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预告:《大家小传》——21位中国音乐学家鲜为人知的学术之旅

 Abc董 2017-10-03

作者:郭昕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郭昕,1987年出生于北京,先后于首都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曾受聘为《音乐时空》杂志社特约编辑,累计发表文章60余篇,近40万字。主要论文有《20世纪美国第三潮流音乐结构史初探》,原载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库《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5年第5期。



郭昕


    


这本集子是作者郭昕对二十几位音乐学家的采访记录,涉及专业的领域有中国传统音乐、中外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世界音乐、音乐理论研究等。采访对象基本上限于北京一地,而且,在我看来,采访对象也不像是事先经过仔细斟酌以后选定的,因为还有很多有代表性的音乐学家,没有被包括进来。


既然是采访,有问有答,有一定的即兴成分,可能不像文字形态的东西那么严密、完整。尽管如此,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音乐学术领域一部分学者的经历、思索、业绩、感悟等等,也许会给读者以某些启迪。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机遇、天分和成就。但是,他们对音乐学术的敬业精神我想还是很一致的,都在为中国的音乐学事业进行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把一个个零散的采访记录结集起来,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从中至少可以看出我们国家这些年来音乐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有那么多人,在那么多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可以这样说,现在是建国以来音乐学发展的最好时期。无论是队伍还是成果都达到了空前规模。


采访对象几乎都来自全国艺术院校或艺术研究机构,尤其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音乐学系。这不禁使我想起建系初期的情景,人数很少,很多学科没有建立。与今日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作为20世纪60年代初该院音乐学系第一届毕业生,见证了这六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每当想起这些就禁不住感慨万千,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一生的心血。这种时候,也会更加想念当年的系主任、如今移居北欧,103岁高龄的张洪岛先生,还有,在他领导下、参与建系但已离我们而去的廖辅叔、蓝玉崧、陈宗群、汪毓和等前辈音乐学家。饮水思源。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更多地被记录下来,不仅值得我们今天学习,也是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感谢郭昕对音乐学界学者所做的采访工作。她的勤奋、敏捷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为序!


                                                                  钟子林       

                              2016年12月于中央音乐学院

钟子林


目  录

01草原翠绿 民歌大美——乌兰杰访谈录

02走向田野 走向边疆——田联韬访谈录

03德奥音乐学的传播者——刘经树访谈录

04鼓语:北纬四十度以北——刘桂腾访谈录

05音乐之缘——安平访谈录

06春风化雨种桃李俭以养德育人才——何振京访谈录

07永保好奇心 常探新领域——陈自明访谈录

08博物洽闻 教学相长——余志刚访谈录

09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杨民康访谈录

10音乐与文化:中西民族音乐学之比较——张伯瑜访谈录

11敢立潮头 勇为人先:郑英烈访谈录

12在信达雅山路上的攀登者——金经言访谈录

13抛光养晦 厚积薄发——孟维平访谈录

14摸着石头过河——和云峰的治学理念与方法

15虚怀若谷 海纳百川——钟子林访谈录

16问道传统——袁静芳访谈录

17生有涯 知无涯——秦序访谈录

18远遁山野,谛听生命——黄凌飞访谈录

19人写 写人 为人写——《炎黄风情》国交音乐会后访鲍元恺

20聊聊百年中国钢琴音乐——蒲方访谈录

21在追问中不断求索——樊祖荫访谈录

 

后    记

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我为贵州省文联主办的半月刊《音乐时空》撰稿,连续发表数十篇音乐领域名家、学者访谈,文章涉及音乐学理论、演奏、指挥、作曲等。首先选择音乐学领域的专访文章结集出版,主要缘于我的专业方向与学习历程。


自十五岁拜入启蒙恩师、中国音乐史学家孟维平教授门下,十余年来深受教诲;读研期间,于中央音乐学院旁听,有幸结识授业恩师、西方音乐史学家刘经树教授。两位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成为我人生与学术道路上的榜样与指路明灯。诚如于润洋先生所言:“音乐学同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不同,它毕竟是一项寂寞的事业。这里永远不会有什么令人瞩目的社会效应,更不会有任何经济效益,也命中注定不会有多少人去真正关注它……”对此,我的感触颇深,故而,音乐学领域专家学者的采访,便成了重中之重。


受命初期,音乐史学家无疑是我最关注的焦点。直至机缘巧合,结识人生中的第三位恩师、民族音乐学家和云峰教授,在他无私的帮助与指导下,为我开启了一片新的学术视野,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研究的专家学者随即成为我关注的又一重点。


