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花开月正圆:「历史」与「戏说」中的现代古风流行

 传统服饰 2020-11-26

一个女子年轻守寡,又积攒下富可敌国的财富,那么在曾经的中国她身上的迷雾必然不会少,更不会少传说和揣度,哪怕她仅仅是一百多年前的人……来聊后台很多人点名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啦!

历史周莹与戏说周莹

比起周莹的名字,更有名的应该是 安吴寡妇 的名号。想起范冰冰要拍的以 巴寡妇清 为题材的《赢天下》,最近大家都偏爱寡妇题材啊!不过安吴寡妇的知名度更小,要不是孙俪来演,这样的非IP剧估计连浪花都砸不出来。

相比巴寡妇清近似传说的模样不同,历史上的周莹若不是中年就逝世了,活到民国是毫无压力的,直到建国后她的堂侄还能写日记驳斥别人对她的不实言论。写在日记里的话都能被人翻出来,她的堂侄自然是不凡,因那就是超级国学大师 吴宓 !

陈丹青为清华大学90周年所做油画《国学研究院》,最右为吴宓

而吴宓在日记里被驳斥的,正好就是因为《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而被很多人写在标题里的,周莹被慈禧太后认作干女儿的事儿。他里面解释周莹被封作一品夫人的缘由是“1900年助赈最多”,而“并未见过慈禧太后”,言下之意就是不是干女儿。

实际上周莹虽然嫁过去老公就死了,县志里说的是“逾十日”(虽然吴聘便当领得早,但是他在县志里名声很好),但她得到过两次诰封,一次是修县文庙,她以亡夫的名义独立认修,拿了四万多,封了二品,后来就是上面写的一品。2005年,周莹的墓志铭被找到两块,证实了这两次诰封。给她写墓志铭的人也是不得了,是溥仪的老师朱益藩。

溥仪(中)与朱益藩(左)

所以说尽管安吴寡妇周莹在电视剧之前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其实她所处的的确是一个才俊辈出的氛围。

个人还挺希望这样的地方人物多多写出好剧本,不要再留恋一些历史课本里的人物了。

网络流传的周莹画像其实是周家大院里的一幅画

历史服饰与戏说服饰

其实很早就写过了,古装形象有两种,一种是服饰史学者研究的那种,一种是观众期待的那种。在观众的期待里,一片肃杀之色的《大秦帝国》是超棒的,但是在学者那里,“花里胡哨”才是秦兵马俑的本色。

《大秦帝国》剧照

秦兵马俑想象图

所以我这次企图从服饰的历史与戏说中去解读《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服饰。

男装一般来说都是影视剧里相对简单变化少的,所以先说这个。本剧里给不同身份的男性安排的是:褂+袍≈马甲+袍≥袍>短衣。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这个逻辑上基本没错,实际从老照片看,大家可能会显得更狼狈一点(毕竟当年都不是很会拍照)。

1880年代,香港,摆拍的路边摊

1888-1906年,厦门,中国牧师家庭

式样上也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三种,基本上也齐全了。只是好像又忘记了做马褂的后开裾,以及大襟款也是有前开裾的。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故宫旧藏,湖色团花事事如意织金缎绵马褂。

(吴聘常穿的跟这件有点像,不过这件袖子比较短)

故宫旧藏,蓝色漳绒团八宝大襟马褂

另外还发现,身份高的角色采用类似币式扣、金属扣的,而身份较低的角色采用布扣。因为号主很喜欢币式扣,不是很喜欢布扣,以及看到的清宫马褂等服装,也多用这类扣子。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币式扣

一般来说,图案上影视剧服装喜欢用绣花,因为绣比织实现起来容易许多,也容易表达设计师理念上的东西。但是绣花的问题,一来容易装饰过度,二来如果工艺上马虎,就容易露怯。尽管古人的世界五彩缤纷,但是如今的我们却偏爱素雅,一个不小心就是前阵子的影版《三生三世》了。

一个时代里有很多款式和元素可以供设计师挑选,设计师再加入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比如陈晓的角色,一开始飞扬跋扈的俏公子,定妆照上他的服饰就一字襟马甲和大量的绣花。

《那年花开月正圆》海报

有意思的是,我们之前聊过这种马甲因为有十三颗扣子,所以别名“十三太保”。不知道设计师是不是因为这个梗才给他分配这个款式的。

而同期的吴聘就是对襟马褂,色调上和装饰上也不那么张扬。

《那年花开月正圆》海报

这次何润东刷了好一波观众缘,角色定位和造型是相辅相成的。他不是那种标准的帅哥长相,所以的确是不太适合以前奇怪的古装风格,这一次光看剧照就有温润如玉的感觉了。

后期还给陈晓安排了西式服装,以配合他和洋人做生意的剧情。

《那年花开月正圆》海报

早在1912年民国元年颁布的《服制》里,男性礼服里就出现了西式服装,在临近清末时候有西式服装也算合情合理。

而且,以往年代剧里出现外国服饰,统统采用现代外国服饰,西装也一律是现在的西装。当时的衬衫领子一般都是偏高,看起来禁欲感更强。

1921年,顾维钧(左)等人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陈晓和孙俪的这几张剧照总让我想起很经典的黄飞鸿和十三姨,尽管刚好是对调了。估计很少有人想到,这两个如果真的按照历史人物的时间去排的话,恰巧是一个时期的。

《黄飞鸿》剧照

感觉东西式服装一起还挺萌的!

