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奎(魁)指导弟子郭映田编定的《心意拳术学》所澄清的历史颜紫元

 水晶宫114 2015-06-02

  心意拳术学                  编订者,云飞子

紫元按:云飞子即郭映田先生,1890--1979。戴魁弟子中最著名、最出色的是出生于1908年的岳蕴忠即岳贵宁先生,而戴魁最早期的弟子是郭映田先生。此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即抗战爆发前,郭氏在戴魁,1874-1951,指导下编订的。郭氏为山西繁峙县人,当年在山西沁县当捕快,最初练通背拳,后又跟着刘晓兰的弟子李伟夫练形意拳,遇戴奎后改练心意拳,是戴奎的大弟子。由于秀才出身,故戴奎命之编订《心意拳术学》。

其目的是:除了让弟子们有一本正宗的、传自戴奎他本人的拳谱外,也是对清末民国初以来关于戴家心意拳来历的各种伪序、伪说、伪谱,如太谷形意门传出的《心意精义》、《六合拳经》以及其中的《六合拳序》、《姬际可自述文》、《曹继武十法摘要》等伪文、伪篇名,及有关不同的拳法内容、理论、器械等,包括郭维翰传人高降衡著述中“传承表”、拳术名称等,进行一次澄清。当然也可作为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出现的白话文《戴龙邦自述学艺经过》一次澄清。

由于郭映田练过形意拳,他也把当时已经出版的形意拳书中的三篇理论即“岳武穆九要论”、“八字诀”,“九歌”,一起编订在《心意拳术学》中,认为该三篇内容与“心意拳”理论不相违背。他在谱中对此也有说明:

吾人学技,对各门宗派别不可岐视,凡与吾拳有关系之学说,皆宜会粹研究,精亦求精,以达成功之目的而后已,是书采取他书之论说十之二三,经吾师口授者十之四五,由已发挥者十之二三。内中最切之讲究不外姿势身法底稿,及十六注而已。其它之讲究均不若以上之讲究重要也。合并讲明,以使阅之择要观觅。

其实“岳武穆九要论”最早由河北形意拳传人李剑秋公布在其出版的形意拳书的附录中,是李剑秋得自郑濂浦,郑得自乡人河南济源勋掌原作杰,而原氏是济源“神拳”及“神拳谱”传人及收藏者之一。“神拳谱”内容丰富,主要有““神拳身法论”、“九要论”、“勇战心意枪总诀”、“心意捶论”、“交手论”、“太极混元捶”、“十形”讲义、部分“董氏六合枪”内容、“六合心意拳”短套路的谱、“华山老人运气法”等等。

其中“勇战心意枪总诀”就是后来心意六合拳中的“十法摘要”,只是去除了“枪”字,其序中有“岳武穆枪法”字样,没有“姬龙峰”、“南山郑氏”及“河南府李”,更没有伪《六合拳序》、《曹继武十法摘要》中的“曹继武”,是心意六合拳门《六合十大要论》之《序》的源头。后在豫北“心意六合拳”一支传人谱中,该序仅去了“枪”字,保存了“岳武穆”的字样。而豫南姬氏徒孙“河南府李”则去除“岳武穆”及“枪”的字样,取而代之以“姬龙峰”、“南山郑氏”,并落款为“雍正十一年三月河南府李”。

“神拳谱”之“九要论”是各地“九要论”的源头,后传到温县赵堡太极拳传人、以及北京李剑秋手,原始“九要论”中无“岳武穆”字样

“神拳谱”的编著者是明末清初在济源的一位反清复明者,为了安全起见未留大名,时称“异人”。谱载姬龙峰与该“异人”曾经切磋交流,“异人”大赞姬氏“化枪为拳”而来的“六合拳”并赠姬氏部分其编著的“神拳谱”,曰“吾谱心意,汝拳六合,合之而为心意六合拳”,但“异人”未姬氏“神拳身法论”、“九要论”等篇章,故此数篇不存于清末民国初以前的任何心意六合拳传人的谱中,可见当时之人也是十分保守的。姬氏也回赠部分董氏六合枪谱“大使手”、“小使手”中的部分内容给“异人”。

可见“岳武穆”字样不是来自姬氏,而是“异人”用来托名其枪艺,也是武术历史上托名岳飞的源头。明末清初以前及除此之外,从来没有武术托名岳飞的。这与“异人”反清复明的需要有关,而“异人”自己改创、命名的“心意捶”之“心意”,也是“异人”取意于岳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话语。

