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要论出处考———姬公与岳飞

 太行森林 2017-04-23
九要论出处考———姬公与岳飞
文/胡刚 (崔虎刚)
《九要论》的出处,一直令学界迷茫,一般认为,如果没有新的史料出现,这将是一个无法破解的武学之谜。上述认识,如仅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外证而言,的确如此(这也是以往学界注意力集中的方面),但若从内证方面考虑,就不见得如此了(对内证的研究,也是学界薄弱之处)。本文旨在通过我们掌握的拳谱资料的内证,对《九要论》的出处,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笔者在与心意形意各派传人交流中,对比了山西戴龙邦传系的心意形意拳老谱和河南马学礼传系的老谱,并将《九要论》与姬龙凤传人的文献《十法摘要》(即《六合十大要序》)、马戴两系拳谱做了详细对比。(这里面有许多老师的功劳,另文有专门追述)研究发现,姬龙凤传人的传谱中,几乎涵盖《九要论》三大部分所有的内容。因此两者必然是同源,但若要得出”谁源自于谁”的结论,尚需进一步的考证。
一、《九要论》文字与姬龙凤传人传谱的重合
1、《姬龙凤枪谱》的归属
《姬龙凤枪谱》的版本,笔者陆续发现留传至今并得到确认的有七个版本(另外友人说有,但笔者没有见到的也有两三本。待考),这些版本分别流传保存于姬公的六合心意门内及门外的一些少林传人及通臂传人中。由此可知,历史上六合心意形意门内外,确认该枪谱确实是归于姬龙凤的名下,至少是从姬龙凤算起是如此。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时间和人物上的坐标,称为坐标1。
2、马、戴传谱的归属
众所周知,姬龙凤传人至今可知的有马学礼一系、戴龙邦一系等。各家各户流传至今的拳谱是大同小异,其来历也在各自拳谱中交代得明明白白。马系的传谱为:“平阳府蒲州人姓姬名宏字龙凤,留下谱论,传与习武君子…”;戴系的为“在马公书屋,急录之以示爱慕之情”,其来源也是来自山西蒲东诸冯姬公。
虽然今日我们所见的两系的拳谱,不排除其中有马、戴及其传人的增减,但对比两者,可知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具体对比此处略去),而此相同部分,应该是来自原传,就是说是来自姬龙凤先生,这就为我们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时间和人物上的坐标,称为坐标2。坐标2与上文的坐标1是重合的。
3、《十法摘要》(即《六合十大要序》)的归属
由其序可知,《十法摘要》是该文作者
对其恩师郑氏之传授的记录,并明确郑氏之传授,系承继自姬公,此文为接续姬公之真传所作。因此可知,其武功技术文字来源也是出自姬龙凤,我们将其称为坐标3。此坐标3与上述坐标1、2也都是重合的,因此这三种文献,在人物与时间上都是归于姬龙凤,我们将其统称为“姬公传谱文献”。
4、《九要论》文字与“姬公传谱文献”的重合
对比上述各文献,我们不难发现,《九要论》结构中的一论至九论前文、捶名心意以后部分和交手法三大部分,与《十法摘要》序(《六合十大要序)及十法摘要、马戴传谱都有重合;《九要论》的后半部中,“捶名心意”中一节,也有文字与《姬龙凤枪谱》重合。这种重合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叉点,这一交叉点就将原本各自独立的文献联系起来,为我们找到《九要论》的来历提供了可能性。《九要论》与“姬公文献”的交叉重合,表明了只有三种可能性,或者说是两种结论:三种可能性:“姬公文献”来源于《九要论》,或是反之,或是共同来源于某个更早的文献。两种结论:《九要论》出自姬龙凤以前,或姬龙凤之后,总之,以姬龙凤为时间和人物上的分水岭!
二、《九要论》与“姬公文献诸篇”哪个成文年代更早?
1、《九要论》与《十法摘要》哪个早?
