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黄帝内经》素问 第十篇 五藏生成(下)

 dczyxhd 2017-10-06

本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二部分。讲述经脉的病变和鉴别。

筋脉属于目,诸髓属于脑,诸筋属于骨节,诸血属于心,诸气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朝夕来往,不离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当然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而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濡养,就能握物; 手指得血濡养,就能拿取。如果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循行就要凝滞于肌肤,发生痹症;凝于经脉,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发生厥冷。三种情况都由于气血运行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减去十二脏腑各自腧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地。治病时可以根据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除去邪气。

治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要了解疾病的关键,必须确定病变的原因。 所谓五绝就是五脏之脉。以此诊病,可断病本所在。

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病,属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可内传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甚可内传于肝。满腹胀,支撑胸膈胁肋,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

脉象大、小、滑、涩、浮、沉等,可通过医生手指加以辨别。五脏功能表现于外,可通过相类事物对比,加以推测。五脏各自的声音,可凭意会而识别,五色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观察。诊病时,如能将色、脉结合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这种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袭,但由于忧思过度,以致心气虚弱,邪气才随之而入。

外表白色,脉来急病而浮,是上虚下实,故常出现惊骇。病邪积予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气本身虚弱,这种病叫做肺痹,他有时发寒热,常因醉后行房而诱发。

青色外现,肺来长而左右搏击手指,是病邪积于心下,支撑胁助,这种病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潮而得,与疝的病理相同,症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

外现黄色,脉来虚大,是病邪积于腹中,有逆气产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有这种情况,多由四肢剧烈运动,汗出当风所诱发。

外现黑色,脉象尺上坚实而大,是病邪积于小腹与前阴,病名叫做肾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卧受凉所致。

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都不是死的征象;如见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都是死亡征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