因此,到了姬氏徒孙“河南府李”时,则根据“六合拳”创始之真实情况,改写了“异人”在“勇战心意枪总诀”中的“序”(原标题“勇战心意枪总诀”也改成了“六合十大要论”--见唐豪抄录陈家沟陈鑫收藏的《六合拳谱》)

但该“异人”托名的“岳武穆”字样却依然影响着心意六合拳传人的历史认识(“异人”之后,有多达十余门其他拳派先后托名岳飞是他们拳派的创始人,清末更有人托名岳飞编著“武穆遗书”,但内容与明末清初“异人”编著的“神拳谱”完全不同,也与心意六合拳谱内容完全不同),如到了郭映田在戴奎指导下编订谱时,因为包括戴氏在内的所有心意六合拳传人都没有“九要论”,当他们看到李剑秋书中附录的“九要论”时,不仅认为与心意拳理论完全吻合,而且认为只有“岳武穆”那样“精忠”之人,才能写得出如此佳篇。为此,秀才出身的郭氏在“九要论”前加了一篇“前言”,一同编订在《心意拳术学》中,这个“前言”自然是得到戴奎认可的。

“八字诀”,“九歌”既不是“神拳谱”中的内容,也不是“心意六合拳谱”中的内容,而是形意门人编写的,大概郭氏认为与心意拳理论不相违背,故也纳入《心意拳术学》中,对于其他形意拳谱中的理论,戴、郭则一概不予理会。


《心意拳术学》中,澄清的历史有如下几方面:

1,该谱称《心意拳术学》,而未称《戴氏心意拳术学》

该谱是郭映田在戴魁指导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编定的,戴魁没有将谱定名为戴氏心意拳术学,而是心意拳术学,他的弟子郭映田尊重了老师的说法。说明他们师徒是十分尊师重道的,也是实事求是的。所以戴家传的是《心意拳》,并未标榜成“戴氏心意拳”,这是戴魁的本意。因此,凡是在前面乱加二字的,都违反了戴奎的意愿,是对戴奎的不尊重,也是轻浮的表现。

2,虽然当时形意拳书出版物已经非常多,社会上已经接受了“形意拳”的名称,甚至连练“心意拳”的宝鼎、高降衡也被弄糊涂,把他们自己的著作也称作“形意拳”,但郭映田却坚持称“心意拳”,并在谱中“内家三派”一目中说明了为什么不称形意而称心意”的原因,是因为戴魁告诉他是心意而不是形意,说明郭氏向戴魁核实过该拳术的名称。

在“形意说”中,郭氏也作了说明:“形者,五官百骸也,意者,心意也,二者合訁之,即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也。或曰:心意之动作,即取法乎形形之意,其意亦通。总之斯拳在太谷县名曰形意,在祁县名曰心意,然究其实,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虽然予为祁县派,予师名斯拳曰心意拳,于不敢取背师而名曰形意拳也。

事实上,姬氏“化枪为拳”之“拳”是从董秉乾老道的“六合枪”中“丢枪而为捶”的,故原称“六合拳”,豫北、豫南姬氏传人都称其拳、谱、步为“六合拳”、“六合拳谱”、“六合步”。姬氏再传弟子“河南府李”在“雍正十一年三月”的《六合十大要论》之“序”中,明确地表明是“姬龙峰”创的“六合拳”,对“心意”二字就没有提起。原始的“心意拳”是济源“神拳谱”作者“异人”改创的(改创自“太极十三势”、“通背拳”),后传入少林寺(其“二十四字诀”也传入少林寺,故诀中有“通背名闪战,心意号腾挪”),康熙乾隆年间,出家在少林寺的郑州贾寨人贾淑旺得传,后还俗传本家弟子,上世纪八十年代贾氏后人在武术挖掘整理中献艺,其“心意拳”术动作及名称在“少林武术”一书中有载,是个长套子,与姬氏“六合拳”很不同。姬氏与“异人”切磋并获“异人”赞赏与赠谱后,为了纪念“异人”赠谱之谊,姬氏也称其“六合拳”为“心意六合拳”,把“心意”放在前面以示谦虚之胸怀;而“异人”的“神拳谱”中也有一套短拳(后来成为“四把捶”的源头),或为“异人”与姬氏合编,以纪念那次相会,“异人”称之为“六合心意拳”,把“六合”放在前面,也示尊重。于是姬氏的拳术就有了“心意六合拳”、“六合心意拳”、“六合拳”、及简称“心意拳”的几种称呼,如戴魁就简称为“心意拳”(但在谱的序,仍然称为“六合心意拳序”),但此“心意拳”与“异人”的长套子形式的“心意拳”,不是一回事。

