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0多年前的贵族家宴竟然如此奢靡

 悠然一笑. 2017-10-03





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展现了古代名流的家宴是什么样的。原本缘起于一次很幼稚的间谍活动,没想到却成就了一副千古名画。这场夜宴以纸醉金迷形容并不为过,从家具、乐舞、衣冠服饰到礼仪等等方面,细节丰富,这可能也是绘画史里信息量最大、最意味深长的一场夜宴图……点开视频,请观看《看画,就是玩儿》。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幅画叫《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南唐的作品。

 

为什么要讲这幅画呢,因为这幅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的用途很特殊,它并不是一幅简单的画,而是一幅——谍战照

 

简单地说,它记录了一场暗流汹涌的政治夜宴(不是冯小刚拍过的那个)。

 

几千年甚至几百年前是没有照相机的,人呢,只有依靠画笔来记录,画画不止是艺术,更是一种记录。《清明上河图》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成为全民爆款?除了因为它够老,还有就是人通过这幅画能清晰地看到当时的汴梁城是什么样,人怎么过日子,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说到底吧,人类就是视觉动物,没有比视觉来得更直接更刺激。

 

那么,《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是怎样诞生的呢?这要从南唐后主李煜说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是他。

 

李煜当了皇帝之后,觉得自己不能光写这些东西,也得做点什么,比如铲除坏人,建立起自己的帮手和心腹团队。韩熙载侍奉过李煜的父亲和哥哥两任皇帝,是前朝老臣,不过谁知道他会不会对自己也忠诚呢?也许这种老臣,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反而是个麻烦呢?

 

听说韩熙载经常在家里摆酒席,夜夜笙歌,谁知道是不是在秘密集会呢?李煜就想考察考察他,派了两个画师去韩熙载家里做客,要把看到的一切都画下来。没想到这次很幼稚的间谍活动,却成就了一副千古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虽然只是个画师,不怎么参与政治,但他对目前南唐的局势和韩熙载的为人很清楚,这幅画承载了重要的信息,一个微小的细节都牵扯到南唐的命运,可谓是一幅画定乾坤。

 

全画以典型中国式叙事性连环长卷方式展开,分为五个场景,并用床塌、屏风这种大型家具来区隔,每一个部分都以主人韩熙载为主角。 

第一段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目光望向前方,和宾客一起欣赏一个女子弹琵琶,大家的视线都投向女子的琵琶。那时候椅子都是木头上盖块布,坐一晚上大概不会很舒服。 


第二段韩熙载换了便服,手拿鼓槌,正在打鼓。周围有人用手打拍子,有人拍板子,配合一个女子的舞蹈。令人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个和尚,可以看出韩熙载结交范围之广。 


第三段韩熙载回到床榻上,玩累了稍作休息,一位侍女捧着水盆,让他洗手。请注意屏风上的那两坨红色的图案不是屏风的图案,而是乾隆的印章!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到此一游”,这两枚印章分别是“古稀天子”和“太上皇帝”。这说明是他退位当太上皇的时候干的,也是闲得发疯,只有他才能干出把印章盖在画心上还洋洋得意这种事。 



第四段韩熙载坐在椅子上,听着歌舞伎们箫笛合奏。 


第五段宴会即将结束,宾客们都酩酊大醉和歌姬们调笑,只有韩熙载孤零零一个人,依旧一脸忧郁,右手拿着鼓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韩熙载夜宴图》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歌舞升平,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每个人的表情、姿态都跃然纸上,音乐声好像远远地飘了过来,最重要的是,一群高高兴兴的人中间,坐了个嘴角耷拉着,眼睛也耷拉着的老人,深沉、抑郁,心事重重。

 

两位画师都交出了自己的作业,周文矩的那幅画已经失传。看过顾闳中这幅“间谍图”后,李煜认为韩熙载胸无大志,就放过了他。

 

南唐面对北宋这个强敌,苦苦撑了十五年,李煜甚至用佛教念咒希望击退宋军,最后还是被赵匡胤俘虏,押回北方软禁起来。其实待遇不错,可是李煜毕竟是个诗人,天天想着写亡国诗。

 

公元978年七月初七是李煜42岁生日,他写出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宋太宗知道以后气坏了,派人送去一壶毒酒。

 

乾隆初年,这幅画从私家收藏转入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后来被张大千买回来,带到香港。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周总理派人从香港购回,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不过也不是什么时候去就能看到它的。这幅画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每次打开都有可能掉渣,对国宝的损害非常大。所以想看这幅画的,就好好看视频吧!



视频解说:马菁菁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

马菁菁 著


马菁菁,出生于艺术世家,从小受长辈影响,自幼习画。带着一些年轻人的叛逆,不愿墨守成规、袭人故智,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几年学习下来的看画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仿若一次古画世界的奇妙探险,八卦迭出、妙趣横生。但作为一个本身画水墨的画者,尊重古人的技艺是一切的开端,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和底线,虽是妙趣,却也未敢妄言,在研读细节的过程中,梳理笔法技艺的变化、扯出画家的八卦趣闻、不知不觉中掌握手撕假画的“武功秘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