由于本人长居北京,因此,采访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及首都师范大学等几所在京音乐院校和艺术研究机构。而对书中四位京外学者:郑英烈教授、鲍元恺教授、刘桂腾教授与黄凌飞教授的采访,均通过网络进行,并最终成稿。


全书收录的21篇中国音乐学家访谈录,包括何振京、田联韬、陈自明、郑英烈、钟子林、袁静芳等年过耄耋的学界泰斗;乌兰杰、樊祖荫、鲍元恺、秦序等古稀之年的学术大家;刘经树、余志刚、金经言、杨民康、刘桂腾、孟维平、张伯瑜、和云峰、安平、蒲方、黄凌飞等当今学术界的中流砥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将作为音乐理论家的郑英烈教授专访也收录文集中,是受到钟子林先生的启发:“音乐理论研究是音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陈自明先生的专访恰逢《音乐时空》更改刊名过程中没有发表以外,其余20篇均已正式见刊,为了本文集的出版,对原文重新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修订和增补。文集目录按照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对于诸位音乐学家的访谈主旨,灵感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办的“中国著名音乐学家系列讲座——音乐学研究方法与治学理念”。2013年,我曾多次在中央音乐学院聆听此系列讲座,被讲座专家丰富的学术经历深深吸引。于是决定以口述史的方式,力求真实地反映受访学者背后的故事。


两年来的访谈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怀着朝圣般的敬畏之心,收获了满满的关怀与温暖。何振京先生热情地帮我联系多位音乐学家、作曲家、演奏家接受采访;田联韬先生的新书《走向雪域高原》出版,第一时间签赠与我;陈自明先生在其夫人住院期间仍坚持为我修改稿件,得知刊物改版无法发表后,非但没有责怪,还主动邀请我观看墨西哥马里阿契乐队的精彩演出;采访结束,钟子林先生执意送我到电梯间,直到电梯门缓缓关闭。在后来的日子里,钟先生对我的研究方向与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专业意见。作为西方音乐史专业的学生,能够请到钟先生为本书撰写序言,对我来说,更是莫大的荣幸。


在此,感谢每一位接受我采访的老师,他们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丰硕的研究成果,还有严谨的治学理念与高尚的处世品格。愿他们的精神能够发扬光大,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感谢鲍元恺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不用说,作为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他,在音乐理论上的独到见识、深厚修养和缜密逻辑深受业内称许。前中央音乐学院赵院长亲自点将,借调他担任《音乐研究》的编辑工作并在此后担任《音乐研究》编委近20年。他还在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任教多年,深受师生爱戴。他也时常戏称自己为“半个音乐学家”。因此,也将他的访谈收录在本文集之中,旨在唤起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


感谢我的三位恩师。孟维平教授领我入门,培养出我对音乐学领域各个学科的广泛兴趣。在他主编的《名曲百首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中,我第一次公开发表文字,从此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刘经树教授对于我的专业西方音乐史研究起着极为重要的领航作用,我从几乎“零基础”的水平,到能够撰写出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论文《20世纪美国第三潮流音乐结构史初探》,其中饱含了他的心血。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未正式考入他的门下,但是他与师母舒平女士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坚定了考博的信念。和云峰教授毫无门第之见,让我跟随他的学生团队远赴新疆、云南、湖北等多地进行田野考察,并担任记录式原生歌舞乐《依古纳西》进京巡演(2015年10月)的执行助理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2016”(2016年11月)的艺术总监文案助理,我的学术生活因此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感谢我的好友们。原《音乐时空》编辑牛亚男对这些文章的顺利发表做出了巨大贡献,每期为我预留封面位置与充足版面、协调编辑部大小事宜,使我能够毫无顾忌地进行采访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赵倩博士,启发我将专访结集出版,并帮我联系出版事宜。鲍元恺老师的“御用摄影师”秦宏才(野熊)先生对本书封面设计提供的专业性意见。


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我的奶奶,多年来对我的无条件支持,为我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使我能够安心求学,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我的表妹臧雅然,以她哲学、艺术学双学位的独特视角,给我的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包括义务为我发表在《音乐时空》上的多篇专访设计排版。


感谢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音乐总监赵仲明教授,是他独具慧眼,才使本书得以成形。感谢责任编辑张红红女士,以及特约编辑赵培波老师对本书的校对、出版所做的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郭昕

2016年12月于北京


 

编辑:杨晶晶

国音爱乐

投稿及合作

guoyinaiyue2017@163.com

微信ID:digital-musi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