效益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自发参与。同时要安排效果对比试验,建立实施效果监测点,通过测定土壤pH、容重、有机质、速效养分等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品质变化情况,综合评价项目取得的成效。 

  (3)建设标准。完成土壤酸化改良面积440万亩,其中粮田360万亩,果园80万亩。项目区土壤pH达到5.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实现粮油作物、果品减损增产20%以上。 

  2.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 

  (1)区域布局。重点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实施土壤退化修复项目。该区域包括济南、淄博、潍坊、聊城等地区,涉及55个县(市、区)。由于良好的土壤条件、丰富的水源及农民传统的种植技术特长,本区设施蔬菜发展早、种植面积大,已成为当地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设施栽培尤其是日光温室,栽培环境的封闭性以及栽培管理上的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施肥量、高灌水量以及连作重茬,导致土壤板结、盐分累积及土传病害加重,降低了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建设内容。项目5年累计建设面积360万亩。在设施蔬菜集中种植区,采取相应的技术模式,结合项目区实际加以调整,形成适合当地的主推技术模式并分年度分步骤进行推广。其中,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安排在土壤退化较严重(中度盐渍化以上)区域推广。通过政府引导、适当补贴的形式,重点扶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技术。建设一批成规模、见效益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自发参与。同时要安排效果对比试验,建立实施效果监测点,通过测定土壤pH、容重、有机质、速效养分、水溶性盐等理化性状变化及作物产量、品质变化情况,综合评价项目取得的成效。 

  (3)建设标准。完成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面积180万亩。项目区设施蔬菜地土壤有机质提升0.2 g/kg以上,消除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容重下降5%,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实现蔬菜减损增产20%以上。 

  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1)区域布局。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结果,按污染程度、区域农业布局、区域生态敏感程度等,选择27个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县(市、区)区域建立污染修复示范区,项目实施区域耕地面积7.5万亩。 

  (2)建设内容。根据普查情况,对污染区开展加密监测,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具体分析污染区污染类型、污染成因、污染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技术模式进行修复,同时安排小面积多模式修复试验,形成适合当地的主推技术模式并分年度分步骤进行推广。建立修复效果监测点,通过测定土壤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以及农产品产量、质量变化情况,综合评价项目取得的成效。 

  (3)建设标准。完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面积7.5万亩,污染修复区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降低60%以上,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四)进度安排 

  项目分两个阶段安排实施,第一阶段为2016-2017年底,第二阶段为2018-2020年底。 

  1.2016-2017年底 

  2016年:实施土壤酸化改良面积200万亩,完成改良面积50万亩;实施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面积50万亩,完成修复面积20万亩。每个项目县分别设立改良修复示范区,建立实施效果监测点,并安排效果对比试验。对重金属污染区域开展土壤加密监测及农产品对位监测,确定污染区域分布范围。 

  2017年:实施土壤酸化改良面积230万亩(含2016年未完成改良面积150万亩,新增实施面积80万亩,下同),完成改良面积60万亩;实施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面积60万亩(含2016年未完成修复面积30万亩,新增实施面积30万亩,下同),完成修复面积25万亩。布置重金属污染小面积多模式修复试验,建立修复试验示范区1.0万亩。年底前开展项目中期督导与检查。 

  2.2018-2020年底  

  2018年:实施土壤酸化改良面积270万亩(新增实施面积100万亩),完成改良面积100万亩;实施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面积85万亩(新增实施面积50万亩),完成修复面积30万亩。根据各地重金属修复试验形成的主推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面积2.5万亩。 

  2019年:实施土壤酸化改良面积230万亩(新增实施面积60万亩),完成改良面积150万亩;实施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面积105万亩(新增实施面积50万亩),完成修复面积45万亩。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面积2.5万亩。 

  2020年:实施土壤酸化改良面积80万亩,完成改良面积80万亩;实施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面积60万亩,完成修复面积60万亩。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面积1.5万亩。各项目县进行项目总结,省、市组织开展项目验收。 

