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远程培训后的反思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17-10-06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自颁布以来,我通过幼儿园集体组织培训以及自我学习了解到:《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而在今年暑假期间我又一次重温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聆听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洪秀敏博士为我们再次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使我进一步明白:幼儿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学前教育的春天,同时给我们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学习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愿望更加迫切。在重温学习中,我再次深刻理解了“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62项基本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参照《标准》中三个维度的基本内容,对照自己的各个方面,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最符合专业标准要求:

          一、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在“职业理解与认识”与“个人修养与行为”以及“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等方面我做得比较好。1995年我毕业于平定师范幼教专业,掐指算算毕业至今从事幼教工作已19个年头了,我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多年来,与同事团结进取,互相帮助,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并努力做好幼儿园的每一件事。我关爱幼儿,始终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信任幼儿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总是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记得上学期,我班新来了一名小朋友李家富,据他妈妈反应孩子好像有自闭症,在家从不和家人说话,总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玩,来园几天后,我发现孩子确实不爱与人交往,不喜欢与孩子们一块做游戏,就连做早操都不情愿,只是整天呆在自己的座位上。于是,李家富成了我每天备受关注的对象,我向他投入了更多的爱与微笑,每天他妈妈送他来幼儿园时,我总会投以亲切的微笑主动和他打招呼,与孩子们做游戏时,我总是亲切地与他交流,并拉着他的小手主动邀请他参与到游戏中来,浓浓的爱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与勇气。同时在他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我总会微笑着鼓励他勇敢地克服困难,给他以信心与最大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更多的爱抚与帮助。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主动和他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通过我和小朋友长时间的努力,他很快便熟悉了这个新的环境,并与小朋友们成为了好朋友。他像变了个人,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他妈妈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地对我说:“段老师,你真行!把孩子交给你我真的太放心了!”我想说的是,其实我并没有家长说的那么伟大,我不过是尽自己的职责,努力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件事,我也更坚定了一个理念:爱是教育孩子的源泉!也正是这样,2012年我被评为“师德标兵”,并在我们郊区荫营镇面向所有幼儿教师做了师德报告。

       二、专业知识方面:在“发展性知识”和“幼儿保育教育知识”方面我相对来说比较贴近《标准》内容:从事幼教10余年来,我总是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并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习掌握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正确对待幼儿发展中常见问题和具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了解幼儿发展的基本方法,正确学习掌握幼儿保育的常用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我还认真学习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通识性知识,努力让自己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以博学的知识适应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如在平时工作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再忙再累每天都要读书阅报1小时,再苦再烦每天都要撰写工作日志与教育随笔。也正是由于我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所以专业知识比较扎实。

       三、专业能力方面:在践行《标准》的过程中,我感觉我在“沟通与合作”以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以及“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方面做得比较好。多年来,我总是把“环境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并努力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把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充分让环境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互动,真正让“墙壁会说话”。同时在与孩子们共创环境的基础上,我不忘精神环境的营造,我总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对精神环境的营造氛围,努力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抱起来与孩子说话、牵着手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幼儿感到温暖与愉悦,同时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安全。在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方面,多年来我积累了一些有效途径,如:开好“开学初的家长会”、每周一期的“家园共育”周报、组织好每学期的“半日活动开放”、办好“定期家长讲座”以及《致家长的一封信》、每周“定期的家访”工作、每月的“预约谈话”等等,通过我的主动、主动、再主动,让我与家长形成了一种工作上的默契、情感上的支持,进而形成了有效的家园合力。

      对照《标准》中3个维度14个领域方面中的具体内容,我觉得我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劣势:

      1、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在《标准》的第一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第三个领域中提到“幼儿保育与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中讲到“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重视丰富的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反思自我,我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众所周知,《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早已明确提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尽管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都很认同并普遍接受,但由于多年来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我们在不经意间忽略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幼儿游戏的时间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有时间多玩一会,没时间少玩一会,有时幼儿游戏的时间还会被集体教育活动所挤占。《指南》的颁布,《标准》的实施,更让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独特的教育价值。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幼儿自由游戏活动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障,保证幼儿每天有40分钟到1小时的自由选择游戏活动时间;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当前发展需要以及兴趣爱好、能力需求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数量足够、层次多元、丰富适宜的游戏操作材料,积极创设幼儿游戏的空间,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等,鼓励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与快乐发展。

