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音乐史学史专题学术研讨会''(二)

 星河岁月 2018-12-07

第一单元研讨会

 

主持人:赵玉卿教授

点评人:冯长春教授

 

洛秦教授发言

 

        洛秦教授的发言题目及内容  《中国音乐史学史的概念及其研究的意义》:

       1.缘起。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呼吁下,今天在此举行“中国音乐史学会专题研讨会”。我以“史学史研究”为第一次专题研讨会的主题,旨在倡导学科、学术发展关键在于需要不断思考研究的大方向和研究不断变迁的学术观念及方法,以便我们能够在已有传统的基础上更为全面、深入,特别是多元视角地来理解和认识问题。

       2.中国音乐史学史的议题,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音乐。音乐的声音或音声不是它的全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是在考察其存在的语境,以及与其产生的作用相结合的时候,才是具有意义的。2)音乐历史。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它的存在是因为我们与其有了对话才得以实现的。历史学家书写的文本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各类不同文本的历史著作问世,不仅是史料的更新、撰写体例的不同,而更是对于历史的认识与理解的不同。例如,杨荫浏于1952年出版的《中国音乐史纲》中没有曾侯乙编钟论述,因为1978年才发现曾侯乙墓。又如,“敦煌琵琶谱”要到1937年林谦三进行了研究之后,敦煌琵琶谱的解译研究拉开了序幕,至今依然为了“解密”敦煌琵琶谱,研究者们先后提出了多种“猜想”和“学说”阐释各自对其解译的合理性。最典型的是“黎锦晖”现象。靡靡之音的“黄色音乐家”如今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他的身价从“地狱”登上了“天堂”。因此,“重写音乐史”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一个敏感而又不得不说的话题”。因此,音乐历史是被发现的;音乐历史是被书写的;音乐历史是被阐释的。宽容、理解和接受各种治史的观念和方法,是接近历史本身的基本态度。3)音乐史学与音乐史学史。音乐史学,包括两个层面:①音乐历史的研究,目前大多都是此类成果。②音乐学术研究的历史性思考,其目的是考量各个音乐历史时期所呈现出来的规律、特征,特别是反映这些规律、特征的音乐文本及其相对应的学术性思考,它是一种对于中国音乐学术的历史性分析,这也是我们音乐史学史研究的核心。4)音乐史学研究的范式将是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的重点。书写范式不仅反映了各个音乐历史时期作者对于音乐对象的认识,对于音乐内容的表述,而且更体现了作者对于音乐历史发展理解的观念变化,对于音乐事项关联与其相应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不同解释。音乐史学史研究的书写范式应该注重以下两个特征:重过程、阐释性。

       3.总结。历史材料固然重要,但是史学观念更重要,没有特定的史学观念,所发现和整理的文献依然是素材,而历史研究的重点永远是书写。有什么样的书写范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呈现和理解。因此,音乐史学史研究和探讨的意义不仅是加深对于历史中的音乐的理解,而且更是对于中国音乐学术的历史性思考的历史梳理,以期促进和提升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品质。

        冯长春教授点评  在范式的书写方面,我们与西方音乐史著作的差距很大。洛秦老师的这个话题及思考,与其音乐史学实践相关。对于音乐史书写范式的阐释性,我也深有体会。深感我们在历史的阐释和史学的阐释方面,都要更加努力。洛老师刚才提到的对于黎锦晖和黎派音乐的历史评价与书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现在对历史的评价,和过去有一个很大的扭转。原因何在?正是阐释的问题。

 

郑祖襄教授发言

 

       郑祖襄教授的发言题目及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音乐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音乐史及其理论思考,和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相类似。因此,我们不能不吸取历史音乐学和体系音乐学的经验。1.音乐史与音乐史学:基本认识。对客观的音乐史实,有不尽相同的选择和不一样的分析研究。2.绝对性和相对性:理论特点。绝对性存在相对性之中。可以说,我们是通过相对性的音乐史学著作来认识音乐史学的绝对性。3.艺术与文化:音乐史学的主要论题。中国音乐史的音乐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也早有注意,用今天的话说,音乐史上的音乐心理学、音乐思想、音乐社会学的现象,在古书中也常有记录。4.时代影响:外部的作用。时代影响,有的时候十分强大。王光祈《中国音乐史》,明显受到了西方史学观念的影响。5.个人创造:内部的力量。个人的创造能力,虽然在时代大背景下会受到影响,却仍然有着个人的独创。6.经验和教训并存:价值的判断。音乐史学具有相对性,时过境迁后,对后人有经验和教训的作用。经验是:音乐史料进一步丰富;音乐史观念有所改变;本体分析水平有所提高;文化分析研究的水平有所深入;音乐史学研究成果有所发展。教训往往是:音乐史学观念的偏颇;音乐分析研究的不足。7.音乐史学之所以然:根本性的任务。具体包括:音乐著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的把握;音乐史家人物的把握;音乐史著述的把握。结语:音乐史史学史是中国音乐史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对音乐史自身及以往研究的反思和自省,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具有科学理性,推动者后人不断进取和发展。

        冯长春教授点评  我们能否摆脱自身的缺陷,能否摆脱时代的局限性,能否保持学术的独立性,都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在史材和史论两个方面。郑老师提到,历史是客观的,史学是主观的。这里涉及到史学理论的问题,都值得给以更深入的关注。

 

罗艺峰教授发言

 

        罗艺峰教授的发言题目及内容  《双向打开:当下中国音乐史学需要的新态势》:第一个打开:努力获得新的观念工具。观念不仅是抽象的,还是可以操作的。(一)中国音乐史上非汉族音乐的问题。“内亚-边疆”分析模式,可否成为中国音乐史研究的新视阈、新的观念工具呢?(二)另外的问题:1.为什么非汉族音乐文化天然就是中国的?2.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些非汉族音乐文化?(三)“内亚-边疆”范式。传统历史学一般把北方草原游牧族群描述为外来的干扰者,侵略者,这是中原视域的典型观点。如果引入内亚模式,就很可能从互动的历史动向来理解。只有把观念工具,转化为实证操作,把材料视野建立为具体课题,才可能进入历史书写。第二个打开:获取新的文献视野。(四)礼乐问题讨论百年的文献遗漏。如,孔颖达、杨简、王夫之等都没有进入讨论。杨简《慈湖乐论》,是对传统礼乐的批判。通过这类文献发现,千年来,在儒学内部,一直存在着自我更新的思想动力,存在着活跃的思想批判,非所谓固化、僵化的概论教科书判断所能认识的。(五)礼学文献运用很少。(六)集部文献的运用很少。(七)非文字材料和边缘史料的运用较少。(八)新研究成果如何进入历史书写?

        冯长春教授点评  罗老师是著名音乐美学家,在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方面都有大量成果,为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在此,我提出一个新的打开:中国音乐史要向其他学科打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