大致对比两者:《十法摘要》的文字:“……于是变枪为拳,理会一本,形散万殊,……一本者何?心之灵也;万殊者何?形之变也”;“六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谓六合”,这些文字涉及《九要论》的“一要”中的“一本万殊”及其“六要六合”内容。
其他“一曰三节”对应《九要论》“三要三节”;“二曰四梢”对应《九要论》“四要四梢”;“三曰五行”对应《九要论》“五要五行”;“四曰身法”对应《九要论》“八要身法”;“五曰步法”对应《九要论》“九要步法”;“七曰上法进法”对应《九要论》“七要七进”。
如果仅仅对比文字的异同,你可以源自我,我可以源自你,两者实在难分先后。然而,在《十法摘要》中有一句话:“此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此真确论也。”就是这句话显露真机!“此真确论”也一句,不会是作者自己夸自己,必然是有针对性地在评论什么人说的话,这就表明确有前人高论之存在。那么,这句“前人的高论”在哪里呢?《九要论》中恰恰就有———“五道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笔者认为,在没有发现其他更早文献之前,我们可以认为《十法摘中》中“此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此真确论也”一句,就是针对《九要论》“五道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此言而出的。因此《九要论》当早于《十法摘要》。
《九要论》中的“心意捶”是不是姬龙凤的“心意拳”?这一问题有两种可能,试论如下:
如果我们认为《九要论》中的“心意捶”就是今日所说的姬龙凤的心意拳(或六合心意拳),那末《九要论》中对心意捶命名的文字“捶名心意”这四个字,就非常值得重视。武林常识使我们知道,对本门拳种的命名的源头,绝非是后来的传人,一般情况下,当是来自其创始之师祖。那么在《九要论》里能命名“心意拳”的人,应该就是姬龙凤,或是其所继承的某前辈。而且,与《姬龙凤枪谱》相重合的文字,也恰好在此位置。由此可以判断,至少《九要》此部分以前的文字,当是出自姬龙凤本人或他之前。
如果文中的“捶名心意”,不是我们一般公认的就是姬龙凤心意拳的话,从姬龙凤传人早期文献记录的来看,姬龙凤拳名为“六合拳”或“六合心意拳”,买壮图传人山西范氏拳谱记录:“斯艺自康、乾年间,在南省等处不以心意拳名之”。笔者以为,这种情况,就足以使我们做另一种思考,即《九要》中的这个“心意捶”,其出处究竟是早于姬龙凤,还是晚于姬龙凤?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此“心意捶”在清民时期的武林无踪无影,对此状况,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此“心意捶”是早于姬龙凤心意拳的一种拳种,即《九要论》中说“捶名心意”的另有其人,而且此人早于姬龙凤。那末上述结论依旧成立!
因此,依据上述两个证据,我们可以结论,至少《九要论》的前两大部分文字是源自姬龙凤或其前。
三、《九要论》究竟是出自姬龙凤,还是得于他人?
