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南新仓在元明清三朝的规模,看北京和京杭大运河,六百年的发展

 daixh3 2017-10-03

古代社会没有汽车,没有高铁,人们出行大多乘坐马车或者步行,翻山越岭,出一趟远门动辄一年半载都是再不平常不过的事。渐渐地,人们发现河流也是可以用来利用的,乘船出行比陆路平稳不说,还可以承载更多的货物,假如顺风顺水,一天甚至可以航行几百里,实在是人们出行方式的一大飞跃。

然而,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长江、黄河、淮河等河流多是东西走向,南北交流仍然享受不到河流带来的便利。怎么办呢?这当然难不倒我们的祖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开凿运河的记录,比如沟通黄淮的鸿沟,还有后来曹操开凿的白沟。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不被人们所熟知。

我们熟悉的大运河,严格来讲共有两条,一个是隋唐大运河,一个是京杭运河。它们的开凿时间不同,地理形态也不尽相同。隋唐大运河为隋炀帝时期建成,至南宋末年河道淤塞衰败,共计运行了五百余年。取而代之的则是京杭大运河,元朝建立后,建都北京,北京人口急剧增多,与南方产粮区又相距太远,传统的陆路运输根本无法承受京城的人口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元朝

为了开凿运河,元朝专门组织水利方面的专家对南北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做了详尽的考察,有人建议说,可以采取疏通隋唐运河的方式,省去重新开凿的资金。但隋唐运河的起点为扬州,从扬州首先要途经安徽,河南,到达洛阳,然后才能北上经河北,入海河,到达涿郡。

隋唐运河主要还是东西走向的运河,南北只是为了辅助东西,假如采用这种方式,无形之中给南粮北运增加了许多的负担。最终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力排众议,决定把隋唐运河拦腰取直,重新开凿三段河道,建成了北达通州,南到杭州的大运河,比隋唐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的距离,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

起初,南方的粮食由京杭运河运抵通州,然后卸船再用马车运到大都城下,通州到大都城的距离大概在二十五公里左右,陆路运输,非常不便。为了方便货物运输,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又开凿了一条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这样一来,南方的货物便可直抵大都城的积水潭码头。元世祖忽必烈欣然将这段运河赐名为通惠河。

通惠河开通后,原来通州地区用来储备粮食的粮仓大多废弃,在大都城内新建了一批更大的粮仓。粮仓的选址对地形要求非常严格,首先必须距运河较近,方便货物的运输、装卸。其次为了防止粮食的霉变,必须选在地势较高而且通风良好的地带。北京的东部就是这样一个地形绝佳的场所,那里聚集了大小五十余座粮仓,北太仓便是其中一座。

明朝

明朝早期因建都南京,南粮北运暂时停滞,北方河段也被部分废弃。但随着朱棣迁都北京,北京城又重现了元大都的繁华。永乐九年,朱棣征发三十万民工疏通了元代的河道,重新开始了南粮北运。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抵北京,现有的粮仓已经无法满足京城的储量要求。

南新仓就是这一时期,在元朝北太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担负了大米,豆类等军粮的储存。明朝实行军卫制度,官仓只供军需,不能民用,由军人专门守卫,南新仓为中心仓,下面还有八个卫仓,军粮都由南新仓统一管理调度。明朝的南新仓规模极大,大约可以储存一亿斤军粮。

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南新仓的仓廒建筑十分规范,仓为统称,廒为粮食储藏单位,每三间粮库为一廒,廒门上标注详细的名称代号,每个仓储环节都由专人负责打理,如果出了问题很快就会追溯到责任人。仓廒的修建全部采用军事标准,砖瓦都由各地方专门定制,砖来自山东,瓦产自山西,房屋所用木料则来自四川、湖南的深山之中。

由于仓储量极大,如何保障粮食不会霉变就成了储藏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粮库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场所外,仓廒的修筑也是严苛至极的,仓廒地下都建有周密的排水网络,地基为三层夯土筑成,为了防潮,首先将地面撒上厚厚的石灰层,然后铺上严丝合缝的青砖,再铺一层吸水性能极好的木板。墙壁都设有通风口,顶部为厚厚的防护层,既可防潮,又能保证恒温。为了防止鸟类啄蛀,还有罩了一层竹篾编制的粘鸟网。

仓廒外设有警示楼,巡查楼,都有专人执勤把守,再有官厅,大堂,为管理人员办公之所,土地庙,关帝庙为祭祀场所,水井为防火水源,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清朝

时间到了清朝,统治者基本沿用了明朝的规制,对运河的利用也和明朝大体相同。康熙皇帝继位后,曾把三件大事写在了紫禁城的柱子上,三藩、河务、漕运。康熙历时八年平定三藩,但河务和漕运却成了康熙一辈子都不敢掉以轻心的两件大事。

清朝时期的京杭大运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运河两岸繁华城市拔地而起。特别是康熙四十五年,大范围疏通运河后,康熙特旨民船可以往返于通惠河上,一时之间呈现了千帆竞渡,飞挽东南的壮丽景象。康乾盛世时期,北京城的人口稠密程度,经济文化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京仓的存储规模不得不再次扩大,清初时期南新仓有廒四十六座,到了康熙时期增加到五十六座,雍正时期为六十五座,乾隆时期为六十六座,至清末光绪时期,南新仓仓廒数量达到了七十六座,规模之大,实属全国之最。

清朝末年,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人的入侵,给中国的漕运制度带来了挑战。随着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兴起,漕运渐渐衰落了。1904年漕运总督被撤销,1905年漕运制度被彻底废止,1911年,随着京浦路通车,京杭大运河的地位一落千丈,京城的粮仓也大多废弃,成了用来储藏军火的库房。

今天

如今的南新仓既有浓厚的历史风貌,也有繁华的现代景致,当你来到北京感受这座古老城市曾经的辉煌时,南新仓将会带给你不同于八达岭、颐和园的别样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