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少叟3cub0sj34d 2017-10-04

  太阳那么光亮,满满的正能量;曾几何时,我们“都是向阳的花”。但是,它也有黑子,也有暗斑的。因此,太阳黑子也用来隐喻人性的复杂。前几年,作家须一瓜有部长篇小说即为《太阳黑子》。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强奸灭门案的三个凶手,负案在逃;后来,一个做了的哥,一个做了协警,一个养鱼为生,他们还一同收养了一个弃婴。三个男人靠卖体力,抚养弃婴,作为赎罪,却被房东发现了蛛丝马迹,最后东窗事发,三人被判死刑。

  这样一部小说,讲述了人在作恶之后,本能地向善赎罪,在“罪与罚”的母题上,开掘得尤为深刻。它让我们认识了人性如同在幽暗与光明之间跳荡的火焰。专以真实案件为题材的须一瓜,以现实之一种,让我们深思。

  今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烈日灼心》上映了,且成了上海电影节的大赢家,拿了不少奖。看过之后,倒吸一口凉气!电影对原著做了许多改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真凶另有其人,三个人中只有一个犯有强奸罪。结果,当了协警的强奸犯和的哥被注射而死,另外一个为了给弃婴(电影中这个弃婴被改为被害者的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跳海自杀。

  看到最后,那个真正的杀人凶手出现时,我真不明白这帮编导是如何想的。三个人中,其中两个,都没犯罪,仅仅为了给孩子一个所谓的未来,就心甘情愿地赴死。我的老天!真像电影名字一样,但不是灼心,而是灼眼,亮瞎双眼;光环太大了,释迦牟尼、耶稣重现人间,也没有那么大的光辉!

  但这就是当下一些文艺作品所秉持的创作思想:不顾现实和人性,盲目拔高,制造一个个新时代的“高大全”。暂且不说抗日神剧中,那些刀枪大炮都打不死的英雄了,单单这部令不少文青啧啧称叹的《烈日灼心》,就可看出我们的影视作品离反映真正的人性还有多远。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文艺与现实的悖论。一方面,我们要求文艺要反映现实,但现实中的人性是复杂的,我们又不敢去挖掘这种幽深的复杂;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求,文艺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电视机、电影院里诸位的需求是什么?做好事的就是好人,好人就要言必信、行必果,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

  那么,我要问一句了,要你做这样的好人,你做不做?太平年代,什么罪都没犯,就心甘情愿地去死,怕是难有其人吧?好吧,我再问一个问题,明明知道是假的,为什么还要甘心受骗呢?

  最后一个问题,常识与真相哪儿去了?

  星期文库

  常识与悖论之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