  (五)预期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可实现粮油作物、果品减损增产20%,按5年累计完成改良粮田960万亩、果园210万亩计算,直接经济效益达58.3亿元完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面积18万亩,每亩年挽回经济损失600元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约1.1亿元。总经济效益可达121亿元。 ;蔬菜减损增产20%,按5年累计完成改良面积440万亩计算,直接经济效益达61.6亿多元。按累计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示范推广和宣传带动,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农户自觉自愿接受和使用新技术、新产品,转变农民传统耕作和施肥习惯,种地养地并重,自发进行耕地土壤的培肥与改良,推动耕地质量的持续提升,对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3.生态效益。通过土壤改良修复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能力,增强作物抗逆减灾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用量,降低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有效减轻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土壤改良修复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要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各项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制定年度计划并强化考核和监督。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协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落实意见,督促和指导地市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二)强化技术指导,确保实施效果。成立由产学研等相关单位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负责指导项目县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效果验证方案。项目实施期间,要经常到现场检查督导项目实施情况,指导建立健全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构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典型区域设置长期定位监测点。项目承担单位要组成专门的技术队伍,到村到户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土壤改良和修复效果验证工作,及时总结改良修复模式、技术参数及改良修复效果,完善改良修复技术体系。 

  (三)健全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效益。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明确职能分工,加强协同配合,抓好项目各项措施的落实。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强化资金使用监管,项目县要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和封闭运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四)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多方参与。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属于公益性、基础性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相关项目和资金整合及投入力度,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多渠道融资,逐步建立政府补贴、农民自投、社会资金参与的“三位一体”长效投入机制。 

  (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土壤改良修复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支持耕地质量建设的良好氛围。着力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亮点工程,扩大示范引领效果和社会影响。建立信息发布、情况通报和项目公示制度,让农民知情,让社会监督,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使耕地质量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附表 

  山东省土壤改良修复区划表 

项目任务 

县(市、区)名单 

土壤酸化改良 

19个县(市、区) 

烟台市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龙口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威海市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临沂市河东区、莒南县、临沭县。 

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 

55个县(市、区) 

济南市历城区、济阳县、商河县、章丘市,淄博市临淄区、周村区、高青县,枣庄市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广饶县,临朐县、昌乐县、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邹城市,泰安市岱岳区、宁阳县、新泰市、肥城市,莒县,沂南县、郯城县、兰陵县、费县,德州市陵城区、宁津县、临邑县、齐河县、平原县、禹城市,聊城市东昌府区、阳谷县、莘县、茌平县、东阿县、冠县,惠民县、博兴县、邹平县,菏泽市牡丹区、曹县、单县、成武县、巨野县、定陶县。 

  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因保密原因,区划不予公布。 


  土壤酸化改良分县(市、区)任务分配表 

  单位:万亩 

 

县(市、区) 

土壤酸化面积 

2020年完成改良面积 

分期任务 

2016-2017 

2018-2020 

耕地 

果园 

耕地 

果园 

山东省(不含青岛市) 

 

659 

440 

90 

20 

270 

60 

烟台市 

合计 

244.19 

163.06 

26.81 

13.96 

80.43 

41.86 

福山区 

5.71 

3.81 

0.38 

0.57 

1.15 

1.71 

牟平区 

48.37 

32.29 

5.54 

2.53 

16.63 

7.59 

莱山区 

6.34 

4.23 

0.65 

0.41 

1.94 

1.23 

龙口市 

3.97 

2.66 

0.19 

0.48 

0.56 

1.43 

莱州市 

17.32 

11.56 

2.56 

0.33 

7.69 

0.98 

蓬莱市 

18.05 

12.06 

1.53 

1.49 

4.58 

4.46 

招远市 

56.31 

37.60 

7.42 

1.98 

22.26 

5.94 

栖霞市 

67.78 

45.26 

5.53 

5.78 

16.59 

17.36 

海阳市 

20.34 

13.59 

3.01 

0.39 

9.03 

1.16 

威海市 

合计 

219.63 

146.58 

31.29 

5.34 

93.90 

16.05 

环翠区 

26.00 

17.34 

3.68 

0.65 

11.05 

1.96 

文登区 

53.96 

36.02 

8.00 

1.01 

23.99 

3.02 

荣成市 

60.76 

40.56 

8.96 

1.18 

26.89 

3.53 

乳山市 

78.91 

52.66 

10.65 

2.5 

31.97 

7.54 

日照市 

合计 

115.60 

77.18 

18.89 

0.41 

56.66 

1.22 

东港区 

46.08 

30.76 

7.69 

0 

23.07 

0 

岚山区 

33.07 

22.08 

5.52 

0 

16.56 

0 

五莲县 

36.45 

24.34 

5.68 

0.41 

17.03 

1.22 

临沂市 

合计 

79.64 

53.18 

13.01 

0.29 

39.01 

0.87 

河东区 

13.76 

9.19 

2.19 

0.11 

6.57 

0.32 

莒南县 

62.01 

41.4 

10.17 

0.18 

30.50 

0.55 

临沭县 

3.87 

2.59 

0.65 

0 

1.94 

0 


  设施蔬菜地退化修复分县(市、区)任务分配表 

  单位:万亩 

地市 

县(市、区) 