《九要论》与马、戴各谱哪个早?《九要论》与马、戴各谱之间大量的重合,除技术文字外,连诸葛兵法二十四篇《治军第九》和《三国演义》中载有的一些文字“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昡曜如三光”也基本相同,必然是同源。但哪个更早呢?笔者以为《九要论》要早,并且就是按明末清初的说法,就是源自岳飞,证据如下:
1、李剑秋先生著作《形意拳术》(民国八1919年)出版,援引郑廉浦先生抄自济源原作杰先生的家藏,就是归于岳飞名下:“民国四年夏,余南归,过吾乡原公作杰家,取其所藏武穆拳谱读之,中有要论九篇,交手法一篇”。郑氏并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虽字句间不无差误,然其行文瑰玮雄畅,洵为武穆之作,而论理精透,尤非武穆不能道,余曰此形意拳旧谱也。”。尚无证据证明这些文字是李剑秋、郑廉浦两人或一人的编造,也未见济源原家否认郑氏所言。
2、戴龙邦先生传人的传谱乾隆十五年《六合拳序》为:“姬公得岳武穆拳谱”。
3、马学礼先生传人的传谱,如卢嵩高先生传人传谱有言:“民国时期有河南带入上海的几种拳谱,多数有姬公得岳武穆拳谱文字记载)。”
4、戴家名为《盘根捷要》的拳谱中,虽然是说李珍传戴家等,但也有归于岳武穆的记载。
5、济源神拳传人的拳谱记载。当地传人至今也搞不清楚神拳《拳谱》究竟来自何人。其实早在郑廉浦先生抄自济源原作杰先生的家藏谱的民国八年(1919年)前,原作杰就已经无法说清此谱的来历,只知道是祖上流传下来。笔者几年前托朋友前往考察,除拍了一些拳照了解信息外,还电话跟踪,被当地拳师告知,当地对神拳本身的来历,一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一便是来自周桐、岳飞。其他说法,一是来自原家先祖原迷糊,一是明末李自成的一位大将,一位华山老人。笔者以为,如果按诸说之间排序的话,其实他们基本上是互补的关系而并不矛盾。后来又与友人合作得到几种济源神拳《拳谱》,研究后发现。虽然并不能断定这些抄本是早于郑廉浦先生所抄录原作杰的本子,但是却发现了整个神拳《拳谱》中确有许多文字是明明白白归于岳飞名下:如:序华山老人:“岳武穆居乡仪……”;岳武穆调气功丹图注:“岳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豹头雷声,以此作呼吸动静之法;岳夫子运气法……”;《勇战心意枪法》中有:“……惟勇战心意枪法,自张桓侯岳武穆始流传至今,真脉一线……”。这就与郑廉浦先生与民国初期的历史记录完全吻合。均为岳飞名下之物!
此外,该谱中不仅仅有我们熟悉的与马戴传谱中的内容一致的:龙有……虎有……等十大形的内容,更几乎覆盖马戴传谱技术部分的主要内容,如先打顾发后打人等等,足证两拳谱文献之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无论是姬龙凤自己的传人,还是流传出《九要论》文献的河南济源的神拳传人,都是将与《九要论》内容有关的拳谱或《九要论》归于岳武穆。因此,无论《九要论》究竟是岳武穆自己的作品,还是其传人的作品,还是有人冒名顶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它早于姬龙凤!
更有一旁证:在济源神拳《拳谱》的《九要论》部分之后的《勇战心意枪法》中竟然如此写到:“闻之子不语力,固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然夹谷之会必得武备。是诚武事之不可少也。世人欲保国家,欲全性命,非兵法不可。然兵法种数不同,他端不知造自何人传流。惟勇战心意枪法,自张桓侯,岳武穆始流传至今,真脉一线。当世之学武者,大抵皆以架式繁多、虚应好看为奇,而绝不思兵贵神速。人虽器具,必能使为所用,为妙也。则向人每以走为奇,亦知此枪有追法乎?一左右封闭为得力,亦知此枪之动不见形,一动及至,而实不及封闭乎?其机至灵,其动甚捷,风吹草动,有觞即应,此中之奥妙,非精于揣磨者,不能心领而神会也。至起落二字,传武者无不知之。而究其所以,个个茫然。传艺者未受其妙,学艺者怎得其真?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者此也。况乎愈传而愈讹,更不仅差之毫厘也。余就其论而释之,谨著十法,摘要以诲子弟,因作是序以志之。
