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语中秋圆满月,一起聆听智慧的声音……

 云游荷上 2017-10-04



主页君的前言


中秋佳节,主页君在缅甸带来真挚的问候和祝福。


这个节日,人们喜欢发月饼给友人表达祝福,主页君给各位禅友发禅语。月饼吃多了,会使人发胖,但智慧之语看多了,并修习了,就能减轻忧悲苦恼,带着智慧和觉知的生活,这才是最吉祥的。即使在大雨滂沱的夜晚,你的内心仍有一轮明月升起,岁月静好,处处安详。


祝福你们,Bye for now~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就是人世好時節


——宋  慧開禪師《無門關》


這首詩偈,意思是說,春季有百花綻放,秋季有潔白月亮,炎天吹拂著緩緩冷風,冬季飄著皚皚白雪;春、夏、秋、冬四時分明更替,如同我們生、老、病、死的進程。倘使我們能將生老病死、榮辱得失,都不掛在心頭,便是人世最好時節了。 


當他人讚美我、欣賞我時,則感應信心遽增,異常歡喜;當他人指斥我、鄙棄我時,則感應十分傷心;若表情經常是隨他人的毀譽而升沉,怎能獲得真實的歡愉?心中無罣無礙,「定、靜、安、慮、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真正康樂。



試著保持正念   讓事情順其自然

 

那麼

 

在任何情況下   您的心會變得寧靜   像一潭清徹的森林池水一樣

 

各種動物會來水池喝水    而您會清楚的看到所有事物的本質

 

您會看到許多奇怪和令人驚嘆的事物的生滅

 

而您會很平靜

 

這正是覺者的喜悅  


——泰国阿姜查禅师



他人无法测量你对法体悟的程度。


你必须实际修行法而开发你自己的智慧,


以亲见真谛。


你无法通过听闻或阅读来体验法。


现在努力,你现在就会了解。


请问你自己:“心清净没有?”


只要观看。


每一个觉知的时刻就是清净的时刻。


——缅甸雪吴敏长老



我們永不會有過多的慈愛,


通常我們有太少。


真正的慈愛永不會使你不快樂。


你不快樂的是執著與期望。


你不能期望慈愛作為你的慈愛的回饋,


慈愛是不能拿來作交易的。


如果有所期望,這即意味這有利己之心。


如果我們因為想被愛而去愛一個人,


那麼當我們得不到慈愛作為回饋,


我們便會沮喪。


——缅甸焦迪卡禅师



当我们提起一次正念,


一次一次的我们内心里面受到安全,


因此之下我们内心是清净无染的,


次数多了,我们就会生起愉悦,喜悦之情,


这种愉悦,喜悦是清净的,不是五欲之乐。


到最后自己对这种禅法会有信心,


会感觉禅修是一种快乐,


这种快乐是导向究竟的快乐。


——缅甸班迪达尊者



當下的身心無論發生什麼現象都不是「我的」責任,


只是因緣和合生起的自然現象。


我們無法控制這些現象如何發生,


我們的責任是保持覺知,


接受當下的狀況並從中學習。


持續的覺知就是學習。


但並不只是盲目的覺知,


是要帶有智慧地覺知,


需要在當下的經驗中探索和學習。


——缅甸德加尼亚禅师



佛陀如同 一位醫師,


他說:「你生病了,但是你可以治療。」,


然後他指定藥方。這個藥就是法。


 若只是念誦標籤或知道成份,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服藥,我們必須跟著治療,


依循一個療 程,我們可以痊癒。


這些幫助我們,並照顧我們的就是聖賢僧。


他們如同護士-他們照顧 我們,


他們幫助我們以正確的劑量服藥,


並照顧我們直到完全痊癒。


當我們痊癒之後,


我們可以替代他們並照顧其他人。


——丹津葩默比丘尼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佛陀选自《中阿含第一六七阿難說經》


嘗試以白話表達跋地羅帝偈的內容:不要回味過去,不要欣樂未來,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來。對現在的一切,也要這樣思惟:這一切都是無常不牢靠的啊,有智慧的人應當這樣覺悟。只要依著像這樣賢聖的修行,有誰還會憂愁死亡的來臨呢!但如果不這樣修,苦難與災禍終究要臨頭。像這樣努力精進,日夜都不懈怠,這就是大家應當常說的跋地羅帝偈。 
跋地羅帝偈的主要內容,簡單說,就是:「不回味過去,不欣樂未來,不染著現在」。初看似乎教人要忘掉過去,也不要去想未來還沒發生的,只要好好地活在當下就成,其實不然。反過來說,檢討過去,策劃未來,應該都不是問題,活在當下,卻不離執著,也沒什麼好讚揚的。所以,其重點應該是「不執著」,不論在過去、現在,亦或未來。不染著的內容,除了本則故事所說的五蘊外,《中阿含第一六五溫泉林天經》(《中部第一三三大迦旃延一夜賢者經》)則以六根認識六境來說明。 



通常来讲,当周围的人向我们展示善意的时候,


我们也会报之以善。


但如果只有在别人善时,我们才善,


这不能算是君子[按:善士]。


君子[善士]应当是,


不管周围的人对他/她是善是恶,


都能保持高尚的情怀。


这才是君子。


高尚的人,


是带着觉知和智慧生活,


并以慈悲心对待他人的人。


具备觉知、智慧和慈悲,


你就可以和任何人和谐相处。


——缅甸雪吴敏长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