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剑飚:互联网颠覆学校的未来

 一两半酒 2017-10-06

戴剑飚:数字化教育专家、上海海洋大学兼职教授、霍布金斯大学兼职教授、网班创始人、上海市IT企业家协会会长


2015年7月2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的逸夫楼报告厅,由上海教育杂志社、华东师大、教科院、SIEA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2015 智慧教育与“互联网+”论坛》,戴剑飚博士作了互联网颠覆未来教育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根据戴博士的演讲整理的文稿。


互联网现在离我们教育界也已经非常近了,到底有多近呢?举个例子来说,我如今外出做演讲报告,基本都不带U盘,因为我把演讲的PPT都放在云端了。就像刚才我示范的这样,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一下二维码,我可以直接进入自己的教育云空间,直接展示我的演讲内容。

关于互联网和互联网加教育,社会各界已经讨论得非常多,我就不再赘述了。我今天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大学和老师的未来,以及我们在智慧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


一、老师和学校的起源

人为什么要学习?原因有很多,也许是要找份工作,也许是要赚取财富。在我看来人们之所以需要学习,是因为知识不能被遗传。即使是爱因斯坦的孩子,他出生后还是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学习为什么需要老师呢?这是因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和技能都藏在老师的大脑里。那些比我们年长、有知识的老师,能够带领学生去学习。

谁可以成为老师?以前在原始部落里面,没有文字、书籍,所以年长的、经验多的人理所当然成为老师,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在文字出现后,经验由长者口口相传的情况发生了改变,羊皮卷、竹简、纸张等成为信息的载体。这时候老师成为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也垄断了知识的所有权和解读权,其中少部分老师在搬运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和创造新的知识。在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书先生就变得非常受重视。但是老师已经不再局限于是长者,年轻但受过教育的人也可以成为老师。

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学校的呢?大约在一千年前,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大学。像哈佛、斯坦福这类更具现代意义的大学则已存在了数百年,而中国的教育家孔子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学校的产生,可能是人们觉得一对一的教学效率不高,需要一位智者在特定的空间里集中进行一对多的教学,一个人可以同时解答大家共同的问题,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现今,在多数情况下主流的授课方式还是这种一对多的形式。

在我看来,现在的学校运营模式就如同传统的B2C,比如一个酒店将好的产品、设备和服务批发过来,包装一下,零售给客户;而学校也是把教授、老师、设备等资源批发过来,然后零售给学生。


二、未来还需要学校吗?

回到之前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能非常容易地用手机、PAD等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原来这种B2C的模式是否会受到挑战呢?我们还需要老师和学校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呢?

让我通过另一件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认为传统的百货商场还会存在多久?传统百货会遇到多大的挑战?双“十一”活动的时候中国一天就有数百亿元的在线销售,淘宝和天猫的年销售额超过了陕西省的GDP,那么当所有电子商务网站的线上交易加在一起,我相信它会超过传统的、面对面的线下交易。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一些行业会消失掉。比如,谷歌已经开始在上海一些区域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试验了,而这一项目在美国加州已经试运行了好几年,至今没出过什么大问题。无人驾驶的优势显而易见:安全、不担心停车位、节省资源,等等,但同时这个也会在将来造成很多司机的失业。

同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不断的发生。比较明显的是电报在其产生的二百多年后消失了,证券散户营业厅也快要消失了。英国的《每日邮报》认为,未来20年内会有1/3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而我认为未来这个比例可能还要高一些。既然电报会消失、证券大厅交易人员会消失,我们凭什么认为老师不会消失?也许你会说,无论怎么说,面对面的传授是必要的、无可或缺的。或许你说的对,但是面对面的教学也是种延申的交流,我们非要在教室里面进行吗?一定要以学校这种形式存在吗?

互联网带来了什么?它带来了时空的折叠。以前从中国到美国见个面,坐喷气式飞机也要是十多个小时,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视频交流。

在教学领域的发展来看,目前主流的这种“在指定时间、到指定空间、听指定的人、讲指定的内容”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颠覆!



三、未来的学习模式

如果我们还需要学校的话,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是否还是现在这种形式的学校?

如果我们还需要面授老师的话,是否还是现在这种形式的老师?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是,纯知识搬运工类型的老师,绝大部分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为互联网让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技术的变化会打破原来的商业模式或运营模式。教和学,或者说知识传递本身也是一种业务模式;大部分的大学或中学、商业化的培训机构,或其它冠以学校名字的机构,其运营也是商业模式的一种。而这种模式一定会随着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进,越来越广泛的被改变。在我看来,互联网对教学和学校可能带来的冲击,目前是远远被低估了。

我认为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学习结合部分面授(或讲座)答疑解惑,这种形式可以称之为O2O的模式。如果我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的更泛在的、多人之间互动的学习,教学模式甚至可以演变到P2P的模式。

四、20年,80%的大学会消失!