3,《心意拳术学》中有戴奎口授、郭氏笔录的《六合心意拳序

该序与始见于在太谷县经商的车毅斋、宋世荣的师兄弟李广亨光绪21年题记的《心意精义》以及《六合拳经》中的系列伪文之一的《六合拳序》完全不同。对于当时已经满天飞的伪《六合拳序》,戴魁自然知道,也明白有人存心栽赃给戴家,于是精明的戴魁用不争不辩的方法,写了一篇《六合心意拳序》,以多出“心意”二字为区别,凡读者一读,《六合心意拳序》与《六合拳序》同与不同,顿时立见。谁是《六合拳序》的伪造者,也立即现形,可谓戴奎手法高明!不辩胜辩,不争而明。

附:祁县戴魁传《六合心意拳序》:

“人莫不有拳,而能顯其用者則鮮。蓋因有拳而無心意,則拳無法術,其功不著,雖有亦等于無耳。誠以心意者,一本也,拳術者万殊也,有一本心意之靈,方生万殊拳術之妙。且宇宙之事業,皆成于心意,事業且然,何況拳術,此心意之所以見重于拳術而不可缺者也。至拳術之重視六合者何也,蓋有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之內三合也,則內自印合。有手与足,肘与膝,膀与胯,外三合也,則外自整飾,達到內印外整之境。則混元一体,無懈可擊矣。苟六合者不合,則外無整形,內無印合,無整無印,勢同散沙,散沙之勢,不敗猶幸,安望胜敵,此六合之見重于拳術者也,學拳術者果能心意靈通,六合應整,而曰:藝不成者吾不信也。

但見世有勇敢之士未嘗無兼人之力,及觀其藝,再叩其學,手不應心,語不合道者何也,不得個中真傳故耳。惟此心意六合拳藝傳自河南魯山縣南門外李珍(禎)老先生﹐先生自幼嗜武﹐專習心意拳﹐精通陰陽五行﹐傳下武藝供習武君子潛心玩味,以思其理﹒所謂武藝者﹐言其和也,和者﹐智与勇順成自然之謂也,當世之演藝者,以鉤打捉拿為憑,封閉閃法為据,其跳躍也,不過悅人耳目,誑人錢財,實演戲之術耳,至于吾藝,當場本不定勢。(不定勢者不露形跡也,若定勢則弱者不來,強者未必下毒手,不若裝個不會拳的樣子為妙,當場者即与人相角之時也。)隨高打高,隨低打低,一動即敗也(此動之要有內外之動也,動靜之動也,不動如處女,動如猛虎,成功雖在動而基則在靜,若無﹐安能成功乎。靜乃是不定勢之意思,但此動必須內外如一,即內動外隨之意方能成此偉功也)。其意拳大要不外陰陽五行,起落進退,動靜虛實,而其妙又須六合。苟能日就月將,智無不圓,勇無不生,得乎智之理,會乎和之精,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強,能進能退,能柔能剛,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無窮于天地,充足如太倉,浩渺如江海,眩曜如三光。以此視近世之演武者,异乎不异乎,同乎不同乎,學者可不詳辯歟,是為論。”

從此序文中可知戴家的心意六合拳受傳于河南李祯﹐根本未提及曹繼武


4,《心意拳术学》中的“溯源[附系统表]”一目,直接澄清戴家拳的来历,非常了不起!


谱中,“溯源”与“传艺系统简明表”连在一起。

“溯源”之内容是:“心意拳之鼻祖为岳夫子,故又名岳家拳。至夫子之师即周侗是也。予之心意拳学之戴魁老师,而戴系学于其父良栋。良栋学于戴文勲。文良、文勲则学于其父龙邦。龙邦业师有李贞传心意,金世魁传闸势。至于李金二师之传源,予无法以稽之也。又李金二师,系河南鲁山县人。戴龙邦系山西祁县小韩村人,戴魁系祁县城内人。”

“传艺系统简明表”:
戴家心意得自李祯的太谷拳谱证据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颜紫元
(此表摘自“云飞子”编订的“心意拳术学”)

