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棋与兵法三十六计

 湖北十堰重庆李 2017-10-03





      三十六计,语出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曰:「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此语后世赓相沿用,演为成语典故,譬如:宋·惠洪《冷斋夜话》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词。及明末清初,有高人博采群书,《三十六计》出焉,著者为何人至今已难确考。夫为今日,笔者借古之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命意“围棋三十六策”,故曰:「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围棋三十六计,分为六套:围棋胜战计,亢龙有悔也;围棋敌战计,或跃于渊也;围棋攻战计,飞龙在天也;围棋混战计,见龙在野也;围棋并战计,终日乾乾也;围棋败战计,潜龙勿用也。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这前三套乃处于优势棋局所用之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这后三套乃棋局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列表如下:


    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赋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苦肉计、反间计

                  连环计、走为上




      棋牌运动,隐喻了“三十六计”的全部棋牌运动。这些兵家谋略化用到围棋领域,不止是围棋棋力、围棋战术等单纯的浅层次问题,而是围棋千变万化的、无一定之规的、大谋如何变通的问题。


      怎样记忆“围棋三十六计”,可借助一位学者的诗,把三十六计每取一字并依次成诗,全诗共八句,除了首句“檀公策”三字指人以外,其他字字皆为一策,每句诗对应的计策条目依序为:

1.金玉檀公策〔金蝉脱壳、抛砖引玉〕;

2.借以擒劫贼〔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

3.鱼蛇海间笑〔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

4.羊虎桃桑隔〔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5.树暗走痴故〔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

6.釜空苦远客〔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

7.屋梁有美尸〔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

8.击魏连伐虢〔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围棋胜战计,乃倨傲者所忌讳也;围棋敌战计,乃黑白二子势均力敌之态势也;围棋攻战计,乃攻击之谋也;围棋混战计,乃乱局取象也;围棋并战计,乃合纵连横之略也;围棋败战计,乃败军态势之际如何做死活题也。围棋的本质是一种以争胜负为目的竞技游戏,但是实际更是一门军事指挥艺术,与其说竞争与胜负是围棋的运算机理,不如说怎样谋取胜利的和谐乃围棋的灵魂。棋法,兵法也,棋道,兵道也。围棋是一招一招棋的积累,来达到最高的效力,围棋黑白两方的胜负是一粒粒积累的结果,围棋最重要战术无非就是攻击和防守,攻击乃处于优势,当用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也,防守乃处于防御的劣势,必用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也,攻防之术交互运用使围棋的战术异常丰富,进而造成棋局的纵身感。故此,围棋三十六计所覆盖的战术的集合体,都是围绕着攻防这个主题来进行的。但围棋中的攻防战术,不存在什么是最好的招势,只能说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计”合适。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古代兵书的谋略思想,均可以运用围棋对弈过程中。军事家需要谋略,而围棋手更需要谋略,一局棋从第一手棋子落下之前,空荡荡的棋盘就开始了谋略的较量,对局以运筹帷幄,决胜于每时每刻精准的判断,以做劫、缠绕攻击、养大、先捞后洗、脱先、转换、打入、侵消等战术交织起攻防结构,棋理棋道就博大精深了。围棋,雅称以“手谈”“坐隐”“忘忧”“烂柯”等等,然则执子凝思轻摇折扇的时候,又充溢着多少谋与计。这正是围棋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的一个特征。


围棋文化知识大讲堂Class29

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期王炼师不至》 秦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