我自己做了个大胆的预测:在2015年到2035年这20年间,大部分,也许80%的大学和学院会渐渐“消失”。另一方面,中小学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更广泛的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甚至可能是机器人老师。

在当下,一些学校其实已经在渐渐“消失”。比如,最近一两年来各类的EMBA商学院招生越来越难,这是由于此类院校的很多知识都在不断更新、沉淀中。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老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差不多,而自己勤奋一点的学员可能比教授掌握得更快更好,信息对称导致的结果是教授们“变矮”了。此类问题在IT学院、传媒学院、创业学院也同样存在。我对此类的学院的评价是Easy come,Easy go。因为它太容易且能在极短时间被建立起来,它的学科知识积累不像数理化等学科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更长期的沉淀。因此,一些新的学院,尤其那些不受政府保护的学科,可能刚刚成立不久就“消失”了。

消失的方式有如下几种:一是我们所熟知的万达等百货商店式的消失,直接关店;二是被动的消失,尤其是那些以“提供”文凭为卖点的大学。现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生们不听课、呼呼大睡的情形,让教师事实上“被消失”,因为你(教师和学校)不能提供真正有用的东西给学生。看报道,在国内的一些大学校园里甚至有不少学生用20元钱找别的学生替他上课点名。可怕的还不仅仅是大学生们不愿意去上课,而是上了课也从课堂上得不到什么,不上课也似乎失去不了什么。

即使是所谓“名校”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由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的对称以及知识越来越容易获得,这会使得我们原来认为的那些“名校”、“大师”等变得不那么高大了。很多名校的学生很优秀,在我看来是因为他的筛选机制好,招到了资质比较好的生源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我越来越不认为好的学生是被教出来的,我更愿意认为好的学生是被选出来的。现在的所谓名校之所以被人说好,只不过是因为你挑选到了好的学生,你的教学水平不见得有多特别。因此在未来,名校逐渐会蜕变,其教学功能会变得越来越弱化,越来越多的被互联网技术、智慧教学技术所替代。大学中的那些名校更多的是社交和圈子功能(正如现在的很多商学院那样),或者是演变成以做科研为主的研究所模式而存在,尽管可能还会冠以大学之名。

我甚至在计划做一个实验,研究一下名校到底有没有用?比如,我们找一些已经考上名校的学生,让他们不上名校,然后把他们与进了名校的学生作比较,看哪个学习得更好和发展得更好。当然,这样的话家长肯定会反对这个实验,我们得想别的方法来设计研究方法。据我了解,在国外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找了一些已经考上名校,但是由于个人原因而不得不放弃的学生,将他们与进了名校里上学的孩子做对比看谁更成功,最后惊讶地发现前者的发展反而明显地比后者要好。我们也计划在国内设计一些可操作的对比研究。

上面左边这幅图是孔子两千多年前讲学的场景,右边这个照片是当前我们学校里一个典型的课堂教学场景。从两千多年前发展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物流运输的方式从马车变成了汽车、轮船、飞机,甚至是无人机;信息传递的方式从飞马传书已经变成今天的手机微信;资金流动的方式已经从铜钱、银元进化到今天的信用卡、手机支付、支付宝等等,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唯有我们的教学方式--即知识传递的方式,还没有发生真正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领域的巨变是时候了,也许很快就会发生。


五、拒绝互联网的教师会被淘汰

一位叫魏忠的老师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教师是教育创新最大的阻碍力量》,引起了很大讨论。这篇文章是广东的一位中学校长向我推荐的,看来这位校长很认同该文观点。文章里把老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心态积极、开放、愿意尝试新技术的老师,另一类是拒绝改变创新、一心求稳的老师。在中国,求稳,是很多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而这种心态对学校和教育的创新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也许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机器人会代替真人成为人类的老师;也许在20年后,虚拟现实这个技术变得非常成熟,这种全新的方式也可能会颠覆我们的教育模式。

但是在现阶段,以及在可以预见的一二十年时间里,我的观点是:也许互联网技术不能完全替代我们现有的教学方式,但是掌握互联网技术的老师和学校必然会淘汰对互联网技术的拒绝者!