紫元按:这张源流表及说明中有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如把山东人金世魁,误写成河南鲁山人。因金原是螳螂拳创始人王朗的传人,因在山东犯命案,隐匿在南阳佘店戴氏父子开的骡马店里当伙计,后在一次土匪袭击佘店商家时,出手保护了戴氏父子之店,于是戴隆邦与二子一起向请金氏学螳螂拳,这就是戴魁的《心意拳术学》中螳螂拳、械的来源,及用心意六合拳原则改练螳螂闸势捶的“五路闸势捶”之来源。

表中,把李祯误写成“李贞”,戴隆邦误写成“戴龙邦”,戴文量误写成“戴文良”,戴文熊误写成“戴文勲”,戴鸿勋误写成“戴鸿勲”。。。总之,山西人发音很容易混同,如王公悦,到了河南、河北听起来就成了“王宗岳”了。但这个性质与以“戴隆邦”自身名义写的“六合拳序”、“戴龙邦自述学艺经过”中的“戴龙邦”不同,因为戴魁不是戴隆邦父子本人,不仅隔了几代人,而且与“戴隆邦”不在同一家谱上,是“出了五户”的戴氏族人,所以戴魁也不一定知道戴隆邦父子大名的真正写法,其弟子郭氏当然更不清楚了。另外祁县不少人将戴魁写成“戴奎”,可能是简化文字之缘故。


这个“溯源”、“传承表”是戴魁亲自指导下写的,其权威性不言而喻!

首先,“溯源”中出现的“岳飞、周侗”,说明戴魁也受到明末清初济源“异人”的托名岳飞的影响。

其次,“至于李金二师之传源,予无法以稽之也”,说明郭氏询问了戴魁关于李祯、金世魁的师承渊源,结果戴魁也不清楚,事实上戴隆邦父子及亲戚郭维翰也不一定清楚。过去,弟子问老师的师承会被视为极大的无礼,除非老师自动告知。李祯、金世魁极可能未告诉戴隆邦父子及亲戚郭维翰他们的师承,所以戴氏父子等不知,而只知道李祯、金世魁传戴家拳艺是“心意六合拳”与“螳螂拳”。因此,李洛能也只知道李祯传戴家心意拳,并如实告诉了他在太谷及深县的弟子。这就是为什么伪《六合拳序》的编写者或许从曾到祁县传艺的买状图处听到了马学礼的名字(高降衡则从伪《六合拳序》中知道马学礼的名字),但他们并不知道马学礼是李祯的师爷,所以在伪序中搞出笑话,同样在郭维翰传人高降衡的著书传承表中也搞出笑话。

再次,“溯源”、“传承表”告诉我们戴隆邦的老师就是李祯、金世魁,虽然他们父子一起学艺(如李祯传南阳水氏父子般),但戴魁自己列表时,总不能把父子列为师兄弟同一辈份,故把文良、文熊列在隆邦名下。而把李洛能列在文良、文熊名下,虽然李洛能主要是文良、文熊的同辈亲戚郭维翰所传。而之所以未列出郭维翰之名,是为了照顾形意拳传人的门面,故称“简明表”。

可见,戴魁、郭映田师徒,知之而知之,不知之而不知之的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朴实态度,与当今无底线的胡乱编造,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溯源”、“传承表”也告诉我们,根本没有高降衡编造的“牛皋后人牛希贤”,以及太谷形意门人编造的“戴老九”等人物。也没有当今祁县个别心意拳传人说的戴伯苗等人名。


5,《心意拳术学》中陈述了“心意拳”与“螳螂拳”重要性的区别

条目“螳螂闸势”写道:“势而曰闸,意相取乎,取其钩阻撒落.如下禁门之千斤闸然.然以螳螂冠于其上者何也?盖取其推落阻之劲,复取螳螂挡车,有进无退之意。然此拳非仅闸势也,而统名之曰闸势者何也,因重视闸势故以闸势名之耳。此拳起是螳螂手,落是闸势,实含起落不空之意。又螳螂一名天马,为物之最勇猛者,有进法,无退法。有起推落阻之劲。其食物用刁形。足儿着地如雷声。打一把螳螂手属之。又螳螂转轮示勇,气摄齐庄,拒斧见称,捷逾天马。又起首螳螂势无双,上下翻飞肘进前。黄雀落如金弹打,起推落阻得真传。阻者,止也。又此拳太谷形意拳门名曰杂式捶,盖不明螳螂闸势之意也。附:螳螂闸势是山东螳螂拳师金世魁所传授。五趟闸势内有心意拳之拳法,并以心意为主