2020年完成改良面积 

分期任务 

2016-2017 

2018-2020 

山东省 

(不含青岛市) 

 

180 

45 

135 

济南市 

合计 

7.62 

1.91 

5.71 

历城区 

0.96 

0.24 

0.72 

济阳县 

4.66 

1.17 

3.49 

商河县 

1.09 

0.27 

0.82 

章丘市 

0.91 

0.23 

0.68 

淄博市 

合计 

5.89 

1.47 

4.42 

临淄区 

2.64 

0.66 

1.98 

周村区 

1.72 

0.43 

1.29 

高青县 

1.53 

0.38 

1.15 

枣庄市 

合计 

4.28 

1.06 

3.22 

峄城区 

1.84 

0.46 

1.38 

台儿庄区 

0.84 

0.21 

0.63 

山亭区 

0.58 

0.14 

0.44 

滕州市 

1.02 

0.25 

0.77 

东营市 

广饶县 

1.82 

0.45 

1.37 

潍坊市 

合计 

39.72 

9.94 

29.78 

临朐县 

1.92 

0.48 

1.44 

昌乐县 

8.97 

2.25 

6.72 

青州市 

10.38 

2.59 

7.79 

诸城市 

1.3 

0.32 

0.98 

寿光市 

13.51 

3.39 

10.12 

安丘市 

2.12 

0.53 

1.59 

高密市 

1.52 

0.38 

1.14 

济宁市 

合计 

7.28 

1.81 

5.47 

任城区 

0.72 

0.18 

0.54 

金乡县 

1.02 

0.25 

0.77 

汶上县 

1.08 

0.27 

0.81 

泗水县 

2.61 

0.65 

1.96 

梁山县 

0.96 

0.24 

0.72 

邹城市 

0.89 

0.22 

0.67 

泰安市 

合计 

16.84 

4.21 

12.63 

岱岳区 

8.92 

2.23 

6.69 

宁阳县 

2.09 

0.52 

1.57 

新泰市 

3.31 

0.83 

2.48 

肥城市 

2.52 

0.63 

1.89 

地市 

县(市、区) 

2020年完成改良面积 

分期任务 

2016-2017 

2018-2020 

日照市 

莒县 

1.99 

0.5 

1.49 

临沂市 

合计 

15.58 

3.89 

11.69 

沂南县 

5.2 

1.3 

3.9 

郯城县 

1.35 

0.34 

1.01 

兰陵县 

7.48 

1.87 

5.61 

费县 

1.55 

0.38 

1.17 

德州市 

合计 

25.86 

6.47 

19.39 

陵城区 

7.48 

1.87 

5.61 

宁津县 

0.84 

0.21 

0.63 

临邑县 

3.31 

0.83 

2.48 

齐河县 

4.41 

1.1 

3.31 

平原县 

4.16 

1.04 

3.12 

禹城市 

5.66 

1.42 

4.24 

聊城市 

合计 

33.70 

8.44 

25.26 

东昌府区 

6.45 

1.62 

4.83 

阳谷县 

3.48 

0.87 

2.61 

莘县 

13.44 

3.36 

10.08 

茌平县 

4.1 

1.03 

3.07 

东阿县 

2.08 

0.52 

1.56 

冠县 

4.15 

1.04 

3.11 

滨州市 

合计 

3.77 

0.95 

2.82 

惠民县 

1.95 

0.49 

1.46 

博兴县 

1.2 

0.3 

0.9 

邹平县 

0.62 

0.16 

0.46 

菏泽市 

合计 

15.65 

3.90 

11.75 

牡丹区 

4.69 

1.17 

3.52 

曹县 

1.32 

0.33 

0.99 

单县 

1.74 

0.43 

1.31 

成武县 

2.02 

0.5 

1.52 

巨野县 

2.28 

0.57 

1.71 

定陶县 

3.6 

0.9 

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