女装一般就是服饰考据上的重灾区了,所以我就不说款式的问题了,说一下设计元素。一般来说,我国清代背景的电视剧本来就是有服饰元素滞后的问题,就是拍啥就有晚清-民国的风格。

比如 如意云头 元素,出现的地方和表现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而且有几件带云肩的装饰的衣服,这次终于时代上不穿越了。而且除了绣花,也有用类似加緄的方式去做。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中式元素,但是在服饰上大量运用,也是在晚清开始的,一般装饰在衣服开裾处,马面裙的裙门,以及云肩也多采用。

带有云头装饰的衣裙

大概是真的太受人欢迎了,直到民国旗袍,也有很多人在设计里加入这种元素的。云肩有很多式样,但是后来大家采用云肩的时候一般也只用云头式样的。

1939年,李旦旦

还有发型上虽然还是比较一言难尽,但是外形也努力在靠近当时。刘海和小辫子估计是没办法了,观众估计已经把有刘海、有小辫子=少女这件事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1888-1906,女子的头饰。

其实上面这张照片估计也是类似髻鬃的梳法,否则那个“把手”我也想不出怎么来,后面的雁尾应该是特殊手段实现的,想不通,以前老港剧里有类似的,不过没有老照片里的好看。胡杏儿定妆照上那个两边簪花的造型我挺喜欢的,后面如果盘个圆髻就好了!

《那年花开月正圆》海报

光绪年间

现实历史,虚幻戏说

这部剧的造型设计与服装设计都是叶锦添,本号的粉丝对他熟悉的是《大明宫词》的齐胸襦裙,《橘子红了》的秀禾服。他算是风格很突出的影视造型设计师了,基本每一部剧都能贡献出一个“经典形象”。

《橘子红了》海报

《大明宫词》海报

《赤壁》剧照

叶锦添的古装设计该怎么定义,我觉得挺难说的。我作为古代服饰学习者当然不会认同这些设计是真实的,但是我之前说过了,历史是数学题,答案是100的话回答60或80都是错。过度在影视剧里寻找哪个更靠近,我觉得其实影响会更恶劣点,因为似是而非的东西更难纠正。

我觉得前几年叶锦添所做的一直都是个人设计的尝试,如《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汉唐乐府》都是市场上的成功作品。你说他完全不了解历史情况,全靠脑洞是肯定做不出这样至今还在影响婚庆市场和汉服运动的东西,故宫做APP都用了(我也是服气啊),只能说他在真实与虚幻之间选择用前者包装后者。

故宫博物院发布《韩熙载夜宴图》APP

他一路尝试,越来越个人表达,越来越小众,这次《那年花开月正圆》算是他回归大众喜好路线吧,而且他一贯的阴郁气质收敛了许多。(下次介绍一些他特别阴郁的设计吧,看多了会觉得挺萌的,哈哈)

1993年《诱僧》

叶锦添在晚清-民国的设计里有一些专属信号,后来被很多人沿用,里面不乏标榜考据的设计师,这次《那年花开月正圆》里一眼是有沿用。

比如前阵子和女神聊到的多层袖子,她就很奇怪这种设计是哪来的。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步步惊心》剧照

《甄嬛传》剧照

理论上当时虽然衣服穿多层,袖口宽而短,但是袖子是不会这样故意露出来的。但是叶锦添在《橘子红了》里用了,这还是一部民国剧,然后几乎现在所有的清宫剧都用这种袖子设计了。

1886年,一个商人家庭女眷

1888-1906,中国南方墓室家庭。

(这个女人的袖子微微上耸,可以看到里面的袖子)

还有我们叨叨过很多次,马面裙的裙门不是独立的而是打褶造成了,然后清代流行在裙门上做装饰,才在视觉上好像是分离的。印象里也是《橘子红了》开始做的,然后又是呼啦啦一大堆设计师跟着做。

《橘子红了》海报

《甄嬛传》定妆照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传世马面裙

这种现象真的就是挺奇特的。那就大胆压一下,这次《那年花开月正圆》里会砸出个什么业内“标杆”来?

个人觉得目前还没出场的但是在海报里看到了很多次的周莹那套对襟应该有戏。

《那年花开月正圆》海报

本来对襟立领算是个长期经典款,当时不同时代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大家接受起来没压力,上淘宝你都能搜出个把疑似同款来。

淘宝女款唐装

其次对称本身就自带庄重和美感,上面你可能觉得老气(不过剧中应该就是给熟女阶段的周莹设计的),我个人就挺偏爱胡杏儿的这身的。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接下来的故事走向应该会根据周莹的个人经历和民间传说,慢慢从“家”走到“国”,造型也会越来越沉稳,对襟的这几套加持力挽狂澜剧情,搞不好就真的成为了以后清民剧的新“经典”了。

毕竟支撑服装设计的是工艺,支撑造型设计的是剧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