六、智慧教育实践论

前面谈了不少也许会让人觉得是“危言耸听”的观点,接下来我们聊聊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在未来五年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我做的一些尝试。

数字化手段能为课堂带来什么?如今很多城市包括一些边远地区,纷纷开展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的建设。上海有个小学的校长曾经问过我说“戴博士,你认为智慧课堂到底能直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什么好处?”。我当时回答他,好处有两点:一是采用智慧的、数字化手段使得课堂的教学过程变得可记录,这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为老师的提高教学的方式和效率提供了帮助;二是延伸了老师的课堂管控空间,通过学生手上的手机或智能终端,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多的同时的互动。原来的课堂互动一般是提问一个同学,现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实现更丰富的互动教学,这就相当于老师的控制课堂的眼和手被延长了。另外,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也扩大和延伸了教学的时间空间。这是智慧化手段可以为所有课堂带来的最直接的帮助。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智慧教学平台呢?我们所熟知的智慧教育或者说数字化教学的系统有MOOC,以及目前国内数以百计的各类云课堂、电子书包等等,很遗憾很多都是不实用的、仅供领导参观用的“摆设”。在国外非常火的MOOC,在中国发展的似乎也不是那么成功。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人还太适应这种教学方式,长时间地看视频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嗜睡感觉。

我认为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非常宝贵的。智慧课堂的设计,绝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讲授过程放到电脑或PAD上这么简单,在这个科技时代,教师讲课的声音、姿态、眼神等仍然是宝贵的课堂学习元素。因此在现在的实体课堂里,智慧教学手段还是辅助性的,不是去替代教师。当然,在移动学习模式中,因为不在课堂,互动的方式只能主要采用人机互动来实现。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智慧课堂的平台技术什么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是即时人机互动、有些人认为是移动学习功能,有些人认为是数据记录和分析,还有些人认为要有海量的素材库,等等,这些确实都很重要。但我认为“使用简单”最重要!建设智慧教育一定要“大道至简”。功能再强大的系统,只要老师们用起来觉得复杂,老师们就不爱用,不爱用也就不会产生伟大的课程,没有伟大的课程,IT系统就会被浪费。在此之外,再考虑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记录、低成本等技术特点。另外,课堂上也不需要过多使用抢答器、笔记本电脑、甩屏等这么多的设备,因为这些东西很容易打乱老师在讲台上的教学思维。最后,我们采用智慧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能让教师和学校领导能获得看得见的教学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馈给教师供改进教学效果,供学生自查,供领导随时了解教学进展和成果。

谈一下我的实践心得,所谓的智慧课堂建设简单讲就是做到如下几点:1.教师主要在PC 上轻松地制作课程;2. 学生可以在移动端进行学习和测验;3.老师可以在移动端查看和批阅学生的成绩;4.学校可以用各种终端方式(多屏)查看和展示学习数据。

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是一个好老师呢?一般来说老师需要具备的能力非常多,比如查阅和引用资料的能力、清晰的讲解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制造有趣”的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等等。我认为,在知识唾手可得的互联网时代,老师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提一个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知识和进行学习,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这对于现在的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根据自身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和软件开发的经验,研发了一套智慧教学系统云平台——网班。这个平台的特点是操作简单,简单到不需培训,教师就会用。我曾经在上海海洋大学开了一门叫云计算概论的课程,就是通过这个移动学习平台,让300多名学生通过移动端学习拿到了正式学分。现在国内的一些中学和大学已经在课堂上使用网班这个系统。接下来的五年,我们将有更多的尝试:在2016年将上线英文版,2017年的时候实现更多的公共课程共享,2018年让系统支持个性化的学习,2020年实现智能语音交互学习,等等。

针对学校里负责智慧教学的领导和老师,我还想建议,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使用,而不仅仅是系统平台的建设上。我们过去的系统建设和采购理念是一般只愿意为购买硬件设备花钱,结果搞了一堆电脑设备然后过几年就过时了,成破铜烂铁了。现在好一些,大家也愿意为软件和服务买单了。其实更应该的是,添置了设备和系统后,还要有投入用于引导和鼓励人们使用这些系统,这样才会使前期的投入变得更有效。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这是甘肃宁远县的一个小学,这个学校也许只有很少几个老师,要教所有的课程。我就在想,如果再有个云计算平台支持的、远程的机器人老师参与教学,那该多好啊!因为这些孩子的家就在这山村里,即使他们很好学你也不可能就让他们离开父母身边,到某个教学环境很好的地方去学习,而这个时候互联网的学习就能帮助到他们。
幸运的是,我们的运营商们做了件好的事,现在即使在最边远的乡村,大都已经连通了有线或无线网络。如果把照片中小女孩手中的书变成一本能够互动学习的PAD,这个孩子的学习可能不一定比我们这些大城市名校里的孩子学得差。

所以,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和变革,除了前面谈到的很多学校会被颠覆之外,我还想说,互联网在带来世界的扁平化的同时更会促进教育的公平。如果让我们边远地区的孩子能更多地获得通过用互联网方式学习的机会,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学得非常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