条目“心意拳与闸势拳之异点”写道:“心意拳打(取也)中有顾(分也),闸势拳顾中有打。心意拳非大功不易见效,而闸势拳虽小功亦不至有失也。内中所云打中有顾是以身法顾也,为上等行手,若顾中有打,未免迟了,为中等行手,若只顾不打,则下等行手。又心意拳与闸势本非一门,不过拳势不相反背,故合练亦可。然心意拳可独立炼习,无需乎闸势拳之必要,而闸势拳非取法乎心意拳之身法,其拳势不易见效其二者优劣之点也。况闸势拳只讲三节,而心意拳则分九节而研究之也。且闸势拳用的长三步,而心意拳则用虎步也。二者优劣观此可见矣

从这两个条目内容可知,戴家更崇尚李祯传的心意拳,对于心意拳、螳螂拳的优劣及区别,十分清楚。


6,《心意拳术学》中还特地指出了太谷形意门“杂势”及“炮拳”的谬误

作者的“又此拳太谷形意拳门名曰杂式捶,乃不明此拳之来源也”,除了指出了太谷形意门“杂势捶”之“杂”是不明螳螂之臂下闸之意,故搞错。又谈到:“再者,太谷形意拳门之炮拳,异乎是意。把射球势当是五行拳中之炮拳,真是以讹传讹,差之多矣。总之,各守其宗是也。”

可见,戴魁、郭映田师徒对太谷形意门的内容进行过了解,自然也对其拳谱中的源流了解过,知道彼之伪文之栽赃,故促使戴魁自己与弟子一起作谱来撇清关系。而戴魁应该是知道李洛能得传的是郭维翰、戴文良、文熊改编的“心意拳”(俗称“外传架”),但又感到不厚道,所以不便向弟子道明心意拳与形意拳差别的真正原因。


7,《心意拳术学》中没有什么“游艺引(盘根、旁通、冲空、鹏情、雷声、葆真、熊意等)、得真法、意拳目录、十八般兵器、凤刺镗”等目录与内容,也无“五行相生、相克”的单独条目,其五行相生相克的内容在条目“五行拳”中,与形意门五行相生相克的描述不同。


附:心意拳术学                

编订者,云飞子

目录:

师嘱、自序、六合心意拳序
岳武穆九要论,溯源[附系统表]
内家三派,形意说,心意拳养气学
心意养气之必要,心意养气之功用
心意养气之法则,八字诀,九歌
心意演习之要义,预备行拳
宗旨,姿势,身法,身法底稿
十六注,不动姿势,无极势,太极势
两仪势、三才、四象势,裹松垂缩,形形

总序,教序,轻重快慢,射丹田
四把序,五行拳,炮拳,双把
三拳三棍赞,七炮,五膀,膀法。
五种手法(附:水上按瓢)
云中拨日即螳螂手,螳螂闸势
心意拳与闸势拳之异点
动法,快法,乘法,论远、论近
七捲(拳),天柱骨,瞅功,叫门
三法,眼耳手法足,打法舒展

要语汇录拳法总论,身法,

手法,足法,上法,进法,

顾、开、截、追三性调养法,

内劲法,力与劲之别,

步法棍法,螳螂棍法,

刀法,枪法,蛾眉刺法,

螳螂刀法练习总论,

练习之注意,练习之法则
专练,久练,

个人教练与团体教练之别
飞卫论眼法,内功外功涚,
棍法名称,传意篇,剑术慨论,杂


“心意拳谱作者系列实录”一文中的不实之词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颜紫元 <wbr><wbr>20

“心意拳谱作者系列实录”一文中的不实之词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颜紫元 <wbr><wbr>20

“心意拳谱作者系列实录”一文中的不实之词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颜紫元 <wbr><wbr>20
紫元后语:现在戴魁的一些人徒孙们,依然在走原先形意门胡编戴家心意拳传承的路子,胡说什么“蹲猴势是戴家祖先学自武当山、或自创,不仅编造牛皋、牛庆、牛希贤,还编造什么焦鹏、唐荆川传戴伯苗等等,是对戴家尊师重道品质的严重亵渎,而对戴家的最大尊重,就是效仿戴魁那样去尊重其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