       2、“专业知识”方面我觉得自己在“通识性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劣势,通过聆听洪教授再次《标准》解读,我了解到作为我们幼儿教师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首先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所谓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人文科学又包括语言学、历史学、文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又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等,作为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助于我们形成科学精神,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支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培养孩子科学探索方法和精神。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发扬读书学习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利用网络、电视、广播、书店、博物馆等来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以渊博丰厚的知识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专业能力方面:我最主要的劣势就是“反思与发展”方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反思与发展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出现的现实需要和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我们都知道,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反思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正如洪教授讲到的:比较注重交流式的反思,不太注重内容式的文字材料的反思,在反思内容方面比较关注自我反思,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与方法是否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而对于孩子在自己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反应缺乏批判性的反思精神。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今后践行《标准》中“反思与发展”这个领域时,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学会反思,提高反思能力。即首先要知道根据什么进行反思,如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学会去判断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对既定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过程中的一些本质性问题,对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要善于提出批判性的质疑。

     (2)坚持开展实践研究,提高研究和改进实践的能力。即一定要在行动中,针对自己保教工作中的具体现实问题与需求来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改进自己的实践。

     (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我要努力树立如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爱玲教授所讲到的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意识,即未来意识、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发扬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向《标准》中的优秀幼儿教师紧紧靠拢,努力成为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专业化的优秀幼儿教师。

       我常用的幼儿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我认为对幼儿的评价采取结果性评价是不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的,所以我在日常工作中比较注重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过程性观察记录与评价。

       1、撰写幼儿观察笔记(包括一日活动中幼儿各个活动中的具体典型案例、反思与措施等等)

       2、区域活动中的表格观察记录法

       3、集体教育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法

       4、视频回放观察记录法

       5、重点观察对象记录法

       6、运用“幼儿成长档案”对幼儿进行随机观察记录。

    “幼儿成长档案”的记录工作,可以说是我园多年来采取的一种比较有效的观察记录方法, 为即时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行为、语言,并同时与家长达到共识,我园自行设计的《幼儿成长档案》就是一本集全面、快速、有效、沟通为一体的成长档案册,在《幼儿成长档案》中,分别贴有孩子们的照片,我们分为三个年龄段,针对不同的年龄进行不同的教育观察侧重点。如在小班年龄段以打勾记录生活方面(如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礼貌、情绪等)为主,有需要时则加入简短的文字记录;而中大班则以与同伴相处的合作性方面、解决困难的独立性方面、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着手进行文字记录。同时我园的《成长手册》还包括了孩子们每学期身体发展方面的各项测查记录,这样家长不仅可通过记录及时、全面的了解孩子当天的在园情况,还能系统性看到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教师从幼儿刚入园(小班)开始直至幼儿大班毕业,对每个幼儿每天一小记,每月一大记,期末一总记。主要还收集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反映幼儿的兴趣、态度以及幼儿在特定领域中的发展情况。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客观记录与分析、可以是“童言稚语”或是思维的“异想天开”、可以是幼儿的作品、也可以是幼儿的“肺腑之言”。(采用录音或视频录像的方法) 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主要使用“过程式观察记录”的方法,它具体结合了随即式、叙述式、原始口述式三种观察记录形式,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把整个学习过程展现出来。
        1. 随即式的观察记录:它记录的是教师在任何场合注意到的个体儿童行为,通常用在对一位孩子变化的观察上。也就是现场记录,及一些临时的感悟和发现。通常我们是马上记录,以免遗忘和混杂。
        2. 叙述式的观察记录:它是指教师有意识地把在特定环境中所观察个体儿童行为记录下来。以客观、具体描述方式来整理现场草记,并在整理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补充与印证。以上两处观察记录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客观的了解儿童的成长,学会正确解剖儿童的心理及行为。
       3. 原始口述式的观察记录:是指教师在和儿童进行交流或是儿童之间交流时对话的记录。这种记录可以体现个体儿童的思维状态以及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为教师提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的工具。教师可以从这类观察记录中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和问题,对教育计划进行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