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意拳探秘 一,武穆遗书与心意拳之关系 (18)

 yzsr273 2017-10-04
(接上文)           所以说,姬际可假托岳飞创拳,意在鼓动人们反清复明,是空穴来风,纯属后人的"想当然"。试想,在早已习惯异族统治的北方人,当时那来这么高的觉悟,更何况中国人一盘散沙的民情逆来顺受的习性只要还有碗饭吃就能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国民性,连"嘉定三屠"和"杨州十日"这样残烈的大屠杀均鼓动不起来,何况五百年前的岳飞乎?尽管如此,但姬际可终南山避清,不为后金政权做事却确定无疑,前后并不矛盾,归结为中国的传统精神。有人对中国的传统精神做出如下总结: "中华文化以仁义为心,礼仪为形。主张"时日曷丧,予偕汝皆亡"。"夏德若兹,今眹必往"。孔子作春秋大义,提倡华夷之辨,不以种族为标准,而以文化礼仪作量度。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若夷狄向幕中国能行礼仪,则褒扬而敬之。归根究底,中国传统精神是,重道义而轻利益,重精神而轻生死的仁义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明亡之,顾炎武论天下兴亡说: 是 "肉食之谋之",意思是读书人,我们沒有责任。他认为,知识分子的责任在于维护道德,现代话是保卫民族精神。所以他主张知识分子要眼睛向下,转換角色做民间工作。他说"亡国不能亡天下"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所谓亡国仅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却是民族精神,道德文化,思想信仰的整体沦丧。谓之"率兽食人"。岳飞死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又苟延残喘132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蒙古人攻下临安,南宋政权寿终正寝。132年,我们不知道岳飞最倚重的食客是在其中那一年,甚至我们连他的姓氏都无法探讯,但我们确信,他确实怀揣<武穆遗书>中的<岳武穆九要论>和简单行囊也许还有一杆长枪,抱着对朝廷的彻底绝望对世事的了无情趣遁迹消形于虎狼出没深山老林的终南山。在这个"直通人心,修道易成"的地方,他潜心武术,完成了对"九要论"的诠释,并写出"九要论"中的总论部分,并且在后来的终南山隐士中寻找传承人,代代相袭,从南宋开始,至元至明一直沿袭到明末清初。可以想象,其中对传承人的挑选,对"九要论"具体练法,对武术提高到"大道至简"的研究,穷经皓首,华山独径如同人类首次发明与研究原子弹这个在冷兵器时代杀伤力极强的独门绝技的盖世武功。代有发展,化繁为简体悟出若干"练道终极成一式"的具体功法,练法,不变的是"九要论"和"岳飞创拳说"直到有一天姬际可来到终南山并机缘巧合成为传承人......。鄙人手头有一本<姬氏枪法>,原收藏人是祁县温曲,岳镇岐(封面用毛笔书写之,内有朱红名章。)。<姬氏枪法>谱中内容基本是<岳武穆九要论>的改写版,或曰具体练功法,成为岳飞"九要论"又一佐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