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月天山云海间

 伯乐书香小屋 2017-10-04

彭钧老师认为笔墨要融入很深的感情,

创作要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追寻自己的风格才是水墨的生命。


书画君邀请到了彭钧老师,

分享他对水墨山水创作的理解。



谈到创作彭钧老师很肯定的讲:

不管技术有多娴熟,

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

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王时敏《江山秋色图》


彭钧老师的山水画,

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似乎身在画中,就是画中人。

他的山水画面,

给观者留出了可居可游的空间,

这几乎成了他山水画中的专属符号,

彭钧的性格似乎天然具有一种文人气质,

这种气质就是山水画中的神韵意境。


王时敏《山水图》


说到构造的心象,

他并没有全然照搬古人物象,

而是将其对古人意趣的向往融入笔墨意境中,

这是一种基于当代人的文化自觉,

自觉地去嫁接古代,以衔接当下。

他深刻捕捉到了,

山水理法背后的个人诉求和时代环境的关系,

所以既师古人又师造化,

既师其意又师其迹,

而这些最终都要归乎于“师心”,

即师画家之本心,

充分尊重自己的内心,陶养天地山川。


王鉴《长松仙馆图》


彭钧的山水画作品中,

均以独特的意境引导观者视线的游走,

富有感情的生命力是画面的脉络,

也是画家心灵洗涤后的澄澈状态,

大有“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闲情逸致。


王鉴《长松仙馆图》局部


他所表现的山水画面,

正是他自己的一种“在场”状态。

引导观者进入他的“有我之境”,

观者似乎受到了画家的邀请,

漫步其所营造出的桃源仙境,

这种观者与画家的互动,

显然是画家早已营造好的。

在山水画中透出了人生追求、性情与学养,

把对生活的感情融入到水墨语境中,

在当今嘈杂的外部世界中,

他的画给我们以一种精神的滋养、

一种审美的氤氲。


彭钧作品赏



彭钧,现居北京,任中国年代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城专职画家,咏雪情画院客座教授,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