一曰三节…二曰四梢…三曰五行…四曰身法…五曰步法…六曰手足法…七曰上法…八曰顾法…九曰三性调养法…十曰肉劲法…勇战心意枪法总论歌诀。”
由上这一序言,特别是还有说明:“余就其论而释之,谨著十法,摘要以诲子弟,因作是序以志之”一句,内容足令武学同行,特别是六合心意门震惊!难道是姬龙凤传人雍正十三年正月新安王自诚或正十一年三月河南府李失名(或曹继武)抄袭造假?或是济源神拳传人剽窃心意门的文字,以姬龙凤以枪化拳之拳,再化为《勇战心意枪法》枪法不成?余不信姬公的再传会自取其辱,更不相信雍正以后,天平天国捻军之前,神拳传人有会以拳化枪的时代需求。
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惟有《九要论》及《勇战心意枪法》在内的拳谱是归于岳飞,并被姬公所得,才能与上述各历史文献证据相吻合,并合理解释上述各种现象。笔者以为,唯有我们对姬龙凤以枪化拳的含义有更全面的认识,才能合理解释上述矛盾!因此,《九要论》源于岳飞,并有经姬龙凤之手而传,这至少这是明末以前的人的看法与文字记载,而不是清末时期的说法。
此外,尚有若干线索,一并写出,以俟有心者研究:
拥有《九要论》的各家太极传人并认为自己就是九要论之心意捶,因此,尽管神拳传人拳谱中有岳武穆九要论,但神拳是否就是九要论之心意捶的问题,需要研究。
岳青山传李瑞东先生的岳氏心意拳中至今也收藏着相同的《勇战心意枪法》,亦是一个旁证。笔者以前曾放弃对笔者论断有利的岳青山乃岳飞家传的心意拳的说法,因缺少证据并有其十二形等特征,而将一支的来源归于河南社旗与戴家有关的传人的推断和猜测,今日看来是一个失误。其当另有渊源。
博爱朋友发现的据说是明末的《武经玄机》中,有大量的与我们的六合心意的说法重合之谜,波兰朋友给笔者目睹的王堡枪(六合神枪)照和网络上的王堡枪视频,反映出的与六合心意在许多方面的极其相似,如果两家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的话,目前也尚无这方面的证据和线索,那末也都可能是岳飞遗物的痕迹。
据说是传于明末的河南吕村的先已经失传的心意拳,及其至今拥有的十法摘要,六合拳;另有据称是该村的传人在释永文面前所演示与马公六合心意拳的极其相似的步法身法。
以及真伪在辩的明代永乐至嘉靖(公元1403年一1566年)年间的云南文献《大理古佚书钞》抄中的”心意门拳”、”岳王枪法”《<</span>大理古佚书钞>中的武术史料介绍与评述》周伟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总之,这些号称岳飞心意的传人,都是宝贵财富,希望武学同行们,对包括河南临颖岳飞心意拳在内的上述各拳,都应该集中全力前去会诊一番。也许能为我们元明两代所缺乏岳飞遗迹,找到一丝线索!期待行家们的论文。
特别是这此聚会,各位专家们对上述各家交流后的评估的看法,尤为重要!!!(原文是应上海武术大会的约稿,故有此句。)
注一:由笔者披露的姬公《求志堂真集》,证明了《六合拳序》记载的正确和姬珍贵!
证明了上述笔者的看法。姬公确实在终南山的到异人所授的《岳武穆遗书》而自己创出儒人拳(六合心意拳)。
姬公在终南山的到异人所授的《岳武穆遗书》的具体内容,便是包括济源至今仍流传的《岳武穆就要论》及紧随其后的《勇战心意枪法》在内的等内容。
在济源,关于该谱来历,一直流传的三种说法---岳飞、华山老人和李自成部将中,华山老人与《六合拳序》记载基本吻合。
可惜一些得到该拳谱的学人,为了仍旧坚持其否定《六合拳序》的错误观点,而不敢面对该文献中的原始记载来自岳飞。错失良机。
注二:笔者几年前曾在《中华国术论坛》网络(已经关闭)提出,对比《勇战心意枪法》及心意门《六合十大要序》(十法摘要)等,可知,姬公脱枪创拳的一个另含义是,脱去《勇战心意枪法》枪法的‘枪’,而变为拳法之《六合十大要序》(十法摘要)的等内容。为揭开早期历史之谜提供新思路与证据。
当时颜某人认为济源武人篡改伪造心意门《六合十大要序》(十法摘要)等而出《勇战心意枪法》云云,今颜无耻将笔者的观点归为己有。特此一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