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为燥湿化痰的常用方,主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所致的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诸多病症。 1、肌萎缩性侧缩硬化症(ALS) 姚某某,男,61岁,干部,1999年2月1日初诊。患者进行性四肢肌萎缩伴活动障碍1年余,在某省医院诊断为ALS,经西药、中药及针灸推拿等治疗,病情无甚改善。初诊见患者四肢肌张力增高,伴轻度肌萎缩和麻木,四肢肌和腹肌呈轻度痛性痉挛,上肢肌束有颤动,不能持物,独立站不稳,不能行走,言语不利,进食时有反呛,口粘,大便偏干、3日一行,略尿急、尿黄,舌质深红、苔黄腻,脉弦滑。予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5g,陈皮10g,法夏10g,茯苓15g,炙甘草5g,枳实10g,竹茹15g,地龙10g,僵蚕10g。每日1剂。服3剂后,病者呕吐大量痰涎,继服药4剂,时有呕吐痰涎现象,但感全身如释重负,肌肉紧束感迅速减退,颤动减轻。 二诊:患者在其家属陪同下,自己徒步走200多米复诊,声称自患病严重的4个月来,首次能如此轻松行走。诊视症状减轻,脉舌如前,再以原方加胆南星6g,石菖蒲6g、川牛膝10g,每日1剂,继服药1个月,病情稳定,语言吐字较清楚,反呛缓解,舌质转淡红、苔薄白。仍守前方继续治疗观察,随访1年病情稳定。 按):ALS是运动神经元疾病。自1869年charcot首先报道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临床和基础方面的研究很多。目前认为本病尚属病因未明的变性疾病,可能与神经元受体和递质的活动、神经营养因子、内分泌、免疫、重金属、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等有关。ALS临床可分为颈胸型、腰骶型、延髓型、高位型(脑型)等类型,出现延髓型症状意味着疾病已进入晚期。本病进展较速,预后不良。目前西医只能是对症处理,某些病例需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总的疗效不佳。本病例已出现言语不利、进食反呛等延髓受累症状,属本病晚期较严重病例,中药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的确是难能可贵。 2、视神经脊髓炎 刘某某,女,48岁,1999年4月28日初诊。患者自1991年起,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右眼复视,视力进行性下降,检查发现视神经炎,使用激素后,视力渐改善,以后反复数次发作,左眼也出现类似表现。 1993年起,腰以下皮肤有麻木、紧束等异常感觉,伴阵发性四肢抽搐或有痛性强直性痉挛性发作,严重时发生尿潴留、便秘。MIR脊髓示脱髓鞘改变,诊断视神经脊髓炎。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视力及尿潴留症可暂时改善,但痛性肌痉挛仍频发,尤以下肢明显。心烦不宁、失眠多梦易惊,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予柴胡温胆汤加味:柴胡10g,条芩10g,党参15g,法夏10g,炙甘草5g,竹茹15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15g,地龙10g,僵蚕10g,蚕砂15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心烦不宁明显缓解,睡眠改善,腰及四肢麻木、紧束感亦减,排便感轻松。继上方l4剂,症状明显改善,视力平稳恢复,抽搐偶发,二便排泄通畅,遂回当地继续上方维持治疗,15~20d一诊,温胆汤为基本方,据就诊当时证候不同辨证加减,3个月后予柴芍六君子汤,激素渐减至最低维持量,一般情况良好。 按):视神经脊髓炎又名戴维克(Devic)病,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视神经与脊髓的脱髓鞘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感染和变态反应有关。西药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辅以改善微循环及细胞代谢药物治疗,虽可暂时控制病情,但因副作用极大,不能长期用药,病情易反复、恶化。 以上两病例属临床少见神经系统疑难病证,其证候与中医痿证、瘛疚、痉证、痹证等有相似之处,诸证叠加,病情复杂,临床拟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以治痿,抑或祛风、除湿、通络以除痹,或养阴柔筋以镇痉。陈老抓住患者呕逆、麻木、虚烦不眠等痰证的蛛丝马迹,结合苔腻、脉滑的痰证舌脉,选用温胆汤加味,疗效显著。中医学认为,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之为病,非常广泛,既指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又指表现为痰的特异症状的无形之痰。 痰可随气升降,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经络为之壅塞,皮肉为之麻木,形成多种病证,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诸般怪证皆于痰”之说。因此,对某些奇难怪病,从痰论治,常可收到意外的疗效。病例1中,流窜于骨节经络,导致气血郁滞、经脉痹阻的无形之痰,在温胆汤的作用下迅速化解,使症状迅速明显缓解,甚为奇妙,这亦从临床上阐述了上述的精辟论点。 温胆汤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共奏理气化痰之效。方中加僵蚕、地龙,取其熄风止痉、化痰通络之功,以制痉挛、颤动、抽搐;加胆南星以增强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的作用;加菖蒲,使之宁心、豁痰、开窍。诸药结合,使清热化痰与熄风止痉相得益彰。病例2选用温胆汤合小柴胡汤,柴胡能升阳,佐半夏则能降浊,更以黄芩去湿除郁热,党参益气生津,枣、草和诸药则升降自如。小柴胡汤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表里,通调三焦的作用,与温胆汤结合治疗某些痰证,往往可顿挫病势,俟痰平风定,再以柴芍六君子汤调使病情平稳改观。 (久病瘀,怪病痰,痰瘀论疑难) |
|