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渊之前为大家介绍过许多经历传奇的民族英雄,引起读者热议,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清朝乃至后世立下不朽功勋、抵御外辱的一代名臣--文襄公左宗棠。 ▲晚清名臣左宗棠雕像 提到清朝,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腐败落后。但在康雍乾盛世时,清朝在诸多方面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晚清时期虽然总体经济仍是世界第一,但人均就比许多国家低了一大截,其它方面更是被进行了近百年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全面拉开。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左宗棠时期带领着手拿长枪大刀的普通士兵,一举收复了新疆。 ▲见证百年荣辱的故宫红墙 收复新疆对清朝而言有什么具体意义呢?首先,新疆的土地面积几乎是整个清朝疆域的六分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清政府自然无法割舍。同时,新疆又拥有三山夹两盆的复杂地形,相对比较封闭,是清朝与中亚的重要关口,也是清朝天然的防护屏障,承担着战略缓冲和战略纵深的作用。一旦失守,外军就可以直击国门。 ▲清末新疆地图 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沙俄相继对新疆进行渗透蚕食,清朝陆续丢了很多领土。一部分官员提出向俄国和英国议和,理由很简单--新疆离京师这么远又是蒙古、回部聚居的荒凉之地,不值得朝廷大举,也有一部分官员骨子里对“洋大人”充满畏惧。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起初同意了这一提议。 ▲左宗棠故居--柳庄 然而此举遭到了左宗棠等人的强烈反对。左宗棠指出,英国和俄国的野心绝不止于吞并新疆,一旦得手定会以此为后方进一步侵略大清,蒙古地区首当其冲。如果洋人占据了这两个区域,紫禁城就再也无险可守,将彻底沦为任列强宰割的肥肉。经过激烈辩论和深思,皇帝与太后最终支持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 ▲慈禧太后剧照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四月,左宗棠率领七万大军开赴兰州,准备出征新疆伊犁。临行前为鼓舞士气,左宗棠随身带了一口棺材以表决心。他一边整饬军队,将众人的纨绔习气打磨殆尽,一边又积极训练部队,对自己的主力军也汰弱留强。为进一步缩小与列强的军事差距,在此次出征前他便主持成立兰州制造局,不仅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还改造了国产的劈山炮、广东无壳抬枪。 ▲新疆伊犁风光 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清军势如破竹,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收复了被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全部重归祖国怀抱。这是清朝近五十年来第一次胜仗,不但极大程度地鼓舞了士气,甚至逼得入侵中国的将领自杀,震慑了列强的狼子野心,让清朝又得以残喘数十年。现在想来,如果当初真的议和,清朝早五十年覆灭也说不定,不得不感慨左宗棠的长远眼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